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吉林:从“炫耀性消费”看新生代价值取向
2014年12月31日 10:14
“炫耀性消费”是通过消费让他人明了消费者的金钱力量、权力和身份,从而博得荣誉、获得自我满足的消费行为。在新生代消费水平不断攀高的同时,炫耀性消费像一股暗流,悄然兴起。新生代炫耀性消费主要体现在对名牌产品的追逐,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以及对炫耀性消费的认同和向往。炫耀性消费是“显眼的消费”、“装门面的消费”、“摆阔气的消费”,是价值的取向跑偏,而“90后”新生代价值取向偏离正轨的影响将更加深远。面对这一现象,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工作者该做些什么?
一、新生代炫耀性消费的社会成因分析。
一方面,社会中炫耀性消费示范对新生代的影响根深蒂固。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水平随之节节攀升,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用超乎常规的消费现象来炫耀财富。在生存消费之外,炫耀性消费迅速崛起,无论身份无论地位,只要手中有钱,就不知不觉中被卷入炫耀性消费的浪潮之中。
在社会中涉足炫耀性消费的群体归为三类。一是被改革开放浪潮惠及到的一批人,其中包括知识水平较低人群。随着其一夜暴富,迫切希望改变社会地位和他人评价的一批人开始张扬自己在经济上的成就,因此,炫耀性消费应运而生。分析这批人的心理,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欲望,弥补之前的困苦潦倒,更多的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非凡”成就。二是部分“70后”、“80后”青年在刚刚踏入社会时,为显示自我价值,在社会中得到同龄人的认可,时时彰显自己的品位。名牌服装、高档时尚公寓、小资情调,无一不体现着这一群体的炫耀性消费观。三是在改革开放中受益的广大市民,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以婚嫁事宜为例,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嫁娶,做父母的都希望办得风风光光。豪华车队、隆重宴席、名烟名酒,以此标榜婚礼的隆重,无非是为引得他人羡慕的目光。
此外,大众传媒的误导对新生代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法国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使人充满欲望的,并不断鼓励和激发人们欲望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大众传媒竭力支持并渲染的,它在不断地引诱着人们消费,似乎只有购买特别是购买那些成为标志的各种物品,人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新生代耳濡目染,其消费观念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大学校园表现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家庭在导致新生代炫耀性消费的形成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比别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优越感,便错误地用炫耀性消费来加强孩子对他们的依赖感。父母过分关心孩子们的吃穿玩乐,重视打造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略精神关怀,这也是造成青少年进行炫耀性消费误区的原因之一。
二、解决新生代炫耀性消费的对策。
第一,发挥高校的正面导向作用,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教育和引导。高校作为新生代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也是炫耀性消费行为的高发地。因此,高校在纠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方面必须发挥主体导向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主题讲座活动等让大学生意识到炫耀性消费给家庭和社会以及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摈弃炫耀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加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要做到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行为动向,对大学生中出现的炫耀性消费行为要适时予以教育和干预,使其扼杀于萌芽状态,确保其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第三,开设专门的消费观教育课程。大学生炫耀性消费行为部分是因其消费知识的匮乏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开设消费知识教育专修课程,丰富大学生的消费知识、提升他们的理性消费能力。例如,通过一系列的理财教育、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消费品常识教育和消费文明教育等,提高大学生理性消费、科学理财的意识,从而引导大学生做有道德的消费者。在培养大学生具备正确消费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引导大学生摈弃奢侈浪费行为。在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今天,尤其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些高校教育,因校园文化在教育影响中的间接性、收效慢等特点而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塑造,但是,校园文化的影响却是深远而长效的。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要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这对完善一个人的人格具有很大的帮助。正是因为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真正的美存在于人的内在,在于丰富的学识以及朝气蓬勃的心态,而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华服、跑车。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审美观的提升,使大学生逐渐摒弃炫耀性消费。
新生代炫耀性消费这一现象有百害而无一利,既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又不利于在校大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发展。遏制新生代炫耀性消费,应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更应该成为各大高校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并急切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31/7947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