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利马气候大会仍有难题留给巴黎

2014年12月16日 13:34

 

经过30多个小时的“加时赛”,当地时间12月14日凌晨2时(北京时间15时)左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0次缔约方大会终于在秘鲁首都利马宣告闭幕,会议通过了最终决议。

1

(图片说明:12月14日,在秘鲁利马,本届气候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家·比达尔(中)宣布大会结束。)

不过最终决议的力度与各方预期尚有差距,围绕气候谈判主要议题的实质性争议并未得到解决。几经弱化的决议文本背后,是发达国家令人失望的表现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妥协,同时一些难题也被推给了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

本届大会取得了三个主要成果:一是重申各国须在明年早些时候制定并提交2020年之后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并对其所需的基本信息做出要求;二是在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适应方面的要素被提到更显著的位置,国家可自愿将适应纳入自己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中;三是会议产生了一份巴黎协议草案,作为2015年谈判起草巴黎协议文本的基础。

拟议中的巴黎协议,将是2020年后唯一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也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新的核心。利马气候大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为明年巴黎大会“铺路”的重要使命,被看作多边气候谈判的重要节点。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各方就巴黎大会上预计达成的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的要素交换意见、增进理解、缩小分歧。利马大会使各国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的最终决议文本简单明了,5页正文加上一份附件,与前几次大会动辄数十页形成鲜明对比。这对巴黎大会无疑是个好消息。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一直诉求的资金问题也获得一定进展。在出现新的捐资承诺后,绿色气候基金获得的捐资承诺已超过100亿美元。尽管这个数字距离气候资金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似乎还很遥远,并且如何实现这笔捐助承诺的路线图也不清晰,但它毕竟是一个积极信号。

 

2

(图片说明:12月10日,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秘鲁总统乌马拉和墨西哥总统培尼亚(从左至右)在利马出席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这笔资金将增进各方信任,而且是减排行动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的一笔“首付款”。

3

(图片说明:12月9日,在秘鲁首都利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气候大会高级别会议上讲话。)

不过尽管取得了这些进展,但围绕气候谈判主要议题的实质性争议并未得到解决。

首先,最终决议文本一再被弱化。决议中关于巴黎协议的核心议题——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表述比较模糊;在发展中国家诉求最强烈的资金问题上,发达国家的表现依然令人失望。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主张,按2011年德班大会的要求,巴黎协议应包括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多个要素,而发达国家始终侧重减缓,并试图弱化其他要素。

 

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会后直言,希望利马大会决议能在实际执行中真正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包含应对气候变化的各个要素,并希望发达国家真正兑现承诺,履行公约责任,在减排、提供资金技术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力方面做更多工作。

4

(图片说明:12月14日,在秘鲁利马,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在大会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

其次,各方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如何体现在巴黎协议中还存在较大争议。在减排问题上,发展中国家所坚持的这三项原则继续受到发达国家挑战。一些发达国家企图曲解这些原则的含义,为了推诿自己的历史责任而宣扬无差别责任,试图让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自身能力和发展阶段的责任。 

一些气候问题专家认为,如何在即将制定的巴黎协议中与时俱进地反映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是未来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

与之相比,中国在本次大会上的表现受到各方赞誉。从会前开始,中国就一直与77国集团及“基础四国”其他成员保持密切沟通,致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推动南南合作机制。

谈到对明年巴黎大会的预期,解振华说:“巴黎协议能做到让‘大家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他同时强调,明年谈判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各国既要有决心、雄心,还要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6/7928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