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社会力量参与有助于破解我国养老服务业短板
2014年12月25日 09:11
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面临社会力量参与动力不足的难题。
西安交通大学张思锋教授的研究团队,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9月,先后对陕西省西安市、渭南市、汉中市、咸阳市,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3375名老年人、606名社区及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式问卷调查,对71名政府民政部门和老龄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调查显示,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前景巨大,社会力量大有可为。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据预测,到2020年,老年人口数将有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数量众多的老年人口提出了巨额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养老服务需求。依据老年人口的期望值测算,到2020年,全国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规模至少有1.53万亿-2.55万亿元。但2013年,全国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仅有200多亿元,相当于养老服务市场需求规模的1/7-1/12。
张思锋介绍,依据老年人需求意愿预测,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缺口为9.3万家,机构养老床位缺口为800万张;社区举办的老年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基本是政府投资、公办公营,且覆盖率很低,布局和数量与老年人口的需求相距甚远,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大有可为。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遇诸多难题和政策歧视
根据调查,我国现行养老服务业盈利分配规定限制过多,优惠性政策落实不到位,抑制了投资者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养老机构出资者不能享有养老机构的盈利分红,也不能享有养老机构经营终止时的剩余财产。
资料显示,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希望享受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建设补贴与运营补贴、减免水电气暖费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但这些优惠政策很难落实到位。比如,陕西省规定,只有入住率达到50%以上、各种证件齐全的民办养老机构,才能在三年内分三次共获得2000-3000元/每床位的一次性新建、改扩建补贴;由于民政部门与水电气暖公司的协调沟通不畅,水电气暖等优惠政策无法落实,抑制了投资者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张思锋说,目前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承担了过多责任,缺乏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业的市场机制。江苏省二十余家社区举办的助餐点、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项目,都是由政府投资的;陕西省上万个社区中的200余家老年食堂,数十家日间照料中心,也是由政府投资的。截至2013年底,我国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42475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其中由民间投资的不足三成。
调查发现,与公办养老机构相比,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人员、资金、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自行投资,政府补贴很少,收费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特别是在经营初期往往运营困难,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可采取多种方式
专家建议,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可采取多种方式:
首先,可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入驻社区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政府部门可以倡导、支持、扶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等举办具备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的专业养老服务集团公司,在社区布局服务网点,进行连锁经营。政府可通过向入驻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点购买养老服务,向社区内缺乏自我服务和家庭服务能力的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
第二,可以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养老机构。采取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等形式,完善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体系。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提供建设资金、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减免水电气暖费、税收优惠等方式提供补贴。还可以以养老服务券、现金等方式,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补贴。根据社会需求,还可以鼓励发展提供中、高档养老服务的商业性养老机构。
第三,还应组织研制高智能养老陪护机器人。从2010年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的比例将从1︰4.36︰1.58,变化为1︰2.31︰0.91;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张思锋说,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的养老服务人员将十分短缺。到2030年,我国高智能养老陪护机器人至少有累计4万亿元的市场需求规模,建议把研制高智能养老陪护机器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产品和重大产业化目标,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设定时限内组织集成式协同攻关。(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25/7941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