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短视频 第一时评 直播稿
汤重南:世界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年12月12日 07:22
汤重南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女士们,你们好!今天给大家讲一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一些问题,题目叫《世界视角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天分三个题目讲,第一个题目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的法理表达。我们知道今年的2月27号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一个非常顺应全国民心民意,符合世界潮流也深得人心,得到广泛反应的一个决定,决定就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号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号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人大这两项决定在现在的国内外的形势下,正当其时非常必要,它的丰富的内涵,它的意义非常非常重大,以国家名义确立设立双日,顺应体现了民心集中表达了国情民意并且将中国人民的意志、精神诉求,提升为国家的统一意志,这是对以人民为主体的中国宪法的充分体现和严格的遵循,这是从法律上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和民族的记忆,这是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果实和战后国际秩序的法律伸张,这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坚定意志的法理表达。
下面着重讲一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问题,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则对南京大屠杀事实和中华民族民族记忆的固化,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在南京大屠杀这一场浩劫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最高规格的哀思悼念和纪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权和人类文明的严正态度,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世界和平的坚决维护。
全国人大的决定指出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的惨案,30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人大的决定写的多么的准确,多么的清楚,多么的深刻。历史事实确实是这样的,1937年12月13日中国的首都南京,沦入侵华日军之手,在此后长达40多天里,日军在南京进行了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世所罕见的残暴的大屠杀,历史上称这一惨案为南京大屠杀,日军对南京贫民百姓和已经放下武器失去战斗力的中国的官兵进行的这场血腥屠杀,完全是有蓄谋的,一个惨无人道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手段之凶残,令人发指,令世界震惊。在南京城内和郊区,用机枪散射,进行大规模的屠杀,随后还要进行补枪补刀和浇上汽油焚烧尸体,经过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的这样的大屠杀案就有28案,其中在旱西门、鱼雷营、江东门、中山码头、大方向广场(音) 、草鞋峡 、下关、燕子矶、煤炭巷、中华门,中华门外、花神庙、雨花台、雨花路、宝塔山等处规模就非常巨大,而日军零散屠杀则多达858案,杀人取乐的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有射杀、砍头、刀劈,甚至开膛剥皮,火烧、吊死、活埋、刺刀刺死、溺水淹死,放在麻袋中推到湖里头炸死,先奸后杀等等等等,丧尽天良和毫无人性的侵华日军,以烧杀中国人取乐,甚至进行了杀人比赛,以杀死中国人多而为荣耀。丧尽天良和毫无人性的侵华日军,残酷的杀害南京的一切居民,被杀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杀害以后的尸体,或投入长江,或集体掩埋,更多的是曝尸沙滩、河边,横呈街头广场。
辽宁档案馆近日公开了当时日本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南京班的三份绝密报告书,在这些报告书中,记载了他们清理南京尸体的这样一些绝密的文件,文件说,到1938年的3月就是已经完成超出了南京大屠杀6周这样一个时间以外,日军每天仍然需要五六辆的卡车,需要二三百的民工,来清理在南京城里和郊区的尸体,战后中国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要凶犯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杀人魔王谷寿夫,对他有一个谷寿夫战犯的判决书,在判决书中严正的写明谷寿夫所率领的第六师团,与1937年12月12日攻陷了中华门,即开始了大屠杀,他们在中华门一带烧杀淫虐,被他们烧杀淫虐的这些南京居民可以查到者有459起,每一起有相当的人数,被害人家属和证人都指正杀人放火奸淫最厉害的在南京就有两个部队,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谷寿夫的第六师团,而第六师团的屠杀地大小一共有一百多处,进入南京以后谷寿夫本人,为了向他的上级炫耀他的战功,在攻占南京城的军状报告中,他居然写到河岸边全被尸体覆盖满了。
在三天对谷寿夫的公审以后,86名证人,其中还有三名外籍的人士,以及大量血腥残忍的日军和其他外国人留下的照片面前,谷寿夫本人百口莫辩,终于低头认罪,日军一个士兵在从军日记中也写到,我看到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无数具人的尸体如同海滨的细沙一样安息在那里,足有数百数千,中国的六朝文明古都南京,遭受了亘古未有的大解难,积尸成垒,江河殷红,在南京受难者凄惨的呼号和痛苦的声音中,也夹杂着日军野兽般的狂笑声音,当时的南京市已经成为一座恐怖的人间地狱。
南京大屠杀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不容置疑。二战之后的东京审判和南京审判根据大量的日军的档案、文件,日军自己拍下的照片,以及充分的中国、外国当事人、证人、证言、证据,判定日本对华是侵略战争,确认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就是公正的法律定论和确凿无疑的历史结论,中外的学者有良知的各国人士,也用大量的原始资料当时的影像资料,照片和人证物证旁证,早已充分证明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对制造南京大屠杀凶犯谷寿夫和他的部下用军刀,军刀的名字叫“助广”,杀死三百多名中国军民的田中军吉,以及进行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四个人判处了死刑,并且执行了。判决书所列述的他们的残暴罪行,也都是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大屠杀的铁证,从2006年开始,由中日两国政府组织了两国历史学家各十名,进行了三年多的第一阶段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它的阶段性成果已在最近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在这一成果中,中国两国的历史学家又再次确认了侵华日军进行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南京大屠杀也是中华民族无法抚平的伤痛和难以忘掉的痛苦的记忆,为了不忘记的纪念,也因为日本右翼从80年代开始大势的疯狂的公开修改它的历史教科书,把侵略改为进出,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正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所说的,正是日本右翼的一系列公开否认南京大屠杀铁案的这样一系列行为,促使南京大屠杀的问题必须向全世界公开,必须向全世界彻底的揭露,而中国政府就决定在1985年在南京的江东门,就是进行集体大屠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丛葬地,就是埋葬这些尸骨的这样一个地方。当时挖出相当多的被日本掩埋的南京大屠杀受难者的尸骨,在这个地方修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而邓小平同志亲自书写了馆名,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还竖立了遇难者30万的一面非常庄严肃穆的石墙,以告慰死难者的英灵。
1994年在12月13号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忌日,江苏省南京市首次举行了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活动,党政机关的领导、市民以及大屠杀的幸存者,死难者的遗属等等参加了悼念活动,从这一年开始,每年的12月13号南京都举行隆重的悼念和祈愿和平的活动,参加的人员也迅速的扩大到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和世界各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士,也有许多有良知的日本各界的人士,甚至于他们年年参加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公祭活动。从2002年开始又增加了国际和平集会的内容,在12月13日的祭奠活动中宣读和平宣言,放飞和平鸽,撞响和平钟,特别是近年来的公祭活动,还有日本佛教界的主持大师在当场举行法事活动,南京的这一个纪念活动到现在已经进行了整整的20年,应该说这样的纪念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是这样的纪念活动却一直停留在地方也就是南京市的这样一个地方层面上,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公祭这样一个高度。
今年人大通过了决定,开始设立了国家公祭日,把12月13号提升为国家法定的公祭日,从此在每年的12月13号,将进行中国全民族的国家祭奠活动。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从法律上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和中国的国家、民族的记忆固化在了南京的土地上,定格在每年的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顺应时代和世界潮流,表明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及其死难者,永远正视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勇气、胸怀和担当,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决心维护世界和平的法理表达。
第二个问题谈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已成国际惯例,从国际社会看,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重大民族的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级别的公祭日,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国、参战国,也是抗日战争的战胜国,环顾战后的世界,没有一个参战国能够忘记二战那段不幸的历史,许许多多的参战国政府,都推出国家级的哀悼日、纪念日、公祭日,纷纷采取了不同形式,悼念公祭在各种惨案中的死难者,以此增加它的国民,对国家遭受灾难的历史记忆,深刻的反思历史,乞求人类的和平,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各国的这种纪念、公祭活动是国际社会的通行的做法,早已成为国际惯例,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还在不断的扩大,苏联在1945年5月8日与德国签订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后,苏联就将5月9号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的5月9日是苏联即现在的俄国的法定的假日,国家的领导人到红场无名烈士墓前献花圈,进行哀悼。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波兰、英国等等国家,也都在每年的5月9日进行庆祝、纪念和哀悼的活动。战后的波兰就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立苏联在1945年1月27日解放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这一天为受害者纪念日,以悼念被德国法西斯屠杀的犹太人和关押各国无辜的民众。以色列首次在1951年举行了大屠杀纪念日活动,在1959年以色列正式立法确定这一纪念日,日期则定在每年的犹太历尼桑月27日,至今每年都要在这一天举行德国纳粹大屠杀的纪念活动,悼念被屠杀的犹太人和纪念勇敢抵抗法西斯大屠杀的犹太的英雄们。
1967年2月15日,新加坡为祭奠在二战中日本侵略者攻占狮城以后,对华人大屠杀的死难者们竖立了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并将2月15日定为全面防卫日,每年的2月15日都要举行国家级的纪念活动。美国则最早出台类似的纪念日,在1941年的12月7号日本以卑劣的欺骗手段和野蛮的侵略行径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在太平洋的各类舰艇,击毁了大量的陆海空军的飞机,当天的死亡人数达到了近四千人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在12月8号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宣布了2月7号是美国的国耻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而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的当天,宣布将12月7日定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铭记日本军国主义不宣而战,突袭珍珠港的卑劣行径,纪念在珍珠港事件中美国的死难将领和战时们。连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也设立了广岛、长崎核爆炸的纪念日,每年的8月上旬遭受美国原子弹轰炸的广岛、长崎都要举行原子弹爆炸死难者悼念仪式即平起祈愿仪式。
在2010年的8月6日,广岛第65个原子弹爆炸纪念日,广岛举行了空前的悼念和祈愿的仪式,世界74个国家的代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以色列和伊朗的代表,都出席了这一大的仪式,2005年的联合国大会确立了每年的1月27日为缅怀大屠杀死难者国际纪念日,每年的1月27日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举行纪念活动,悼念死难者,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也在这一天举行悼念活动,以反对任何否认德国纳粹大屠杀历史的言行以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珍视和平。
今年联合国的秘书长潘基文在1月27日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致辞中说,受难者的记忆应该被尊重,从世界的视角看,许许多多的国家都设立有法定国家的公祭日、哀悼日或者纪念日,并且大多建有各种类型的纪念馆,在这一天举办最庄严隆重的纪念,纪念仪式和活动以哀悼、缅怀死难者,教育、警示当代人,从而凝聚国家民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观。一句话铭记苦难历史、珍惜世界和平。
尤其值得关注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学术界和公众界有关二战大屠杀时的研究,已经从边缘的位置逐渐发展演变为纳粹史二战史的中心的重要的课题,并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大屠杀作为一个主题,几乎已经从战争中脱离出来,主要作为犹太人以色列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它已经比较好的融入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叙述,以及国际国内层面的冲突分析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这些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也成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在中国日军所进行的南京大屠杀,在波兰、德国法西斯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以及在日本广岛、长崎所遭受的美国原子弹爆炸这样一些惨案,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历史上的三大惨案。
我们知道奥斯维辛惨案和原子弹爆炸的惨案,都早已设立了以色列、波兰、日本这样一些国家纪念日,在波兰、日本,而且每年都举行国家级的纪念活动,应该指出的是恰恰是唯独是中国还没有国家级的纪念日和国家的公祭活动。
其实多年以来我们广大的民众和各方面有识之士一直在进行呼吁,从1994年南京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至今的20年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死难者他们的遗属,南京大屠杀史学研究者都纷纷提出应该参考国际的惯例,将地方性的纪念提升到国家层面的纪念和公祭,以表达对死难者的尊重和我们的历史责任,早在2005年3月9日进行的全国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的副主任赵龙先生,就首次正式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而2012年的3月10号,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任委员、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周建平先生很多的代表一起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也提交了提案,建议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忌日举行国家的公祭活动,之后江苏省和南京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又多次就此事提交提案,民间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而今年2月我国人大顺应民意,顺应国情和世界形势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将举行国家的公祭活动,国家的领导将要参加这样的一些纪念活动,将悼念被日本侵略者在南京残暴屠杀的中国30多万死难者和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死难者,我国设立的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即是与国际接轨,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决定和行动,也是向全世界的庄重表达,中国人民悼念死难者揭露战争的罪行,牢记深重历史的灾难,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信念,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人权、生命人类文明的敬畏、尊重的严正态度,准确传达了中国人民维护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责任。
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公布以后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国内的网上、报刊、媒体沸腾了,全国各界人士以各种形式纷纷的表示衷心的拥护和坚决的支持,国外的媒体也不仅报道了这一信息,而且表示了理解和支持,国际社会广泛的认为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反映强烈。在南京更得到了有力的大量的实际支持,目前南京已经开始让南京大屠杀的专史和公祭相关的内容进入中小学的课本,进中小学的课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有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这些课程已经出台,并且在12月1号一直到12月13号两周的期间对南京市的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作为一个样板,我想我也相信这样的一些课程会逐渐的进入江苏省进入我们全国的中小学课堂,这些都表现我国与时俱进的步伐,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国际视野的开阔。
下面讲第三个问题:设立国家公祭日的世界意义。设立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祭奠残遭侵华日军杀戮的30万死难者和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军杀戮的死难者极为必要,非常正当,从今年开始我国将于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隆重的国家公祭活动,届时我国的国家领导人我国各界的人士和南京的民众及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死难者的遗属,将参加这场公祭活动,一些国际的政要和友人也会出席这次活动,主场设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将在南京建有纪念碑等设施的十七处死难者丛葬地同步进行公祭,在全国以至我国的驻外、使馆、领馆都将在同一天降半旗,进行同步的纪念,祭奠并且在全国停止娱乐活动,影视主持人也将着装尊重严肃,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和公祭活动的进行,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远的现实意义还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第一是深远的历史意义。让死难者的冤魂得到慰藉让生存者在缅怀苦难历史同时,牢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中国人民是一场浩劫,使中国生灵涂炭,生命受到威胁,军民史上达到3500万人,使中国财产遭受了严重损失,间接的财产损失达到600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币值来计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灾难,给亚洲、太平洋各国人民所带来的苦难极其巨大,无比深重,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永远抹不掉的痛苦记忆,是一个符号深深的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然而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事情显示,有历史虚无主义和淡化残酷战争记忆的某一些不太好的一些倾向,值得关注和思考,而世界各国的历史表明,只有牢记历史,尤其是悲惨的历史和惨痛的历史教训,才能振奋民族精神,使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从而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通过国家公祭活动,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的30多万死难者,祭奠死难者的英灵,抚慰幸存者,通过公祭活动让子孙后代牢记国家民族的苦难历史,哪怕有些历史是屈辱和惨痛的,让后人懂得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复兴才能永远避免这些历史悲剧的重演,提醒国人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从而提升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也在纪念遇难同胞的活动中,向国人和全世界传达我们和平的心声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第二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也是对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行翻案活动的有力回击和严正的批判,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右翼势力频频在侵略历史的问题上大作文章,企图否认发动侵略战争则这些谬论不绝于耳,日本一些政府官员否认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言论,频繁出现,尤其是现在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后,日本右翼势力把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甲级战犯奉若神明,安倍和他的政府要员悍然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向战后确立的国际和平秩序叫板,制造的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这些谎言,以内阁决议的方式解禁集体自卫权,行扩充军力,走军事强国道路之事,而否认日本侵略历史和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等,这是其中的集中的表现。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是试图否认日本侵华战争,而安倍公然说什么,关于侵略的定义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国际上都尚无定论,名古屋市的市长叫河村隆之,则失口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本广播协会也就是NHK,他的经营委员即NHK的高管百田尚树甚至公开的声称,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这是在现在,这就是现在日本的右翼,日本的右倾思潮的一个集中的表现。在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引论一时甚嚣尘上,这是历史的倒退和对公理的挑衅谑,日本右翼不断冲击人类的良知和国际道义的底线。
而凡此种种不能不引起受害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警觉和戒备,日本对发动侵略战争没有反思的认识,也不得不让国际社会重新审视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和态度,中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其理论意义是对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谬论的法制压制。而其现实意义则是对日本否认侵略历史言行的有力回击和庄严的警告,也是对否认南京大屠杀企图的严正批判和坚决反对,并且将对日本右翼及其某些政要形成有力的震慑,而有助于阻止日本美化和否认侵略历史,历史是不容歪曲,南京大屠杀是不容否认的,在强大的国际民意和国际正义面前,日本右翼的言行显得多么的荒谬绝伦和软弱无力,它终将被世人、被历史所唾弃。
第三是重大的世界意义,日本军国主义所进行的南京大屠杀是全人类的一次灾难,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场浩劫,从全球视角审视公祭日的设立这一个立法行动,其世界意义在于,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的正式的国家公祭,能够促使人类历史记忆持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片刻的麻木和忘却,有助于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中国的接轨,在认定日本侵略和进行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形成广泛而持久的共识,有助于将南京记忆、中国记忆、中华民族的记忆,成为世界的记忆人类的记忆,人类走向持久和平共同的记忆,能够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同心协力,维护东亚与世界的和平,共同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进步,而共同努力。
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绝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面向未来,更是向世界表达中国对生命,对人权的尊重还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的,我们永远坚决维护捍卫世界和平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我们愿意同世界一切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共同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举行国家公祭日是对死难者英灵的慰藉和对生命的尊重的合情合法的活动,是为乞求世界的永久和平。一句话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南京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属于南京,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世界!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2/7921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