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江西: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4年12月08日 15:23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阐明了依法治国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在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切实将国家治理纳入法治的轨道。
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法律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可见,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并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决定》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指出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相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比如,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以及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也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然要求我们党继续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所包含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统一性。坚持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科学立法,夯实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础。科学立法最核心的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确保国家治理有良法可依。具体来讲,一要继续制定一批新的法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周全;二要修改完善已经制定的法律,使之与时俱进,更加切合实际;三要加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配套立法,使之更加细化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四要加强法律清理和编纂,减少重复和冲突,使之更加协调和谐。
严格执法,强化国家治理的执行保障。法无授权不可为,这是严格执法的首要之义。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行政执法公开制度,向社会全面公开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权限、执法流程和监督方式等事项,强化社会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执法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惩治执法腐败现象。
公正司法,构筑国家治理的司法保障。公正司法最核心的就是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因此,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破除制约司法公正的体制性障碍;去除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和官僚化倾向,更加注重发挥司法在国家治理中的权利救济、定分止争等作用;坚持司法公开,及时回应民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和期盼,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用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来实现司法公正。
全民守法,巩固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全民守法最核心的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必须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引导全民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良好风尚。(执笔:陶国根)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8/7915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