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纪念专题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 铁证如山

南京文物史料新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

2014年12月10日 18:14

带有日军列队进南京城纹饰的陶瓷花插,“慰安妇”曾经使用过的化妆品瓶子,记录鼓楼幼儿园惨遭日军空袭的信函……昨天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史料新证——2014年新征文物”新闻发布会上,这些泛黄陈旧的文物史料,字字血泪,无声地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陶瓷花插背面刻有“皇军入城”字样

活动现场,一个高约18厘米的瓷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一件带有日军列队进南京城纹饰的陶瓷花插,是许多年前我的朋友从国外帮我收集到的。”捐赠者张广胜告诉记者,花插上描绘的是侵华日军‘南京入城式’的场景,从城外往城内看,大队人马向南京城涌入,城墙上还有日本的国旗飘扬。正面刻有“南京城”3个字,背面刻有“皇军入城”4个大字。“这件花插是日军侵略南京的铁证。”

此外,日本大东仁捐赠的一张发行于1938年的《中山门攻击》明信片,画面是日军攻占南京中山门的场景,背面是“狮子牌牙具发行”,日本商家用日军攻占南京的明信片做促销,深刻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獗。

鼓楼幼儿园因损失严重曾被迫停办

今天,当我们路过鼓楼幼儿园的门前,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所感染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被日军的飞机轰炸成一片废墟。

记者注意到,有两套民国信函,分别为南京市政府社会局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给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回函。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1932年,他在鼓楼头条巷13号的自家客厅中创办了我国首个本土化的幼儿园——私立鼓楼幼稚园,成为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研究的中心。

信函内容揭示,“八一三事变”中,南京鼓楼幼稚园惨遭日军空袭。一套信函写明了“八一三事变”中“校具教具损失严重”,鼓楼幼稚园被迫停办。另一套则是当时隶属联合国的救济总署催请幼儿园派人领回救济物资的通知。

1945年抗战胜利后,鼓楼幼稚园在原址上重建,后改名为鼓楼幼儿园至今。“这两套信函是日军违反国际法,悍然向文教机构和无辜儿童发动空袭的铁证。”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

“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袖标为国际安全区保护南京市民证物

南京金陵文献馆馆长、民间收藏家徐雷捐赠的“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袖标上,绣有“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和“第五号周良臣”字样,并盖有“大美国金陵女子大学校役”红色印章。据介绍,该袖标为南京市民周良臣使用,是国际安全区保护南京市民的证物。

还有一本是1942年“金陵大学学期成绩报告单”原件,一册共95页,记录了95位学生的学期总成绩,缺席周数和平时成绩等内容。部分成绩单上印着“金陵大学教务处”图章,每页均有教师签名。这些教师当中有李格斯、特威楠等人,他们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利用自己中立国国民和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帮助了一大批中国难民。

“慰安妇”曾使用过的化妆品瓶有日本品牌标识

此次张广胜还捐赠了在东北慰安所遗址收集的“慰安妇”使用过的木碗、漆木盒、化妆品瓶子等日军侵华时期加害女性的16件证物。记者在现场看到,10个化妆品瓶子虽然已经残破,有的瓶盖锈迹斑斑,但仍能依稀可见日本“资生堂”的早期品牌标识。

“由于东北冬季气候干冷,雪花膏成为‘慰安妇’的必备品。这些实物均在位于东北的原日军将校俱乐部所在地发现,该处现已成为东北慰安所遗址。”张广胜介绍说,日本战败溃逃时企图毁灭证据,放火烧毁建筑,但这些物品在大火中幸存。“日本一直不承认有慰安妇制度,如果不是有慰安妇的存在,兵营里怎么会有女人用的物品呢?这些正是日军‘慰安妇’制度的直接证物。”

“史料新证——2014年新征文物”新闻发布会公布了7602件新征文物史料。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0/7920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