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看支付宝十年账单背后的大数据战略
2014年12月19日 11:03
【事件介绍】
支付宝十年账单 网友:不知不觉“花”了一套房
“十年花了这么多?不知不觉少了一套房!”12月8日,支付宝对外发布十年对账单,一市民被自己百万账单吓到。
不少网友在回顾自己十年“败家史”后,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上吐槽:自己买了啥都忘了,支付宝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看了高中同学的账单,觉得自己特别节约。”市民王女士说,她的微信朋友圈被支付宝“十年账单”刷屏了。记者了解到,这位让王女士感慨的高中同学李女士,自2005年10月1日注册了支付宝,截至今年10月底,支付额达499518.04元。
根据“花钱去向”显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购物47%、转账25%、餐饮9%。李女士对于自己的“败家史”显得不是很了解,她告诉记者,每月比较固定的支出是网购面膜和缴纳水电费、充值话费,并没有特别大额的支出,由于自己在朋友中玩淘宝的年头比较早,早期不少朋友都让她“代购”,这才有了“华丽”的账单。
在记者的朋友圈中晒出的账单最高值为137万元,不过朋友谢先生说,自己并没有花那么多,48%都是公司业务转账,而购物主要用于买车和装修等大项支出,“看到账单时被自己这么阔气吓到了,但其实也没那么‘败家’。”
据支付宝数据显示,福州市的人均支付金额并不算高,仅排在全国第25位,而省内支付最多的厦门市,排在全国第12位。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年间福州市民支付金额的增幅相当之大,由2004年的人均685元上升到2014年的人均20672元。
有趣的是,不少女网友晒账单时,附言“千万不能给老公看到”,而不少男网友则抱怨女友太“败家”。市民吴先生说,每个月都能收到来自女友的“撒娇请求”,“她常常挑好衣服、鞋子,再找我代付,一般都是单价400~500元的东西”。从本次支付宝发布的数据“情感及其他”项可以看出,像吴先生这样的“暖男”不少。
支付宝账单,爱恨岂在十年间?
惊呼夹着哀叹,调侃夹杂埋怨,支付宝十年账单就这么华丽丽地来了,“那画面太美不敢看”。随之而起便是“剁手党看完账单已经哭晕在厕所”, “想想自己也是醉了,不任性可以买辆车对不对”“可以付个房子首付了” “支付宝弄个十年账单是想破坏多少家庭?”,“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恨死马云了”,网友的多彩评论让人忍俊不禁又不乏思考。
有钱就是任性!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全国人民十年网络支出共计423亿笔;据报道,国企工作的李小姐总共花了52万多元。有一位武汉网友甚至花了77万元,表示自己正在“剁手中”。网友纷纷表示不敢直视账单。因为支付宝十年账单,让我们看到十年间我们付出的时间、精力、青春还有不知不觉花出去的大笔金钱。
事实上,由于设计“缺陷”,十年账单也存在不少“水分”,比如网购的支付和还款,以及其他转账项目,账单存在重复计算的情况,因为只晒花钱总数不晒花钱去向,实际上的支出额远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高。而晒十年后的财富值也成为朋友圈的一大乐事,综合用户在购物、便民支付、理财、通讯录好友等多个维度数据,得出个人信用和理财能力、消费能力的一个有趣和直观的评估。虽然不太严肃,但着实让一些“败家娘们”、“剁手党”刷到了强大的存在感和心理补偿。
从另一个角度看,十年账单不仅仅勾勒出大大小小、起起伏伏的经济曲线,也让我们清楚审视我们的虚拟又现实的生活。毕竟生活是多维度的,总是需要消费的,线上消费有个十年数目,线下的花钱又有几何,去向如何呢?当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把实惠的、实用的、心仪的货品放入购物车,也放进去了一份对生活的精打细算、新颖的消费体验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念想。
以小见大,支付宝账单让人很容易想到光棍节、“剁手党”, “败家娘们”,也会自然联想到双十二、阿里海外上市、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改革开放使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面对支付宝账单,一方面我们要极力克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一方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多元,世界的丰盈,还有未来的无限可能,而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支付宝,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 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面对账单留下太多爱和愁,然而,爱恨岂在十年间?大数据时代,与其叹息“一入淘宝深似海”,不如“一边享受一边泪流”,一起“长大”,一起成熟。
支付宝账单是经济的体检报告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12月8日,支付宝公司发布“十周年账单”,帮用户算了一次总账——每位用户都能直观地查看过去十年间购物、支出、理财、公共事业缴费等方面的数据。数据显示,自2004年支付宝公司成立以来,3亿“剁手族”的网络支付总笔数已达423亿笔。
如果说,每年年底发布的年度对账单,是“剁手族”们核验年度消费状况的一个凭据,那么,新发布的“十周年账单”,则是观察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份体检报告。数百亿笔交易,见证了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点滴变化,勾画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版图脉络,也能让我们管窥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过去十年,是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十年。从校园里的“淘宝达人”,到喜欢“买买买”的上班族,再到土豪级“国民老公”王思聪,网购和网络支付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典型例子是,很多人已不再将时间耗在商场和书店,而是将目光转向了更便捷的网购。
网购和网络支付,给数亿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它让排队交费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也显著地节省了我们的生活成本。举个例子,过去10年间,缴费、还信用卡、手机充值、转账等便民支付的交易笔数约为60亿笔,按每笔交易给用户省10分钟出门或排队时间计算,所省时间够全国用户看完约5亿部电影;按每次出门排队成本4元计算,便民支付为人们节省了超过200亿元。
在宏观层面,电子商务领域的颠覆性革命,又带来了促使行业重新洗牌的多米诺效应。当支付宝在网络世界攻城略地时,有些行业无奈地走进历史的黄昏,有些行业被逼上了改革和转型的快车道,还有些新兴行业则不断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商业传奇。不断的破与立,重塑了商业秩序,将我们带入了新的时代。
不过,大数据的价值不仅在于能看到成绩,更在于发现问题。通过支付宝十年的账单数据,我们也可窥见一些值得注意的信号。比如,从总支付金额来看,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和江苏多年来稳居前五名,远超中西部省份,意味着东部比西部更早触摸到了信息化时代的脉搏,这对应中国经济发展失衡的总格局;再比如,截至2014年前三季度,余额宝用户数已达1.49亿人,资金规模达5349亿元,这固然说明手中有闲钱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同时也反映了当前中国人理财渠道较少、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所有这些数据,都有助于决策者更好地看清中国经济的现状,进而制定更科学的政策,最大限度地增进民众福祉。
支付宝10年账单背后的变与不变
有关支付宝的10年对账单,成了最近大家讨论的热点。其实,很多人都有生活记账的习惯,尤其是我们的父辈。而支付宝10年账单,只不过是将账本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从以前由自己记录变成了专业化的数据库记录,从个体的开支扩展到了记录国民消费习惯、生活方式变迁的一面镜子。
同时,支付宝10年账单展现了更为明晰的发展趋势,那就是国人日常生活消费电子化的不可逆。人们更多的选择网购,在于其提供的产品相对实体店更为便宜,而这也需要反思,比如实体经济面临的税费负担是否过重?
不要忘记,哪怕是阿里巴巴所代表的电子商务,依然需要实体经济作为基础支撑。虽然电商所销售的产品,已然被分解为珠三角、长三角乃至更多地区的“微商”所制造,但如果因为过重的税费负担,而导致生产者缺乏产品和品牌研发的承受力,就会始终徘徊在质量品牌低端化的转型关口。而经济收入和消费需求不断提高的中国消费者,与日渐滞后的中国制造供应之间的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在加大。“双十一”有关如何打破价格战陷阱、众多中高收入白领逐渐放弃网购的讨论就是明证。
电商只能为实体经济打开一个消费新出口,却没有办法解决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质量和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前路曲折。而政府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降低不合理税负、整顿乱收费以及打破各种市场垄断,向实体经济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则是实体经济自救之外所急需的。
当然,移动互联网所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深度嵌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并且在可以展望的未来,这股科技与人文浪潮还在滚滚向前。所以,这也是阿里巴巴以及移动互联网构建者的共同账单。移动互联网以及电商已经开始深度介入线下的物流、金融、零售等业态,但是否能强力拯救疲软的实体经济,甚至倒逼其走向真正的转型升级之路,恐怕就是阿里巴巴以及移动互联网构建者下个10年需要提交的账单了。
【启示与思考】
最近,一些沉溺于网络购物的“剁手党”纷纷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账单。这份由支付宝生成的“十年账单”,不仅详细记录了用户10年来在理财、购物、交通等方面的花销和比例,还为用户的理财、信用、人脉等实力打了分,更给出了未来10年账单的预测。
“十年账单”为用户将来花钱、理财决策提供了一定参考;而支付宝则借此增进了对用户消费行为的理解,为其未来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一切的实现,都得益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观察一年来互联网大佬们的言行,处处能感受到数据的分量:今年初,李彦宏高调提出大数据战略,推出了百度大数据引擎,投入巨资打造“百度大脑”;马化腾表示连接一切是公司的终极目标,业界分析认为,连接本身就是数据获取、传输和管理的过程,核心指向仍是数据;马云干脆直言: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
网络数据琐碎、庞大,为何成为香饽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盛,各类智能化设备及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使大规模采集、存储数据成为可能。今天的世界正变得日益数字化,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数不清的数据资产:邮箱、社交账号、搜索和购物记录、生理健康监测信息等,随着数据分析工具的日益完善和精细化,一种足以预测未来趋向的大数据由此产生,整合、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就显现出巨大的价值。
各式各样的数据正被广泛收集,还缘于数据一经产生,往往难以复制,且积累越多,结果就越精确,分析价值就越大。不断提高的数据门槛,极大抬高了竞争者的进入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可能赢取未来收益的主动权。
既然数据蕴含如此大的潜力,对提供相关数据服务的企业来说,不仅要尽早布局,整合数据获取的渠道和平台,同时还要有对外开放的胸襟和魄力,以便掌握更丰富的数据。毕竟,单一的数据可能能解释某一方面现象,但难以说明因果关联,尤其是涉及人类复杂行为的时候。而对那些传统企业来说,也应重视从生产、销售到服务过程中无形数据资产的积累,把自己熟悉领域的数据做全做细,掌握自身数据生产的主动权。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赵婧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19/793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