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需跨越三道坎

2014年12月18日 15:53

 

三地民航资源将优化重组

在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新常态”下新三大战略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同时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争取明年有一个良好开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先行,加快民航协同发展将承担义不容辞的责任。”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雪松认为。为实现三地民航资源融会贯通,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王长益司长介绍,民航局经过前期调研确定了十二项主要任务。其中大致可分为三类:

1

一是在加强互联互通方面,民航局提出,构建功能完善的区域机场体系。记者采访获悉,这一体系的框架是以枢纽机场为核心,支线机场为骨干,通用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其中北京新机场要建成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京津冀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北京首都机场要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的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机场要强化枢纽功能,大力发展航空物流;石家庄机场要培育为枢纽机场,积极发展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

同时将推动三地机场统一运行管理。在功能方面共同建设和使用异地城市航站楼,同时互为航班备降,切实发挥统一管理的优势。专家认为此举将增进三地沟通及人员往来,从而让更深层面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二是在民航资源重组方面,民航局在优化区域机场航线网络方面的举措可谓重磅。这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增加和优化调整首都机场中远程的国际港澳台以及国内的重要干线航班,支持航空公司更换大型飞机,以增加现有航线运力;鼓励航空公司转移部分航班至天津、石家庄机场;控制包机、加班和货运航班,对天津和石家庄机场放开国内的准入限制,加密重点航班频次,在时刻安排上给予政策支持;支持天津机场拓展国内中转航线、周边国际旅游航线,货运物流等特定市场提高航线网络通达性。

2

业内认为,这些举措务实、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将北京民航资源外迁。记者采访的现场与会的航空公司也表示支持,一些公司称在天津的航线目前普遍低于北京,从而分散客流。

三是在完善配套体系方面,民航局提出推进北京新机场建设项目,这里面包括河北的支线机场。在当前北京新机场备受关注之时,这也解释了丰富了新机场的内涵辐射。

民航局还提出加快通用航空发展,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深化机场收费改革,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推进京津城际铁路天津机场延长线等建设。

 

现实割裂仍存在亟待破题

不过,尽管对三地民航领域的协同发展,社会各界呼声强烈,但现实中推进仍面临不少难题。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说,在京津冀三地一体化发展中,天津有很多方面走在前面,但民航发展与之却形成了巨大反差。“首都机场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机场,但天津机场只是刚刚进入年客流量千万级24个机场中的最后一位。”

3

周来振、王长益及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三地机场真正融合还需跨越三道坎:

一是不同区域航空业务繁忙程度厚薄不均,航空运输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目前京津冀地区有8个民用机场,2013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是1.04亿人次,占全国总量的七分之一。首都机场每周有2000多个新增航班申请不能得到满足,而天津市和河北省机场由于本地航线网络航班频次不能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有不少旅客还需要选择到首都机场乘坐飞机。

二是天津、河北航空运输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占区域总量的80%,是天津机场的8倍,石家庄机场16倍。天津市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公众的出行意愿也非常强,但是天津机场旅客吞吐量仅在全国排在第24位,石家庄机场业务量也在省会机场里排名靠后,落后于许多中西部省会机场。

4

三是北京现有首都机场趋紧饱和,业务外迁不易“割肉”难舍。三地民航协同发展既是市场内在的需求,又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首都机场业务量已经饱和,在北京新机场建成前要增强国际航空竞争力,满足航空客货运增长需强,也要满足天津、河北增长需求,就要充分利用好天津和石家庄机场。北京市疏解非核心功能也都需要航空运输服务作为支撑,交通领域率先突破中做到民航先行是非常必要的,“割肉”在所难免。

更具民航局制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基本形成定位明确、协同运营、互利共盈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相适应的民航发展格局。

 

多点联动天津航空优势凸显

近日北京新机场的获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周来振在会上透露,新机场即将举行开工仪式,预计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这对大大增强整个京津冀地区总体运力。

5

针对民航局的相关举措,各地航空公司也已经行动起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雪松表示,首都机场将推动“三步走”发展战略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即第一步率先推对京津机场连通发展,全面提升首都机场的国际竞争力,配合天津自贸区建设和航空产业布局,通过空铁联运、空地联运在天津打造北京的新通道;第二步结合北京新机场建设,助推京津冀民航发展战略布局;第三步借鉴国际机场群建设经验,统筹推进京津冀乃至华北地区机场群战略部署。

“天津机场是天津推进京津双城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潜力所在,是建设北方航运中心的所依托的核心载体。”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说,天津自贸区批复在即,持续改善交通服务等软硬环境,推动民航机航空产业发展势在必行。他介绍,随着天津机场载体功能的不断完善,未来京津城际高铁的延长线也将直通机场航站楼,目前已经开工建设。

专家和一些航空公司负责人分析,天津具备多方面优势,有条件承接北京民航资源外迁,同时为全国市民提供更为低廉的航空票价,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将有更大发展。

周来振说,在我国年客流量超千万的24个机场中,现有18个机场接近饱和。天津机场刚刚扩能投入使用二期,扩能以后年运送旅客吞吐量将达2500万人次,货运1700万吨。如每年以20%增速,到2017年预计可达到2000万人次,2020年有望突破3000万人次。

同时,在优化首都机场航线航班网络过程中,通过腾笼换鸟向天津和石家庄机场疏解部分航班,不仅可以改变北京吃不了,天津吃不饱,石家庄吃不着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协调一体化发展。在北京新机场落成前,天津机场的发展机会尤其突出。特别是增加中远航线和港澳台航班,实现提质增效。

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运输处处长潘晓英认为,通过三地的不断融合发展,最终要促成三地在客观上形成一种既有竞争又可协同共赢的竞合关系。(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8/7932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