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贵州:守护公平底线传递司法正能量

2014年12月09日 15:1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作出了全面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为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全省法院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现结合工作实际,就法院系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谈几点体会。

一是切实把传达好、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全省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全会以“两个必须”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深刻指出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执政能力的重大转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阔步进入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执政的全新历史阶段。全省法院要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全面动员、狠抓学习、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切实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法治建设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切实把智慧和力量投入到保障我省跨越发展、同步小康大业的司法实践中去。

二是切实履行全省法院在法治建设进程中肩负的历史、政治责任。这次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基础上,意味着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将从静态法律体系建设全面转向动态法律体系的有效实施,意味着以诉讼的方式解决社会纠纷,将成为法治社会的常态与基础,特别是这次全会将人民法院目前的立案审查制改为立案登记制,法院受理案件的广度、深度将发生重大变化,人民法院在法治建设中将肩负更加重大的历史、政治、法律责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职能领域更宽、功能作用更大、介入社会生活更深,法院作为依法治国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实践者和有力推进者,必须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职责,切实承担起历史政治责任。全省法院要按照四中全会关于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要求,推进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等改革,在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司法监督、司法问责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极力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符合司法规律的法官职业监督保障体系。

三是切实为我省跨越发展、同步小康作出应有司法贡献。面对法治建设新形势,要抢抓机遇,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更好地发挥审判职能调节生产要素、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公平环境的作用。

 

全力服务大局。始终牢牢把握“贫困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根本任务”这个最大省情实际,找准司法政策服务党委决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保障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在法治轨道上顺利落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找准法院职能定位,创造性地发挥司法独特功能服务大局,多角度地运用司法措施保障发展,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服务大局的能力和境界,特别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找准审判机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点和契合处,不断推进环保审判机制改革,深入开展环境公益诉讼试点,继续保持环境司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让贵州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

加强公正司法。面对审判压力极速增大的运行态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向改革要公正、向改革要效率,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审判质效的深层次问题,特别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近年来涉诉信访案件锐减战果,保持涉诉信访案件低位运行态势,以公正司法提升服务大局的水平;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公正审判、妥善化解每一个司法案件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始终守护公平正义底线,极力传递司法正能量,坚决防止案件处理不当引发负面影响。

狠抓队伍建设。按照四中全会“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加大对队伍的管理和问责力度,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在省委的有力领导下,积极实施“法律精英人才计划”,对青年干警进行制度化倾斜,鼓励优秀年轻干警扎根基层和边远艰苦地区,努力解决“进人难、留人难”问题。  

强化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司法公开、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重要途径。推进庭审全程录音录像、全程网上办案、12368诉讼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确保实现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全面公开“两个率先”目标。

(作者为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09/7917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