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陕西消防“呐喊哥”传递正能量
2014年12月23日 14:40
【事件介绍】
陕西消防粪坑救弃婴 送医路上3分钟呐喊让路获大赞
12月11日,一名女婴被遗弃公厕粪坑,陕西消防官兵徒手捞出并送医,途中消防官兵一路“呐喊”3分多钟让前方车辆紧急避让,仅用不到4分钟即送到医院,女婴成功获救。网友纷纷为“呐喊哥”点赞:戳中泪点。
12月8日,陕西榆林一女婴被遗弃公厕坑道内,消防官兵赶赴后立即捞出孩子,然后用迷彩服包裹送医。在送医途中,一路上,消防车内的消防官兵呐喊声震撼人心。在一段时长为3分44秒的视频中,“呐喊哥”连续喊了30多次“前面所有车辆让开”,20多次“靠边停车”,以及近40次“让开”,还轻柔地呼喊被救女婴坚持,多次提醒抱女婴者盖好衣物,“不要让娃着凉”。
“呐喊哥”震撼人心的呐喊声引发网友热议和大赞。一些网友说,“同样身为母亲的我看着视频看哭了,一万个赞!!!真正的暖男!!!”、“看哭了,消防员才是最棒最贴近民众生活的英雄!”、“两个大老爷们儿也不会哄小孩,就喊‘哎哎娃你不要睡’、‘娃你坚持住’,笨拙中戳中泪点啊!”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路上连续呐喊的是一位年轻的上尉,正是这位“呐喊哥”和战友一路上“呐喊不停”,才为婴儿赢得了生机。
对话“呐喊哥” 百声呐喊:“我只想让她活下去”
寒冬时节,陕西省绥德县一名刚出生的女婴被遗弃在公厕粪坑里,生命垂危。而这原本微弱的生命,被消防战士救起。
“娃不要睡”“孩子坚持住”,在疾速行驶的消防车中,消防战士怀抱婴儿轻声呼唤……
“所有车辆让开”“靠边停车”,在生死时速的送医路上,消防战士连续呐喊!
生命的呼唤,在闹市辟出一条绿色通道……
这段视频传到网上,人们纷纷为“呐喊哥”点赞。
在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榆林支队绥德中队,记者见到了“呐喊哥”——中队长李治。
3分44秒,百声呐喊——“我只想让她活下去”
绥德县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市,寒冬时节室外滴水成冰。12月8日15时33分,李治接到报警称,在绥德县城一处公厕内,发现一名婴儿被遗弃在粪坑中。
“我立即组织7名队员出发,大约3分钟我们赶到现场。公厕周围已经围了很多群众。”李治说,“在男厕所,我们看到一名刚刚出生的婴儿,面部朝下趴在粪坑中。我们立即实施救援,队员肖有运跳到坑中,徒手将婴儿从里面抱出。我赶快脱下衣服将孩子包裹起来。”
为什么会想也不想就跳下粪坑救人?19岁的战士肖有运回答得非常直接:“那个坑道很窄、很深,我身高165厘米,体重120斤,体型是队员中最小的,我就主动要求下去。脏不脏的没想过,消防员就是干这个的,救人是第一位的。”
救出婴儿后,李治和队员们本想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但是抱着孩子,李治等不及了。“我觉得她的身体一点点变凉,大概1分钟后,我决定不能再等120了,否则一来一回最少会花掉十多分钟,这可能会对孩子非常不利。我们上了消防车,马上送孩子就医。”李治说。
12月8日下午的出警记录视频显示,从救助现场赶到医院,历时3分44秒。其间,李治一面声嘶力竭地连续喊出30余次“前面所有车辆让开”,20多次“靠边停车”,以及近40次“让开”;同时,他还不断温柔地喊着“娃不能睡”“孩子,坚持住”,直至安全到达医院,把孩子交到医护人员手中。
说起当时的心情,李治说:“当时什么也顾不得,只想让她活下去。感觉到孩子身体不断变凉,就想快一点、再快一点到医院。”
事后,李治还曾责问当时的驾驶员:“为什么车开得这么慢?”驾驶员委屈地说:“队长,我已经把油门踩死了。”虽然记录显示全程只有3分44秒,但是生死时速间,车上所有队员都感到路途是那么遥远,时间好像非常漫长。
把孩子交到医生手中后,李治和队员们依然留在医院,陪伴着急救中的孩子。第二天,绥德县民政局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赶到医院,李治和队员们才离开。
漂亮宝贝终于得救——“我们盼她活得精彩”
及时送医,积极救治,挽救了孩子的生命。榆林市第一医院小儿二科副主任医师雷东红说,“若再耽误几分钟孩子可能已离开人世了。室外的严寒让婴儿长时间处于低体温状态,加上周围恶劣的环境可能会造成细菌感染,从而引发寒冷损伤综合征等,会引发生命危险。”
据雷东红介绍,12月8日下午,消防车将孩子送到医院时,婴儿体温测不出来,几乎没有哭声。急诊科立即进行抢救,随后将婴儿送入儿科。“12月9日,婴儿生命体征相对平稳,但是食量很少。12月10日又出现新生儿黄疸,CT显示颅内有低密度阴影,怀疑可能有缺血缺氧性脑病。但病情相对平稳,现在心肌酶已经下降,各项表征趋向正常。目前,还需要后续观察、治疗。”
每天,李治和队员们都会到医院看望孩子,她被队员们亲切地叫作“肖消”。在医院记者看到,经过几天治疗,肖消的状态好了很多,每顿能喝下20至30毫升奶。消消躺在保温箱中,皮肤泛出柔嫩的光泽,时不时动一下胳膊,踢一下腿。
当有人夸“肖消”长相端正,李治就会非常骄傲地说:“那当然,我们肖消是个漂亮宝贝。”李治说想收养肖消,但是条件不够。“我今年28岁,根据收养法规定,还差1年1个月零3天,才能达到收养条件。”
绥德县民政局救助站负责人王翔表示,“现在好多人打电话来要求收养肖消。人们太热情了,我们都怕有人悄悄把肖消给抱走了。”
王翔说:“现在还没有进入收养程序,一切都要以孩子的救治为首要任务。民政也在配合公安工作,寻找孩子的亲生父母。稍后才会考虑收养问题。”
肖消过高的“人气”让李治开始担心。“其实我不希望人们给予肖消过高的关注度,我希望她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希望父母的遗弃对她产生太大的影响。当时我希望这个孩子活下来,现在我们全队人都希望她活得精彩。”李治说。
网友点赞,全民欢呼——“请不要关注我个人”
随着视频的流传,“呐喊哥”李治在网上获得了许多网友的赞誉。一位网友留言说:“含泪看完这三分多钟的视频,可爱的消防战士你们是大英雄,应该得到嘉奖,争分夺秒挽救了孩子的生命,为陕西消防的‘呐喊哥’欢呼。”
还有网友说,“呐喊也是一种正能量”,“只要你为爱而呐喊,就会喊出生命之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呐喊哥’一样,对被需要帮助的人充满着爱去呐喊、帮扶,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温暖而和谐。”
这几天,李治还是像平时一样接警、出警,带领队员到事故现场,帮助危难中的人。“今天高速上煤车燃烧,我们接警后就立即到现场将火扑灭。”李治说,“其实,我们平时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有的会更危险,处置险情、救人危难是消防员的职责。”
对于各种关注和赞誉,李治说:“请大家不要关注我个人,我希望大家一起来弘扬正能量。”
陕西消防“呐喊哥”温暖中国
婴儿生命垂危,时间就是生命!在生死时速的送医路上,一位战士在持续呼喊“宝贝不能睡”“坚持!坚持!”,防止孩子一旦闭上眼睛就再也醒不过来;一位战士在给120打电话,联系协调医院做好接应和抢救准备工作;一位嗓子已沙哑的战士,用不容置疑的连续呐喊“所有车辆让开、公交车请靠边”,硬生生喊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路。
铁汉柔情让人动容!正是他们充满爱心、细心、专业的共同接力,为生命的延续抢得了宝贵的时间。目前,孩子生命体征平稳。消防战士给孩子起名“肖消”,并买了衣服、奶粉、尿不湿等。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在网上迅速被热议、转发、点赞。网友在谴责遗弃婴儿父母、祝福小“肖消”的同时,纷纷留言点赞“呐喊哥”们:“生死时速,看哭了……心酸,紧张,感动,激动!”“铁汉柔情,有爱心又有责任心”“向您致敬,陕西消防‘呐喊哥’,为您点赞,陕西消防官兵!”……
这是当代“最可爱的人”在人们心中的真实剪影。火灾水灾地震泥石流、救人抢险保护动物,任何时候,消防战士都冲在人们最需要的第一线,守卫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展现出一贯的核心价值观:不怕危险,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呐喊哥”不仅抢救了一个生命,更以火热的爱将满满的正能量“呐喊”向神州大地,温暖中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人都可以成为“呐喊哥”
网友赞誉有加的“呐喊哥”叫李治,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榆林支队绥德中队中队长。“呐喊哥”用震撼人心的呐喊声,为这个不幸的婴儿赢得了生机,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婴儿命悬一线,“呐喊哥”的想法很简单——“我就想让孩子活下来”。没有应急车道,情急之下,他只能用声嘶力竭的呐喊声为生命开道。3分多钟大喊40次“让开”,是一种职业本能,在消防救援中,生命永远是第一位。“呐喊哥”之所以能感动挑剔的网友,不是因为其所作所为多么惊天动地,而是因为他诠释了一种可贵的职业精神。
“呐喊哥”是个普通消防战士,对他来说,“粪坑救婴”也是一次很普通的救援行动,但正是这种“普通”的职业精神感动了我们。我们中的多数注定是普通人,做不出什么壮举,但只要我们做好应该做好的事,社会就是温暖的。每个行业或岗位,都有与之相应的职业要求。警察维护治安、老师教书育人、医生救死扶伤、工人添砖加瓦、公务员为民服务……但现实中,职业精神也在不断遭受冲击,有一部分人甚至连自己的职业底线都守不住。在转型期社会,我们最需要并不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是一个个兢兢业业、爱岗敬业的普通公民。
我们也没必要把“呐喊哥”推上道德神坛,塑造成典范、英雄供人膜拜。各行各业,人人都可以成为“呐喊哥”,人人都能传播正能量。这才是“呐喊哥”的真正价值所在
“呐喊哥”映衬救助通路狭窄
换言之,在关系生命安危的救助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黄金时间”,每拖延一秒钟就可能意味着一条生命丧失。基于这一责任和紧迫意识,“呐喊哥”无疑将救助生命的责任发挥到了极致。但一些堵路的车辆和行人,为什么看到打着“双闪”、鸣着警笛的消防车不主动避让?是避无可避,还是“麻木不仁”?可能都值得深究和诘问。去年3月2日,湖北省恩施市土桥坝一“三合一”场所发生火灾,恩施州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调集距火灾发生地1公里执勤点的官兵赶赴现场进行救援,由于交通堵塞、道路不畅,出警耗时11分钟,导致救援陷入被动。2012年2月18日凌晨,运送病患到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的救护车,被堵在路口(距目的地医院仅百米距离),虽然拉响警报,但依然通行艰难,百米距离成为生命“天堑”。此外,城市中消防通路被侵占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听到“呐喊哥”真情救助生命的无畏呐喊之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
一些人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有的甚至公然违法挪用、侵占消防设施;而城市车辆日益密集,也直接给各类特种车辆和公共救助行为造成阻滞。在不到4分钟内,“呐喊哥”充满真情的百余次呐喊,呐喊出来的是社会正能量,但呐喊出来的恐怕也有对公众救助意识的警醒。社会是公众组成的,公众救助能力直接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说不定哪一天,同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以此及彼、换位思考,谁不希望城市救助通道畅通、市民百姓整体上公共救助意识提升呢?
在公共救助机制和应急机制上,不能仅靠政府有关方面单打独斗,每一个人都应该自觉行动起来,主动呵护我们的“生命通道”。不用“呐喊”也能自觉避让,不用“呐喊”也能一路畅通,这才是城市公众应急救助的本意。
【启示与思考】
对于救援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消防员原本准备在第一救援现场等待救护车,可等了1分多钟后,感觉女婴浑身冰凉,就决定不再等待,脱下自己的迷彩服把弃婴紧紧的包住,并即刻用消防车紧急送往医院,这体现了消防官兵救民如救火的职业可贵。
让这个幼小的生命活下来,这是呐喊哥心中坚定的信念。正是源于这种对生命的敬重,他才喊出了近百次“前面所有车辆让开”“靠边停车”等。面对一个陌生的小生命,从“呐喊哥”声嘶力竭的呐喊中,我们能读出一种对生命的大爱精神。从多次提醒“不要让娃着凉”的叮嘱中,我们更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温情厚爱。
“呐喊哥”的呐喊,更是一种生命的坚持与坚守。对于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或许她根本听不懂“娃你要坚持!坚持!”“不能睡,不能睡娃!”,但通过这种声音,“呐喊哥”传递出一种生命的信念,为婴儿送去一曲坚持生命的歌声。正是“呐喊哥”们一路上的“呐喊不停”,才为小婴儿赢得了生机,最终转危为安赢来新生。
呐喊也是一种正能量。只要你为爱而呐喊,就会喊出生命之歌。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呐喊哥”一样,对被需要帮助的人充满着爱去呐喊、帮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温暖而和谐。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23/7937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