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对于休学创业,学生和学校都应理性对待
2014年12月22日 15:35
【聚焦教育】
【事件介绍】
高校将建弹性学制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 专家建议理性对待
12月10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中创业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记者走访了云南各高校,对于“休学创业”这一新政策,有的大学生表示欢迎,认为给想要创业的同学解除了束缚,提供了一个迈向成功的机会;有的学生则认为休学创业风险高,还可能影响学业,到头来得不偿失。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建议,学生和学校两方面都应当理性对待创业,学生应当明晰创业的风险,谨慎选择休学创业;各高校则应当统一“弹性学制”实施标准,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为想要休学创业的学生把关,避免风险和隐患。
政策速读
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通知》第一部分即明确,“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此外《通知》还明确,“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学生观点
赞成方:给想要创业的同学提供了好机会
“有这样好的政策?”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小武,听到记者说出“允许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的政策后又喜又叹,说自己现在要是大二、大三,说不准就会选择休学创业。
法学专业研一的吴同学同样对这一政策表示赞同,“在校生创业的一个担忧就是怕影响学业,最后毕不了业拿不到文凭,这个政策就为有创业方面才能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但大学本科毕业后曾经和朋友一起创办过一家网上法律咨询公司、结果以失败告终的他,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更为理性,“首先应该了解清楚市场,另外在创业前应当到相关行业‘泡’一段时间,积累经验,为自己创业打基础。”
观望方:影响学业或得不偿失,家长也不会同意
“我肯定是不会休学去创业的!”云南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小欧说,像自己这样大一大二的学生,普遍对社会、对市场都不是很了解,创业很难成功,到头来影响学业反而得不偿失,况且自己的爸妈肯定也不会同意。
云南民族大学研三学生刘同学,同样没有对这一政策的实施表现出期待,“以我自己在学校待了快7年的经验,身边少数休学、退学去创业的几乎都没有好的发展,其中一个中文系的,创业失败、学业也受到影响,最后只能去给别人看工地。”小刘还说,学校里一些嚷着想要创业的同学,很多都只是奔着当下赚点小钱的目的,极少有明确的目标和完整的实施思路,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休学去创业,对个人的长远发展并没有好处。
专家观点
储朝晖:休学创业,学生和学校都应理性对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上大学阶段就出来创业,并且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创业的风险是很大的!”
为此,储朝晖建议,学生和学校两方面都应当理性对待创业。就学生来说,应当明晰创业的风险,谨慎选择休学创业。
而就学校方来说,虽然文件中对实施弹性学制、休学创业没有做时间限制,但储朝晖指出,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标准,将学分制规范并严格执行,来科学有效衡量学生的学习毕业标准。此外,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规范来为申请休学创业的学生进行把关,“年轻人都比较冲动,老师应该理性多了吧!”储朝晖说,只有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才能避免休学创业带来的风险和隐患。
阅读延伸
云南省2012年已出台文件 鼓励在昆高校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
早在2012年年底云南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保厅、昆明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创新的若干政策》中,就鼓励在昆高校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允许他们休学创业。
文件规定,鼓励在昆高等院校允许全日制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凡到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的学生,保留学籍,进入基地创业的时间,可视为其参加学习、实训、实践教育的时间,并按相关规定计入学分。
又是一年就业季 教育部提出建立弹性学制允许休学创业
教育部近日就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通知,从6方面入手对本届749万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部署。引人注意的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被摆在首位,并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加大对他们的资金支持。
不仅如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部门,对创业的学生落实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减免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毕业年度内在校期间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申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持证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渴望自己能通过创业成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式的成功企业家。但是,仅仅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和提供优惠政策,能否成功“孵化”出一批年轻企业家,以创业带动就业?专家认为,创业教育必须同步跟上,以保驾护航缺乏社会阅历和实战经验的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之路”。
教育部在通知中也强调,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通知要求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支持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广泛吸引金融机构、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
“创业从来不是教出来的,但创业意识需要引导,创业技能可以提高,这正是我们开设创业指导相关课程的出发点。”在教育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举行的创业微访谈上,负责运作“大学生创业基金”的华图宏阳股份副总裁吴正杲这样评价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允许休学创业,一支青春奋斗的强心剂
毋庸讳言,创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学生创业存在一定风险。据调查,尽管大学生创业率低,但有创业经历的学生中,高达69.58%都选择了在校期间就创业。这说明大学生休学创业还是存在潜在市场的。虽然休学创业有风险,但“风雨之后见彩虹”,也不失为一种人生际遇或风采。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的希望,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筚路蓝缕的拼劲,都是一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其他年龄段的群体不能比拟的。若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创业的积极能动性,将能极大地发挥这代人应有的拼劲与干劲。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以政策保障了大学生“试错”的权利,即使创业失败,仍然可以回到学堂继续未完的学业。创业与学业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创业也不再是辍学才能完成的任务。允许休学创业给大学生多了一个选择的可能,笔者认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能很好改变以往被动就业的现象,改变旧的就业观。同时有利于培养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创造精神,为出社会独立打拼聚集能量,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另外,还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孩子,有了弹性学制,有利于大学生自主灵活选择学业的进度和学习的方式。
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是充满善意的举措,是一种开放包容的表现。无论是从缓解现实的就业压力来看,还是从鼓励大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来说,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都应该是一个值得鼓励的新政。
但必须注意到,这一政策是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大背景出台的,有其良苦用意。鼓励休学创业,更要做好后续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教育部发布的通知看,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鼓励,还是有着非常踏实的具体引导举措的,比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比如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此外,在资金、政策上也有一系列的支持鼓励。
年轻是大学生最骄人的资本,有青春就该有冒险有激情。无论是失败还是带给我们惊喜,都是实现人生价值。休学创业政策,可谓是送给青春的一份大礼,我们要用行动回报,而不是用安逸去阻挡梦想的路,给青春留遗憾。
弹性学制可以有 休学创业需谨慎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整个社会的老大难问题。在2013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和2014年的"史上更难就业季"之后,201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型升级的当下,无疑,我们将面临着“史上最最难就业季”。如何化解毕业即失业的尴尬?休学创业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倘若创业成功,既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又免去千军万马挤“就业桥”的场面,何乐而不为?退一步说,即使创业失败。通过休学创业,大学生也可以获得弥足珍贵的社会经验。在回到学校,学习会有的放矢。在日后的职场竞争中,也能赢得先机。休学创业看起来很美。但问题是,创业不是玩大富翁,真正的创业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物资的比拼。对那些习惯于在象牙塔里传道授业,社会经验几乎为零的大学生而言,失败的几率远大于成功。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阿里巴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兴起了一波马云热。表面看,我们处于创业的春天里,但马云的成功并不代表创业成功触手可及。调查显示,“五万个企业才能有一个成功,从最近得到的数据来看,95%的电商活得非常痛苦”。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经济尚且如此,创业的难度可见一斑。因此,休学创业可以有,但要三思后行。
其实,与休学创业相比,建立弹性学制更迫切、更必要。实行弹性学制,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让教育真正做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学生和高校来说是双重利好。另一方面,建立弹性学制,也有利于学生获取社会经验。比如,学生可以选择半工半读,既不耽误学业,又获得一次在社会上试水的机会。同学还可以提前完成学业,更快的拥抱社会。显然,建立弹性学制更便于学生与社会渐进式接触,是需要大力推进的一项改革。
总之,弹性学制可以有,休学创业需谨慎。千万不能因为盖茨、乔布斯都没有毕业,就天真的认为,休学创业风光无限。其实,看起来很平淡的弹性学制改革,才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休学创业,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不出意外,教育部要求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受到一些网友质疑,认为这是将责任推得干净,“骗了几年学费,然后就不管了”,还有人提醒,“别以为印个名片就真成老板了,创业成功是少数,创业失败很正常。”据统计,2014年以来,每天中国有一万家新公司登记注册,近2.5万家个体商户注册,但也有一万多家企业和个体商户停业注销。
创业,绝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浪漫,弄个项目就能融到资,没几年就上市,风风光光当个亿万富翁。更何况,休学创业具有双重压力,弄不好创业失败了,又耽搁按期毕业了,岂不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问题是,是不是怕噎着就不吃饭了,怕摔倒就不走路了?如果有意愿又有能力,有准备又能抗压,最关键是有眼光,为何就不能创业呢?既然是创业,肯定有失败,但年轻人失败得起,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精力,敢闯敢试,总胜过一辈子畏葸不前,哀怨哭泣。试过可能失败,不试永远不会成功。
创业,既丰富了自己,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会给社会乃至全世界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人类的生活将会黯淡不少。而且,作为励志榜样,他们带给人们的思考绝不只是财富形象,去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赠1亿美元,赞助新泽西州纽瓦克市修缮学校,这次捐赠创下美国青年人慈善捐款纪录。
也许有人会说,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的成功难以复制,且是外国人,我们中国也不缺少年轻时创业的大腕,像马化腾创立腾讯时才20多岁,张朝阳、马云创业时也不过30多岁。还有黄恺,2004年考上中国传媒大学,大二开始设计桌游。2006年,他在网上售卖“三国杀”游戏,令其风靡全国。2012年,黄恺进入《福布斯》中文版“中美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名单。当然,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复制,但是,真正有抱负的人决不会当草莓族、啃老族,真正敢于拼搏的人,会很自然选择创业——胸怀梦想,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哪怕失败了也能使生命更立体、更丰润,总胜过干瘪而无趣的人生吧?
在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上,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感叹,“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也许他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知道公务员的魅力,但是当公务员成了最耀眼的职业,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而不敢创业,绝不是好现象,只会导致社会活力沉滞,创造力萎缩。
我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当然前提是,学校尊重大学生,不能搞强求,不能因为教育部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就故意诱惑大学生休学创业。少年们,奔跑吧,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启示与思考】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允许“休学创业”的立足点,也应是为学生的选择自由提供更好的环境,而不是功利化地推动创业。正如一些人所担心的,创业在任何社会都是属于少数人的“冒险游戏”,不是指导和培养就能成功的。新闻里所举的例子,诸如乔布斯、郭敬明等,成功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但都无法通过刻意培养的方式复制。更何况,如果所有的大学都纯粹以创业、就业为导向,本身也局限甚至矮化了大学存在的价值。
所以,不同的学校在“休学创业”上,用力程度还需因校制宜。比如职业高校,本身就以就业为特色,在引导创业上多提供一些服务指导,是值得鼓励的;但像一些研究类的,或者应更强调人文精神类的高校,或许不应在这样的事上用力过猛。这些年来,大学校园过于商业化的氛围已经饱受批评,虽然创业和“拜金主义”并不是同一回事,但在校园中过于凸显创业气味,或多或少会影响校园所应有的纯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22/7935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