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网络斗酒”的病态网络狂欢需被叫停

2015年01月05日 08:56

 

【事件介绍】

 

五瓶白酒“一口闷”,网络斗酒悠着点!

还记得前些日子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最近这几天,从徐州地方网络论坛、微信开始,掀起了一股“网络斗酒”的风潮。12月20日,一段小伙一口气喝下一斤白酒的视频被上传网络,短短几天时间里,挑战者不断增加,而视频显示,“一口闷”的白酒量从二斤、三斤被抬升到令人咋舌的一口气喝五斤白酒,白酒品种也从低度酒演变成58度白酒。目前,“网络斗酒”仍在持续发酵,逐渐演变成一场网络狂欢。

网络斗酒步步升级  从一口气喝一瓶到5瓶“一口闷”

12月20日,在微信以及徐州沛县多个论坛里,一则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一开始,一名穿着深色衣服的小伙子,称自己参加宴会迟到。现场直接打开一瓶白酒,全部倒入一个海碗中,随后小伙端起碗,不停气,短短十几秒钟,一饮而尽。该段视频随后在网络、微信中被大量转发,小伙因一口气干掉一瓶(约1斤酒)的酒量,被网友们直呼海量,有网友尊其为“拎壶冲哥”。

没想到,刚过了一天,“拎壶冲哥”就被改成了“一斤哥”。原来,“二斤哥”登场了。21日下午,在一个名为“自由人足球队”的微信群里,上传了一段现场喝下两斤白酒的视频。视频中,可以听到一名镜头外的男子称,“东北的能喝我们都不服气啦,表演一下沛县的人是怎么喝酒的”。两瓶白酒倒完之后,小伙端起海碗,十几秒钟之后,2斤白酒一饮而尽。

此后,又有两名沛县男子分别一口气喝下了3瓶和4瓶白酒。视频显示,“四斤哥”喝完打着酒嗝、不住地摆手,朋友请他吃点菜也被他回绝,表情非常痛苦。正当网友认为四斤是极限时,“五斤哥”的视频横空出世了。

视频中,一名30岁左右、身材壮硕的黑衣男子前,排列着五瓶未拆封的白酒,与前几位斗酒者均称自己是沛县人不同,该名男子称自己是河南人。该名男子称,自己喝酒都是实打实,从来不发虚。旁边另一名男子使用“激将法”,现场掏出一沓现金,称如果他一口气喝下五瓶白酒,就送给他5千元现金。

随后,5瓶白酒依次打开,桌上放置了5个白色瓷碗,每瓶酒正好倒满一碗,“五斤哥”依次端起瓷碗,轮番饮尽。“五斤哥”的饮酒速度稍慢,每碗酒大概用时10秒,中间还会打酒嗝、轻抚肚子,慢慢歇气。喝到第五碗时,“五斤哥”显得很艰难,口齿也不清晰,在犹豫了一会后,最后一碗仍然一饮而尽。作为最新记录保持者,“五斤哥”被众多网友直呼为“五斤帝”。

网友质疑是否炒作  斗酒视频多次出现白酒品牌特写

“网络斗酒”不断升级同时,也引来了质疑,不少网友认为这就是炒作。记者注意到,在斗酒视频中,明显出现了相关品牌白酒特写及介绍。而某品牌白酒也在微信公众号上第一时间转发了视频,该则微信阅读量已经达到100000以上。随后,记者联系徐州市中心医院相关专家,专家警告,如此饮酒,不仅严重伤身,甚至会带来生命危险。专家表示,不要说是酒精度较高的白酒,即便是低度的啤酒、红酒,过量饮用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专家表示,其实正常人一天白酒建议饮用量只有2两左右,纯乙醇对人的致死量是250-500毫升,五六十度的白酒2斤就到了标准,喝酒喝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记者对话斗酒牛人  喝完之后都是狂吐不止

这些挑战者真能喝下这么多?这是不少网友提出的质疑。记者联系到了几名挑战者。

“牛二哥”的挑战视频上网后,还在沛县当地的论坛里留下了微信号约战。记者联系“牛二哥”得知,他是一名网店店主,今年30岁。“牛二哥”回忆,视频拍摄于20日晚,几名朋友看到了“一斤哥”的视频后,觉得很不服气,就萌生了比试念头。他回应称挑战确实是真的,但至于网友信不信无所谓,反正就是好玩,也不是啥好事,不想再发表评论了。

燕先生是“三斤哥”的同村朋友,视频拍摄时他就在现场。他26日告诉记者,“三斤哥”是沛县张双楼镇煤矿运搬工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在看到网络疯传的斗酒视频后,在他们的怂恿下,决定迎战。燕先生透露,“三斤哥”1.80米高,200斤重,平时就挺能喝,当晚的挑战货真价实,“三斤哥”将三瓶白酒倒在碗里,一饮而尽。

“四斤哥”同样是燕先生的朋友,他告诉记者,“三斤哥”挑战成功后,邻村好友“四斤哥”不服气,25日晚上,燕先生和一帮朋友酝酿了新的挑战,“三斤哥”也同样到场。“四斤哥”姓李,平时做点生意,酒量很大,一般一顿要喝下2斤左右,当天中午他还喝了约一斤酒。“四斤哥”对沛县地产的高祖酒情有独钟,挑战开始后,四瓶白酒一饮而尽。

挑战者喝下这么多酒后,究竟是什么状态,26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牛二哥”、“三斤哥”、“四斤哥”都做了一件事——狂吐不止。

燕先生也表示,“四斤哥”当时被几个朋友架着,好半天才缓过来。

专家提醒  过度饮酒极易伤害5大器官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但饮酒过度会对身体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美国《医学日报》近日刊文,总结了酒精如何对身体的五大器官造成伤害。

1.心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过量饮酒会导致心脏肌肉力量虚弱,致使血液流动不规则。酗酒者往往会受到心肌病的困扰,它会造成心脏肌肉松弛和下垂。心肌病患者通常会呼吸急促、心律失常、疲劳、肝脏肿大和持续咳嗽。饮酒还会增加人们心脏病发作、中风和高血压的风险。

2.大脑。饮酒最初会让大脑有一种兴奋感,随后就会带来破坏性的影响。饮酒会减缓神经递质间的信息传递,存在于酒精中的乙醇会对大脑的多个部位造成损伤。大脑神经递质长期遭受损害会导致饮酒者的行为和情绪发生变化,出现焦虑、抑郁、记忆力丧失和癫痫发作。如果饮酒者的营养状况欠佳,就会出现脑水肿,随之而来的症状就是记忆丧失、混乱、幻觉、肌肉协调能力丧失和无法形成新的记忆。

3.肝脏。肝脏对于食物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控制感染和清除体内毒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每年有200万人因为饮酒过度而导致肝脏疾病。2009年,肝硬化被列为美国人死亡的第十二大主要原因,其中有近半数的病例与饮酒有关。

4.胰腺。饮酒过度会扰乱胰腺的功能,让它在内部分泌过多的酶,而不是把酶输送到小肠中去,酶在胰腺中的堆积最终会导致炎症,即所谓的胰腺炎。胰腺炎既有可能急性发作,其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加、腹泻和发烧;也有可能慢性发作,即胰腺功能缓慢恶化,导致糖尿病,甚至是死亡。

5.肾脏。酒精对肝脏的损害作用还会拓展到肾脏。由于酒精具有利尿作用,肾脏无法正常调节体液的流动,造成钠、钾、氯离子的分布紊乱,引起电解质失衡。过度饮酒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第二大原因。

 

网络斗酒持续发酵 不良酒文化正演变成网络狂欢

在接力挑战的形式上,“网络斗酒”似乎有点“冰桶挑战”的影子,但二者的精神内核却天差地别——“冰桶挑战”是救人的慈善活动,“网络斗酒”却只是伤身的鲁莽比拼。因此,我们为传递正能量的“冰桶挑战”点赞,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宣扬不良酒文化的“网络斗酒”。

“网络斗酒”与中国传统的酒桌文化一脉相承。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在各类饭局中,劝酒现象十分普遍。很多时候,劝酒的人巴不得对方多喝、自己好看对方笑话,被劝的碍于面子、宁可伤身也只得硬着头皮喝。同样地,“网络斗酒”之所以演变为网络狂欢,既源于好面子挑战者的自我炒作,也离不开看热闹围观者的推波助澜。

可以说,在“网络斗酒”中,呈现出纷繁复杂的众生相。有的人出于面子考虑,希望证明自身实力、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如为炫耀酒量加入接力的“四斤哥”;有的人抱着看客心态,怂恿教唆身边人参加挑战,如“五斤哥”便是在身边人五千元现金激将下奋不顾身参与其中的。

对于“网络斗酒”中的挑战者来说,玩命喝酒,既是对身体的自我戕害,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挥霍。如果把面子看得比身体还重,那可就中了“面子文化”的毒,既伤了里子,也不可能真正获得面子。对于“网络斗酒”中的看客而言,看热闹不嫌事大,一味劝酒,只会损人不利己。一方面,这暴露出看客自身道德素质的不彰,另一方面,一旦喝酒者出现意外状况,劝酒者还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网络斗酒还是早点散了吧

酒量大小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遗传基因,很难通过后天锻炼出来“海量”。千杯不倒的海量高手确实有,但是凤毛麟角,如“网络斗酒”中涌现的各地高手,可遇而不可求。绝大部分人的酒量极为有限,无法参与斗酒竞赛,却可能会被斗酒的气氛所激发,做出一些冒险的模仿行为。

近年来,受到反腐败的影响,公款喝酒的势头被遏制,白酒市场衰退,告别了“黄金十年”的超常规发展,步入市场低迷调整阶段,销售状况非常不理想。“网络斗酒”频频出现相关品牌白酒特写及介绍,品种也从低度酒转为高度酒,颇有替白酒品牌打广告的意思。难道是白酒企业在做幕后推手,趁着年底旺季来临之际,试图通过此种低劣的营销手段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刺激白酒消费?

不管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网络斗酒”,还是白酒企业搞的病毒式营销,此种行为都不可取,不仅不值得赞赏和模仿,甚至要予以严厉批评。过度饮酒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各地时有暴饮致死的案例发生,长期过度饮酒也会诱发各种疾病,需要提醒公众:珍惜身体健康,不可拿生命去儿戏。

因此,对于“网络斗酒”这件事,公众就别再围观了,更不可起哄架秧子,怂恿他人去“挑战”生命极限。至于好酒之人,也应理性看待“网络斗酒”,认清自己的实力,不可为了虚荣心去模仿,以免造成健康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网络斗酒”有害无益,还是早点散了吧!

 

自杀式网络斗酒 该散场了

一场网络拼酒正像当初的冰桶挑战一样迅速走红,然而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对身体构成挑战,拍视频上传,众人摇旗呐喊,疯传点赞,这都是网络拼酒和冰桶挑战的共同点,它们都让网络成为一个秀场,展现着各自的疯狂。然而,二者又有着鲜明的区别。冰桶挑战有着慈善性质,而且观众能看到明星的糗态,既有娱乐性也有正能量。但网络拼酒则除了证明自己能喝之外,毫无意义。当然,品酒者在证明的同时也让周围看客获得了感官刺激。请注意,这里说“看客”而非“观众”,是因为他们带有看热闹的恶意,白酒喝多了会伤害身体这是常识,可他们偏偏为此助威,这种冷漠已让人愤慨。

可以说,拼酒视频也是酒桌上某种恶俗文化向网络上的延伸。在我们的社会上,斗酒的风气一直存在。小饮怡情,大饮伤身,这个谁都知道,但除此之外,“敬酒要喝”也是习俗。若想打破规矩,除非自己声称“不行”,或者就是“不给面子”,那后果就可能很严重。但深究起来,喝酒拼的就是酒精对自己身体的伤害,这像你割自己一刀,我也得割自己一刀一样,其本质上是相同的,就是一种自残行为。而拼酒视频则将这种酒桌上的恶习搬到了网上,让对饮变成了一人喝众人看,在这种“看与被看”格局中,喝酒的时间更短,数量更多,对身体的危害也就更大。

而且,在网友的推波助澜之下,这种“你方喝罢我登场,一斤一斤往上涨”的形势,让网络拼酒变成一种极度危险的自杀式游戏。对于这种网络拼酒之风,绝对不能纵容甚至怂恿其继续进行下去。舆论应当进行正面引导,切勿盲目跟风恶炒,而网友也应该加强自律,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还应该明白,一旦饮酒者发生意外,劝喝者则可能承担部分民事责任。在网络拼酒中,几位“哥”都是在朋友的刺激和诱导下才做出了惊人之举。不知这几位不厚道的“朋友”是否知道,一旦饮酒的人出现死亡等意外,那劝喝者的行为就违反了《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将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需要给予当事人一定赔偿。这方面早有前车之鉴,比如,南京陆某参加朋友孩子婚宴回家后,因酒精中毒身亡。12月22日,法院判处宴请人一次性补偿陆家5万元。在南京这起案件中,尚无证据证明宴请人对陆某进行过劝酒,由此可见,假如那几位“哥”万一不幸出危险,那些刺激和诱导者将担责更重。

自杀式网络斗酒该醒酒了。随着春节的临近,劝酒和拼酒之风可能愈演愈烈。希望劝酒者和喝酒者都能抛开面子,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面对饮酒问题,并用法律来警示自己。只有这样,拼酒之风才可能烟消云散。

 

【启示与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在酒场上出现“斗酒”情景,这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情景,仗着自己有几分酒量,要和别人拼酒,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大家的起哄分不开的,如果当时大家都争着相劝,“斗酒”也不会成功了。

“网络斗酒”的危害性是极大的,因为通过传播,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如果没有有力的阻止措施,则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事故。更重要的是,“网络斗酒”很可能被利用。不少网友已认为这可能就是炒作。在斗酒视频中,明显出现了相关品牌白酒特写及介绍,而某品牌白酒也在微信公众号上第一时间转发了视频。如果“斗酒者”被利用了,只是被作了免费广告,不仅没有收到“广告费”,反而伤了身体,岂非是太冤了?

玩命喝酒,既是对身体的自我伤害,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挥霍。如果把面子看得比身体还重,那可就中了“面子文化”的毒,既伤了里子,也不可能真正获得面子。对于“网络斗酒”中的看客而言,看热闹不嫌事大,一味劝酒,只会损人不利己。一方面,这暴露出看客自身道德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一旦喝酒者出现意外状况,劝酒者还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对于陷入面子文化与看客心态误区的“网络斗酒”,所有的网民要保持理性、主动抵制,避免这一不健康的挑战愈演愈烈。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05/7951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