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四川:坚持正确评论方向 共筑文艺高峰

2014年12月31日 15:10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艺繁荣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新时期文艺理论健康有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的重要遵循。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对文学作品怎么评,应当以什么为标准?这是我们文学理论界必须首先搞清楚的一个重大问题。一部作品好不好,究竟谁说了算?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很显然,人民是文学作品的原料供应商和最终消费者,生产出来的产品适不适用,好不好,有没有伪劣产品,他们最有发言权。强调文艺批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评价一部作品好不好,最终要看我们的作家艺术家是否坚持从群众中来,从人民丰富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吸取丰富营养而创作;是否坚持到群众中去,创作出来的作品能真正把人民的实践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表现出来。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递向上向善的核心价值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文艺作品以自身的独特属性,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之一,义无反顾地承载起时代使命,担当起历史责任。文学艺术是引领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好的文艺作品就像蓝天上的阳光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实践也反复证明,文学艺术作品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功效。当然,文艺作品怎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一些作家艺术家对这门艺术研究不够,处理不好,总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之感。要么退避三舍,要么简单地贴标签。文学艺术工作者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讲艺术,要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真话,讲实话、讲白话、讲人话。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语言,启迪人们的心智,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匡正人们的行为。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一样,也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文艺评论创作之中,使作家艺术家心悦诚服,而不心生厌恶。

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评论的灵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思想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如果文艺创作、特别是文艺评论漠视传统文化,势必失去生命力。当前,文艺评论界与其他文艺创作一样,患有“食洋不化”症,热捧西方学说和话语方式,紧盯西方文艺批评理论和评论模式,一味复制追赶,不甄别精华与糟粕。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一些评论工作者缺乏政治担当,在他们看来,文艺评论只要同政治沾上边,就会被贴上“御用文人”的标签,唯有与政治保持距离,才能彰显自己的“纯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文艺评论家,既要讲良心,更要讲政治,两者都不讲就会被人民和社会抛弃。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家受各自民族文化、历史、地域的影响,有自己相应的艺术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隔行不隔理。文艺评论首先要面对的也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中国式评论对文气、神韵、境界的认识与强调是西方文艺理论所不能企及的。更接地气、更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的文艺评论,人民群众才会答应,作家艺术家才会服气。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文艺评论的社会责任。

文艺作品不同于其它消费品,市场认可度不完全等同于群众认可度,经济效益不能代替社会效益,两者的统一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我们应力求实现两者统一,但也不能回避两者的矛盾,二者统一更好,当两者不能统一时,经济效益必须坚定地服从社会效益。应当肯定,当前文艺理论界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怪象。一些同志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抵挡不住权力金钱的诱惑,在利益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导致文艺评论诚信缺失。有的视作品为商品,明码标价,见利忘义;有的不惜拿学理和声名做买卖,被金钱迷惑,被物欲驾驭;有的弄虚作假,黑白颠倒,混淆视听。唯经济效益至上的导向,得失不在一城一池,不在一文一剧,而是误导人民群众的审美,颠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剜烂苹果既要细心,也需要狠劲,不能粗枝大叶,不能手下留情,烂的东西剜不干净对人体就会有害。文艺评论家也要有这种狠劲,在评价作品时,不要为利益驱动,不要为人情而左顾右盼,好就是好,差就是差,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让作品真正成为人民的健康精神食粮。

始终密切关注文艺创作现实,发现问题,发现新人,举荐力作。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荣格说过,文学的根本是表达社会集体无意识,要表达这种集体无意识,就得关注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敢不敢实事求是,是开展文艺批评的态度问题;能不能说好真话,是开展文艺评论的能力问题。为不断提升文艺批评的能力,一方面我们的文艺评论工作者要密切关注现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当下艺术门类中的重要项目、重要活动中出现的新人、新作,发出自己的声音与见识,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出谋划策。可以说,正确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娴熟的技巧是文艺评论不断焕发生机的充分条件。文艺是文明发展的鲜明标志。纵观古今中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一个大的文明形态的兴起,都必然伴随着文艺的发展高潮。欧洲文明崛起时伴随着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美国文明崛起时伴随着美国文艺的兴盛繁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版图上独树一帜,在中国领先世界的时期也同样展现了中华文艺的灿烂辉煌。文艺评论是人类精神层面的一种独立存在,它有自己的骨骼,自己的肌肤,自己的魂魄。文艺评论家应心怀责任道义,以自己的独立品格点评艺术家的创作,真诚表达审美情趣,真正展示美,展示真的美。

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文艺乃至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依靠创作与理论的共同生发,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是缺憾。一个地区是这样,一个时期是这样,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看,也是这样。文艺评论在思想的崇山峻岭和艺术的密林深处里跋山涉水,突围前行,中间会遇到种种迷人的诱惑和貌似易行的歧路,但最为重要的是保持明辨方向的能力、坚守宝贵的“独立”品格、坚持“说真话”的操守和定力。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4/1231/7948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