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国家公祭日,不能忘却的纪念
2014年12月16日 11:05
【事件介绍】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习近平出席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10时,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国家公祭仪式举办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官方为铭记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开始在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人惨遭杀戮。侵华日军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审判,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分析认为,中国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以下是讲话全文: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中国城乡战火连绵、硝烟四起,中国人民生灵涂炭、苦难深重,中国大地赤地千里、饿殍遍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令人感动的是,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我们的同胞守望相助、相互支持,众多国际友人也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他们中有德国的约翰·拉贝、丹麦的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美国的约翰·马吉等人。对他们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震惊了世界,震惊了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都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调查并从法律上作出定性和定论,一批手上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战犯受到了法律和正义的审判与严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了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近代以后的100多年时间里,中国人民无数次经历了战争磨难,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刚才,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庄严揭幕。我们设置这尊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的心愿。
此时此刻,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此时此刻,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83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武力攻击中国东北,由此揭开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序幕”,让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那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时刻都值得13亿中国人永远铭记。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每年9月18日这天,中国每一个大城市都会拉响长长的警报,如此隆重表达的立场和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就是在于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也是痛击逆流,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使人们能永远记住在过去的兴与衰的记实,也能使人们在兴与衰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我们纪念九一八事件,回望的不是“悲壮”的现场,不是“悲痛”的哭声,而是要让13亿中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能忘记83年前的今天,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历史的吊诡与讽刺之处在于,日本总有一些势力,忘记历史,否定历史,甚至美化历史。在国际形势风云动荡的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死灰复燃”,仍然在为种种罪行进行掩盖和辩护:不断否定侵略历史,炮制南京大屠杀虚构论,掩盖生化武器细菌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历史已经定论,一切罪行都无法抹去。在中央档案馆公布的铁证面前,任何谎言只会不攻自破。
历史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回望抗日战争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让13亿国人时刻铭记这一痛苦历史;为的是教育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奋发团结才能够实现民族强大,国家独立才能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的是警告日本右翼势力,不要妄图走军国主义的老路,颠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也是为了从战争的深重灾难中吸取教训,从战后的和平发展中获得启迪,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与各国人民一道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就要坚定不移地谋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一方面就是要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夯实物质基础,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唯有此,我们才有资金去加强军事等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爱好正义与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当今是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秉持正义立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壮大精神力量。一个强大的、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中国,会让觊觎我们的侵略者敬畏三分。回首百余年历史风云、60多年共和国史、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跨越,都是在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手中“成长”起来的。唯有团结一致、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中国人民在风险与挑战中、困难与机遇中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奋发图强,中国才能奋力崛起,才能跨越一道道“裂谷”,创造出一个个的“中国奇迹”,才能创造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有哲人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尽管“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83年,但伤痛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时时告诫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积蓄的能量才能不断迸发,才能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从国家公祭中读出历史责任
77年前的南京大屠杀以及日本军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反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侵略者弱肉强食的掠夺本性下,落后就会挨打,落后就会受人欺辱。面对30万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指望侵略者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让侵略者心存畏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同胞,就是要告诫国人勿忘历史,担当起维护国家尊严、保卫和平的历史责任。
诚然,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77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完全有能力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完全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敌的入侵。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是无数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换来铸就的。
然而,今天的和平并不代表明天的和平,更不能代表永远的和平。和平是需要争取的,更是需要维护和巩固的,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作为后盾,和平只能是一厢情愿。当前,和平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仍有一小撮侵略之心不死的军国主义分子罔顾历史,美化战争,企图掩盖铁证如山的南京大屠杀罪行,企图破坏人类的和平生活。面对蠢蠢欲动的侵略者,我们应该高度警惕,时刻戒备,更应该把争取和维护和平的愿望,转化成奋斗的动力,紧密地团在一起,加快建设和发展的步伐,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侵略者畏惧、胆怯。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6名群众代表撞响了和平大钟,钟声久久地回荡在南京城上空。这钟声是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呼唤,更是中华民族对争取和维护和平的誓言。
铭记国耻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77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一段“耻辱”的历史,一断“辛酸”的血泪,一段现代史上“悲怆”的一页,时刻都值得13亿中国人永远铭记。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每年12月13日这天,中国每一个大城市都会拉响长长的警报,如此隆重表达的立场和传递的信号很明确,就是在于警醒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守望和平,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也是痛击逆流,警告那些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人!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使人们能永远记住在过去的兴与衰的记实,也能使人们在兴与衰的经历中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从而使自己能知道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今天,我们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回望的不是“悲壮”的现场,不是“悲痛”的哭声,而是要让13亿中国人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不能忘记77年前的今天,前世不忘,后事之师。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历史的吊诡与讽刺之处在于,日本总有一些势力,忘记历史,否定历史,甚至美化历史。在国际形势风云动荡的今天,日本右翼势力再度“死灰复燃”,仍然在为种种罪行进行掩盖和辩护:不断否定侵略历史,炮制南京大屠杀虚构论,掩盖生化武器细菌战,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历史已经定论,一切罪行都无法抹去。在中央档案馆公布的铁证面前,任何谎言只会不攻自破。
历史最好的“清醒剂”。今天,我们回望抗日战争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为的是以史为鉴,让13亿国人时刻铭记这一痛苦历史;为的是教育国人:落后就要挨打,奋发团结才能够实现民族强大,国家独立才能够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的是警告日本右翼势力,不要妄图走军国主义的老路,颠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也是为了从战争的深重灾难中吸取教训,从战后的和平发展中获得启迪,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与各国人民一道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就要坚定不移地谋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一方面就是要推动全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夯实物质基础,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影响力。唯有此,我们才有资金去加强军事等领域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国际社会合作。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爱好正义与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当今是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秉持正义立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凝聚力量,在“悲痛”中奋力崛起,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壮大精神力量。一个强大的、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中国,会让觊觎我们的侵略者敬畏三分。回首百余年历史风云、60多年共和国史、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跨越,都是在万众一心的中华民族手中“成长”起来的。唯有团结一致、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中国人民在风险与挑战中、困难与机遇中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奋发图强,中国才能奋力崛起,才能跨越一道道“裂谷”,创造出一个个的“中国奇迹”,才能创造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有哲人说,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尽管“南京大屠杀”事件已经过去了77年,但伤痛却不能因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它时时告诫我们: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我们勿忘国耻,才能知耻而后勇,我们勿忘国耻,积蓄的能量才能不断迸发,才能在“悲痛”中奋力崛起。
【启示与思考】
历史是最好的清醒剂。人民没有忘记,国家没有忘记。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隆重的首个公祭日仪式,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既深切缅怀遇难同胞,又警示国人居安思危;既提醒日本勿忘历史,又呼唤世人珍视和平。同时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为了13亿中华儿女的生活,我们必须牢记历史。“让我们将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铭记先辈经受的苦难与付出的牺牲,以发展自强护佑每一个中国人幸福且有尊严的生活,以励精图治使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遇难同胞献上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
自强是最好的祭礼。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先烈用青春、热血和生命开辟了独立自强的新纪元,同时也用沉重的代价揭示出独立自强的时代真理。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故唯有自强,国家、民族、人民才有希望。自强需要解开科创、文教的密码。既要激活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破除制约创新的束缚,形成“人人创新、万众创新”的新局面,促进科技创新的新发展,同时又要依托文化教育这个“百年大计”,创新拓展培育人才的各方渠道,为科教兴国战略储备更多更优质的人才资源。
自强需要不断补充“精神钙质”。自强不是为了找历史寻仇,而是以自强之力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意即在精神上打败对手、超越对手,须培养民族自信,到历史传统文化宝库中寻找通往真理与文明的钥匙,在继承优良传统虚中树立文化自信、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更要虚心向对手学习,须摒弃对历史对手的无休谩骂、无谓嘲讽、无由幻想,在学习和较量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寻找治愈国民“劣根性”的精神处方,不断补充民族自强所需的“精神钙质”。惟其古今结合、洋为中用、兼容并蓄,壮实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肌体和灵魂,才能通往“和平崛起”之路。
人民日报称,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国家公祭,只为不能忘却的纪念。纪念英烈的最好办法,不仅仅在于生者对先烈的缅怀纪念,更在于今人对先驱以务实笃行去继承其所未完的遗志,以担道自强、忘我奉献之革命精神、英雄气概,去奠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让纪念碑矗立在每个人的心里,让“中国梦”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上。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6/792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