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越南新娘集体失踪背后带来的“痛楚”
2014年12月29日 10:07
【事件介绍】
河北越南媳妇集体失踪调查:逃走路上给的哥1千元
今年11月底,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多位村民报案,称他们花高价“娶”进门不到半年的越南籍女子在同一天集体消失,当初收钱作保的“媒人”、越南妇女吴美玉也不知去向。
事发后,曲周警方立案侦查并成立专案组,经统计有20余受害者向吴美玉支付了数万元不等的“彩礼”,初步认定“越南新娘”集体失踪涉嫌婚姻诈骗。目前,警方已将三名骨干成员控制,吴美玉也被列为网上追逃对象。
记者近日赴当地调查发现,在河北邯郸市曲周、肥乡、广平等地农村,由于男多女少,娶妻动辄20多万的彩礼正逐年攀高。经介绍花几万到十几万娶越南媳妇,成为许多大龄男青年的选择。而人财两空的现实,让身在不同村子的“丈夫”们意识到,平日时常借外出聚会彼此联系的“越南新娘”们,或许早已在吴美玉等人的组织下,设下了这个涉外婚姻的骗局。
11月21日下午两点,曲周县安寨镇赵庄村村口路西,美玉理发店门口的人越聚越多。
在附近厂房里做彩钢网的袁新强停下了手里的活。还有3个多小时,他才能下班往西马连固村的家里赶,除了父母,还有来自越南、未过门的媳妇蓝蓝等着他吃晚饭。
见回家还早,袁新强往理发店走去瞧热闹。沿途,他听到人们议论,有人从理发店领回去的越南媳妇找不到了。
袁新强的神经突然紧绷起来,他往家拨了个电话,父亲袁爱民语气着急,“好多人到咱家找媳妇,蓝蓝也没回来。”挂了电话,袁新强又按下妻子的号码,关机的提示音让他心跳加速。2个月前,袁新强一家花了10万元“彩礼”,从理发店领回了“越南新娘”蓝蓝。
此时,临近的肥乡县、广平县的很多农村小伙和家人们正陆续往赵庄赶来。天擦黑时,袁新强看见,理发店院里院外已经聚集了近百人,和他一样,都在等一个叫吴美玉的女人寻他们的媳妇。她是这家理发店的老板,也是收高价给当地农村男青年介绍越南媳妇的媒人。
当天,围在人群中的并非吴美玉,而是她的女儿。她在众人的骂喊中拨通母亲的电话,大伙才得知,吴美玉回了越南老家。此后,吴的电话时通时断,直至关机。
在美玉理发店等待的同时,聚集在一起的村民们,一起勾勒出这些越南媳妇失踪前后的轨迹。
没有征兆的失踪
多名“越南新娘”同日出走;平时姐妹相称,常相互串门
袁新强想得头疼,也没回忆出蓝蓝消失前的征兆。11月21日早上9点多,蓝蓝像往常一样,骑着家里的紫色电动车出门。临走前,她用流利的普通话告诉公婆,要去姐姐家玩。
这在袁新强看来并不反常,媳妇进他家前后,周边村镇的三四个年轻人都花钱领回了“越南新娘”。她们之间以姐妹相称,经常相互走动串门。袁新强从不管束,“离家在外,语言不通,有些老乡在一起,说说话也不孤单。”每次出门前,蓝蓝都会给袁新强打电话告知回家的时间。
同时失踪的“越南新娘”,还有袁新强邻居袁迎宾的妻子云江。也是在2个多月前,袁迎宾给了吴美玉10.5万元的“彩礼”,带回云江当老婆。不过在最近一个多星期,云江出门前的打扮让袁迎宾觉得奇怪,“戴着她从集市上买回的墨镜,围脖裹得老高,说要到吴美玉家玩”。差不多同一时间,肥乡县北口村村民钱龙飞的越南媳妇吴小红也出了门,理由是参加老乡孩子的生日会。
多名受访者证实,当天上午9点左右,很多人家的越南媳妇都出了门,有人还结伴出行。
当天下午3点左右,袁新强和至少有7、8个找寻越南媳妇的乡亲,在安寨镇的街角、门店旁,找回了自家被媳妇们骑走并遗弃的电动车。镇上有人告诉他,当天上午,三四辆面包车曾停在街上,很多女人上了车,往曲周县城方向走去。
直到后来得知村里丢了越南媳妇,曲周县城的出租车司机赵志阳才猛然想起,21日,他也曾拉过一个“大活”。当天,两个女人拦他的车要去郑州,“个子不高,俩人嘀嘀咕咕说了一阵我听不懂的话。”到达郑州后,对方大方地付给他1000元现金后离开。
人们曾在“美玉理发店”外登记过两次丢失媳妇的家庭信息,袁迎宾记得,一张纸上,人名、电话写了上百个,有人将这份名单送去了安寨镇派出所。对此,安寨镇派出所工作人员称,此案已移交曲周县公安局。
“媒人”吴美玉
落户20余年的越南媳妇;说媒收介绍费后“新娘”失踪
作为“媒人”,49岁的美玉理发店老板吴美玉,成为寻找失踪“越南新娘”仅有的线索。
25年前,邻村的范玉琴,比妯娌吴美玉早嫁进赵庄村两个月。“大哥赵国盛老实、本分,岁数大了一直未能成家,公婆便做主从邻村买回个越南女人给他当老婆。”
范玉琴回忆,个头不到1.5米的吴美玉刚进门时,一句汉语不会说,家里从不让她下地干农活,做饭时还为爱吃稻米的她开小灶。吴美玉学会中国话后告诉赵国盛,自己是被卖到广西又被骗来邯郸的。
范玉琴说,生了大女儿后,吴美玉闹着要回越南,最后还闹到了公安局,“当年有政策,想回国的越南人,公安局可以给送回去”。但吴美玉回去没过几个月,家里人接到了她的电话,“说她又被卖到广西了,想回家,公公借了钱带着亲戚,坐了几天的火车把她接回来。”
在赵庄,上了年纪的人提起吴美玉,大多用“聪明”来评价这个户籍已落户赵庄的外国女人,“站在人群里看人打纸牌,一会儿就学会了”。
十年前,赵国盛外出打工。为了让儿媳妇安心生活,公婆出钱为吴美玉开了理发店,吴美玉只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剪头的手艺。村民称,开张后,理发店里生意不错,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到她店里剪头发。但最近几年理发店时关时开,“门前安个喇叭,喇叭里如果放音乐,就知道她开张了,喇叭几天不响,肯定又出去了。”
今年下半年,邻居老赵曾看见吴美玉屋里有越南男女出入,后来索性住在屋里。范玉琴知道,大嫂又开始说媒了。“几年前就给人说媒,收介绍费,后来介绍的女的都跑了”,范玉琴说,当时牵涉的人和钱都不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理发店内“相亲”
“相亲”活动涉及多村;提出办结婚手续被“媒人”推诿
此次集体失踪的新娘中,很多人都是在吴美玉的理发店里与男方见面。袁新强在店里相中了蓝蓝。担心是拐骗人口,袁新强交钱时提出要看证件,吴美玉让蓝蓝带着证件跟袁回了家。“没几天又把证件要走了,说要拿回越南办签证,回来再办户口。”
很多相亲村民称,带回家的媳妇,要不没证件,有证件的都被吴美玉收走。袁新强不止一遍催过吴美玉赶紧办手续,他计划年底好和蓝蓝领证、宴客。吴美玉总指着理发店后正在装修的房子称,“最近忙,马上办。”不少村民据此推测,收走证件可能是这些越南新娘策划集体出逃中的一步。
多位找吴美玉介绍越南媳妇的村民回忆,在此过程中,每当他们提出疑虑时,吴美玉就说“我在这生活这么多年,生了两个女儿,咋可能跑?”吴美玉还把自己作为越南女人嫁入赵庄、融入农村生活的“样本”来推广。
记者调查发现,相亲的地点除了赵庄的理发店,有人发现,吴美玉也常在曲周县朱庄和肥乡县北口村走动。
袁迎宾在朱庄一名叫张东爱的越南女人家相中了云江,钱龙飞则在北口村名叫吴丽丽的女人家,支付10万元“彩礼”后领走了吴小红。相亲的地点不同,相同的是,每到交钱、领人时,吴美玉一定在现场,“她就像个老板,负责谈价、收钱。”
11月21日,刚嫁到本地不久的吴丽丽一同失踪。12月初,朱庄村支书宋女士证实,嫁到本地近20年的曲周户籍越南女子张东爱被警方带走。
失踪事件发生后,曲周警方成立“11.26”专案组立案侦查,初步认定“越南新娘”集体失踪涉嫌婚姻诈骗。12月12日警方通报,经初步查明,今年3月以来,嫌疑人吴美玉等5人在曲周、肥乡、广平等地收取每人数万元不等“彩礼”,介绍28名女子与当地村民成婚。目前,警方已将三名骨干成员控制,其中一人为吴美玉在广西的联络人。吴美玉和另一名嫌疑人李某已被列入网上追逃的对象。
被捧着的“越南新娘”
丈夫担心“留不住”;越南同乡聚会语言障碍外人难加入
相比本地媳妇,10多万“彩礼”领进门的越南新娘,在婆家更被善待。
“本地媳妇刚进门的一个月可能不咋干活,之后都会帮着家里务农,但我家从来不让媳妇干农活。”袁新强一家怜恤蓝蓝离家在外,倒是刚进门的蓝蓝,在今年秋收时抢着帮父母下地掰棒子、收高粱,这让袁新强更加疼爱媳妇。
袁新强说,每天蓝蓝出门时,都会给她100多元的零花钱,新衣服、新鞋,蓝蓝张嘴要买什么东西,自己也从不拒绝。
在袁迎宾家,云江脾气大,自己买的橘子不让丈夫碰,为了让老实而不善言谈的儿子守住儿媳,一家人也都尽量忍让。
至今,云江留在袁迎宾脑子里的总是一对睁圆的怒目,“她总给外面打电话,我也听不懂,凑上去听时,她就瞪着我说,‘听啥听,你又听不懂!’我也就随她说去,不和她吵架。”
在娶进越南媳妇的农村家庭中,寄予她们最大宽容度的是对这些女孩“早出晚归”的习惯,“这在本地媳妇中比较少见,除非你是出去上班”,袁迎宾心里也曾打鼓,担心他的媳妇不安分、留不住,他跟着媳妇和她的同乡聚会过几次,也有其他家的丈夫在场,但由于媳妇们都是用越南话交流,丈夫们也听不懂,他们也就渐渐不去。
不久前,云江告诉婆婆她怀孕了,家人高兴之余想带她到医院检查,被云江拒绝,“你们难道不相信我?”
之后,袁迎宾的姐姐买来早孕试纸,让弟弟偷偷在便盆中测验,被云江发现,“她生气了,把盆直接摔在了院里。”试纸上的表明怀孕的两条红线让袁家安了心,但他们没想到,一家人终究没守住这个媳妇。
人财两空后的期待
当地男多女少造成结婚困局,无力承担彩礼大龄男青睐“越南新娘”
在所有丢失“新娘”的村民中,钱龙飞算是幸运的。11月22日凌晨,他接到了妻子吴小红的电话,称她人在邯郸,让家人赶紧来接。钱龙飞和父亲骑着电动车,沿着邯郸的大街小巷寻找,最终在邯郸汽车站见到了身体虚弱的吴小红,随后家人报警。
吴小红曾对媒体称,21日上午,她受邀参加老乡儿子的生日会,在饭店被人迷晕,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间黑屋里。
12月13日,吴小红坐在丈夫身边,不愿讲述那天发生的事。钱龙飞说,由于语言障碍,他不知道妻子是怎么跑出来的,他并非没有怀疑妻子的话,但觉得人回来了便不想苛求。避开妻子时,钱龙飞悄悄说,“娶越南媳妇实在太冲动,想想也觉得后怕,要是再跑了怎么办。”
父亲钱明亮低着头,“不娶,就找不上媳妇。”钱明亮说,儿子从18岁就开始相亲,但女方一听他是家中独子,便不愿继续交往,“人家觉得一个孩子供养老人负担重。”
钱龙飞的情况,也是当地一些男青年选择“越南新娘”的原因。“越南新娘”集体失踪后,丢了儿媳的父母们探讨过,吴美玉可能就是看准了“农村小子不好找对象”的现状,才动了“做媒”的脑筋。
据安寨镇一名不愿具名的村支书称,上世纪80年代,在曲周、肥乡、广平等地的农村地区,计划生育政策下,农村人受传宗接代影响,都想生男孩,“孕妇一旦通过一些途径知道怀了女孩,很多都选择打掉。”男多女少的现状让有女孩的人家成了“香饽饽”,独生子、家中兄弟多、岁数大都可能成为婚姻障碍。
袁新强的父亲袁爱民称,他曾因干农活摔伤右腿,如今走路一瘸一拐,老伴儿时发烧导致右手骨骼变形,全家人年收入只有3万元左右,两个老人的残疾也成了儿子结婚的阻碍,“相了一个又一个,都嫌弃我们老两口是残疾。”
在领回云江的一年前,袁迎宾好不容易和一个本地姑娘订了婚,两人拍婚纱照时,由于他没和影楼讲价,被未婚妻批评为“不会办事”而退了婚。更多娶不了妻的农村单身汉是因为彩礼太高,“光彩礼就20万,女方还要求有汽车,有新房。”
蓝蓝失踪的半个多月里,袁新强将她留下的衣服全部打包收进衣柜,眼不见为净。但他一闭上眼,都是她齐耳短发的样子。每次手机响起时,袁新强总是迫不及待地看屏幕上的号码,他期待有一天能接到蓝蓝的电话。
对于这场始料未及的分离,袁新强将愤怒的矛头对准吴美玉,“她拆散了我们。”袁新强始终不认为蓝蓝骗了她,在他印象中,蓝蓝乖巧、懂事。上个月,蓝蓝去赶集,回来时给袁新强的妈妈买了上衣,给爸爸买了裤子,这让老两口高兴地直向邻居夸耀,不住嘱咐儿子要对儿媳好点。
而对父亲袁爱民来说,自己可能又会回到被儿子相亲对象嫌弃的起点,更让他忧愁的是,和亲戚借的几万块钱什么时候能还完。
百名媳妇集体失踪,“买卖婚姻”也是无奈
近年来“越南新娘”、“泰国新娘”的新名词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屡见不鲜,不少农村家庭通过支付介绍人一定数额的“介绍费”,得到一个“媳妇”,这是一种“买卖婚姻”,买卖婚姻是数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婚姻的毒瘤。是封建制度的沉珂诟病,但昔日的买卖婚姻,继续登台,这也是一种无奈。
无奈,本地婚姻成本过高。目前,社会上婚丧嫁娶事宜攀比之风愈演愈烈,社会互相攀比,使聘礼、嫁妆、婚宴三项开支极大,朱庄村村民朱先生介绍:“迎娶本地的姑娘,需要礼金、轿车,新房、新家具,算下来至少需要40多万,村里很多家庭都无力承担,加之村里适婚的女青年比男青年少很多,而且女青年也更愿意嫁到城里去”真是“一家女,百家求”,由于嫁女可得到不少财礼,犹如“招商银行”,有人竟“一女许数家”,待价而沽,就如《礼记·曲礼》中说:“非受币不交不亲”。
无奈,本地姑娘流失严重。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务输出的力度不断加大,更多的农村人开始以较快速度进入城市,很多农村女青年外嫁城镇的现象也越发普遍,很多农村男青年虽然也在城市打工,却无法承担城市高额的娶妻费用,不得不回流到农村来,这导致农村未婚男女的比例严重失衡,往往“一偶难求”。
无奈,当事人法律意识淡漠。我国新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这就从法律上宣布了买卖婚姻的死刑。然而,买卖婚姻多发生在农村,涉事人员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婚姻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不了解的情况,根本不知道买卖婚姻是违法行为。另外这些越南媳妇还没有取得中国国籍或获得永久居留权,国家法律规定,要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9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才可以按照要求提出申请。这期间很多人没有办理签证,属于非法居住。
无奈,畸形的风俗盛行。随着在婚姻上讲究“面子”之风的刮起,“买卖”的价格提高了,嫁女要高价,娶媳出高价,这种“歪风”就日益严重。这种买卖婚姻恰似《二十二史札记·财婚》中也指出:“凡婚,无不以财币为事,争多竞少,恬不为怪也”。买卖婚姻之歪风,虽各地买卖方式不一。但是以买卖成婚之俗,则到处一样,最后普通收入者为此动尽脑筋勉强背债完婚,少数实在无法可想的,也只得光棍终身。
所以当迎娶本地姑娘的成本太高,甚至会“因婚致贫”无法接受时,相对低廉的婚恋成本,较高质量的结婚对象,吸引着一些男青年找越南“媳妇”,因为非法的跨国婚姻,对于只花几万元的价格就能直接“买到”一段婚姻的人来说,大大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这样的无奈,浇蘸悲戚、蕴含凄凉,饱含酸楚。“越南新娘”现象存在严重的法律和道德隐患,但农村男青年娶妻难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缓解这一矛盾,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
笔者认为:一是要留住人。农村发展要以着力本地经济提升,创建本地企业,增加本地创业、就业机会,将人力资源就在当地进行利用,减少外出务工数量,缩小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差距;二是引导正确的社会风尚,移风易俗规范婚俗习惯,引导青年男女梳理正确健康的择偶观;三是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移动人口、文化水平较低人群的法律宣传力度,扫除法律盲区。四是规范跨国婚姻。在全国范围进行普查,对其全面进行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其细则,提供法律平台规范跨国婚姻行为。不允许它继续坑害人民,破坏我国健康的社会主义婚姻制度。
越南媳妇集体失踪折射农村娶妻困境
越南媳妇集体失踪,媒人也人间蒸发,这种尴尬的背后,一定隐藏着诸多的无奈。
中国青年为什么迎娶越南新娘,不是两情相悦,不是门当户对,也不是父母之命,倒多是靠了媒妁之言。媒妁为什么这么起作用呢?因为现在农村男多女少,这种现实窘况,又直接推高了彩礼的价码。高到多少?听听“三斤一响”和“万紫千红一片绿”一类说法,你就知其大概了。
所谓“三斤一响”,是指3斤重100元纸币(大约12万)和一辆最少四五万的轿车。所谓“万紫千红一片绿”,即一万张面值五元(紫色)的钞票,一千张面值100元的大钞(红色),加上一堆面值50元(绿色)的钞票,总计不下十五六万。加上结婚建新房、买家具、置家电等项花销,算下来至少需要40多万。这在一般家庭,根本承受不起。于是,相对便宜的越南新娘,就乘虚而入了。
如果结婚后好好过日子,管他哪国媳妇,除了语言沟通有些障碍,还不都是一样。跨国婚姻现在多了去了,美满的到处都有。但是,像邯郸这种新娘集体失踪的情形,背后绝对有卑劣的算计,社会危害不可小觑。
其实农村青年娶妻难,不惟邯郸所独有,多地都有这种情况。比如我的老家渭北农村,一提到给孩子娶媳妇的事情,大家都直叹困难。共性的是适龄男女青年数量失衡,男多女少,加之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阅历增加眼界开阔以后,女青年不再愿意回乡找对象,这又加剧了女性资源的减少。有了这些原因,农村聘女彩礼也就越来越重,己经近乎10万元了。此外还有一种习俗,男方家长与女方初次見面、迎親时上车、下车,都要送上“千里挑一”的红包(1001元),这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让不少家庭为此背上揪心的债务。
因此,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就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我国《婚姻法》明文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该法第3条)足见上述行为,都在法律禁止之列。一个明文禁止的现象愈演愈烈,就说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长此下去,不单是法律权威逐渐坍塌,民风也会渐次变坏。当民风不再纯朴的时候,受害的就是整个社会。当然,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必需加强教育引导,逐步改变固有观念;同时扶持农民致富,农村和农民富了,就有了引凤筑巢的资本。至于有意拐卖妇女,或者人为改变生育比例,也应在亟待解决的范畴。真到了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大量青年娶不到媳妇的地步,那时麻烦那就大了。
越南新娘集体失踪背后的立法缺失
历史上,中越通婚长期存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南新娘外嫁渐成潮流,台湾地区成为主要输出对象。本世纪以来,我国大陆的越南新娘逐渐增多。2008年之后则更是进入了“繁荣期”,地域范围也大大拓展。
娶越南新娘者,多数以农村大龄青年为主,这是一个数量众多的“刚需”群体。为娶得越南新娘,他们往往花费数万。但花钱“娶”越南新娘,有可能涉及拐卖,甚至触及国际公约所禁止的跨国人口贩运的“红线”;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涉及婚姻诈骗,双方一旦发生纠纷,权益很难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一旦新娘失踪,迎娶者只能面对人财两空的结局。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娶越南新娘一般需在中介的带领下完成,这类中介因此成为跨国婚介。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以营利为目的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
然而,由于需求旺盛,涉外婚介机构大量存在,不少“黑中介”因此乘势而起。以介绍为幌子收取高额费用。更有甚者,设好圈套,收取费用之后又安排越南新娘出逃。后者性质已转变婚姻诈骗,构成诈骗罪。对此,司法机关应责无旁贷地介入。
应看到,对这些涉外婚介组织以及个体的监管,当前在法律上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这是造成目前涉外婚姻诈骗现象多发的重要原因。此前便曾发生过客户因被骗而将中介一路追到越南杀掉的悲剧。因此,积极开展对涉外婚介的立法研究,将其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之中,已经刻不容缓。
对于越南新娘而言,应高度警惕以婚姻为名背后的跨国人口买卖。那些“确有需求”的群体,对此更需有充分的警醒。在这方面,政府部门,包括外交部门,亦应当加强对涉外婚姻的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的宣传。
【启示与思考】
上百位越南媳妇集体失踪,什么原因,还需侦破查清,但已给中国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嫁娶敲响警钟,贪图便宜,就把“陌生”的“洋媳妇”娶进家门,有可能造成严重的财产经济损失,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增加负担。
失踪骗婚类似这样的情况以前也出现过,那么为何如此老套骗婚总是出现,深层次剖析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现在的农村的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他们迫切想找老婆,但找不到老婆,就去花钱买老婆,这给有些人可乘之机,那么最终的后果就是无形当中老婆逃跑的风险及损失被“转嫁”给花钱娶老婆的男方。
而今,要想将迎娶越南媳妇风险降到最低,或者避免让本身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一方面亟需公安机关尽快破案,查清越南媳妇集体失踪的原因,帮助男方追回经济损失,若是这些越南媳妇是被拐骗而来,还要秉承依法办案原则,加大打击力度,对涉嫌拐卖人口、婚姻诈骗的幕后黑手严惩。
另一方面,亟需农村男青年“擦亮眼睛”,提高买卖性质的婚姻风险意识,不要相信所谓的什么一纸“一年跑了,免费再送一个”的“保证书”,那根本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拴不住蠢蠢欲动想跑的“洋媳妇”的心。再者,需破除当地彩礼畸高的陋习,将婚姻成本拉低,减轻农村男青年经济负担,让男青年想娶也娶得起中国媳妇。
越南媳妇集体失踪,无疑戳中了中国农村大龄男青年的“痛楚”。受浮躁婚恋观、婚姻习俗的影响,中国女孩身价水涨船高,这无疑“绑架”了男青年想娶中国媳妇的心,压迫了他们婚姻嫁娶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走上了不得已而为之,迎娶越南媳妇有风险的“独木桥”,这是何等悲哀。娶中国媳妇娶不起,娶越南媳妇有风险,这置中国“穷”男人于何地,而这,竟只是一个婚姻习俗导致,看来,中国式婚姻需反思破除的地方还有很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艾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29/794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