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四川:铭记历史照亮未来
2014年12月16日 10:21
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长鸣的警笛、飞翔的和平鸽、全民的哀悼,映照一个民族铭记历史、祈愿和平和捍卫和平的姿态。
记住被侵略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历史照亮未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要以国家的名义祭奠历史,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杀戮的中国同胞,悼念近代以来所有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就是要以国家的名义警示现实,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独立自强,才能避免重复屈辱不堪的历史;就是要以国家的名义昭示未来,好战者,必亡;忘战者必危。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侵略战争。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刻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壁上的这段话,是中华民族对国人、也是对世界发出的庄严承诺和宣誓,也是今天人类共同的未来与方向。
历史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以随意任凭自己的利益为侵略历史涂脂抹粉。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一切罔顾侵略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会让生者唾弃、让逝者不安。只有以史为鉴,正视现实,白骨方能入睡,冤魂才会得以安眠。
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一个忘记苦难过去的民族,将不会有光明美好的未来。这次公祭仪式,“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屈辱历史铸在鼎上,更要刻在心里。要时刻提醒我们自己,铭记历史,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些复活的历史记忆,来确认自己的身份、理解自己的民族、解释国家的命运。历史在和现实的握手当中,我们才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和平、更加清醒国强民安的常识、更加理解时代的使命和每一个人的价值。通过历史更加深切地体会国家和民族命运变迁的深刻启示,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捍卫以往的胜利,弘扬光大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尊严。
在那段苦难深重的日子,一个个鲜活生命在屠杀中瞬间陨灭。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就必须让自己的祖国足够强大,让敌人不敢侵犯。和平不是上天无缘无故的馈赠,历史一再告诉人们,要想获得和平,就要有足够的抵御侵略的能力。只有敢于用正义的战争克制非正义的战争,和平才能实现,我们才能让无数死难同胞安魂,让我们的孩童免受惊吓,让我们的母亲免受欺凌。
“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和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是每一个爱好和平者内心最大的心愿。举行国家公祭,体现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体现的是捍卫历史的坚定决心,同时更在向世界庄严昭告,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6/7927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