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哈尔滨仓库大火:消防安全警钟长鸣
2015年01月07日 10:23
【事件介绍】
哈尔滨仓库大火5名消防员牺牲
元旦假期,哈尔滨道外区一场火灾让“冰城”新年蒙上了一层阴霾。1月2日13时许,道外区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仓库着火,“火烧连营”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造成11层高的建筑坍塌,5名消防员牺牲、14人受伤。记者从公安部消防局获悉,3日13:20,哈尔滨北方南勋大市场大火已基本扑灭,500多名公安消防官兵连续奋战,549户居民及临街商户群众2000余人被成功营救疏散,无一伤亡,营救过程中,5名消防战士牺牲。
消防车“隔楼”灭火
据附近居民介绍,该着火建筑为回字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地下一层是仓库,1-3层是商铺,4-11层是居民楼。现场公安消防救援人员介绍,起火的仓库内存放的是笤帚、塑料制品等日杂用货。
由于仓库内货物属易燃物品难以扑救,加之起火地点处于哈尔滨老旧小区,街道狭窄、没有消防通道,车辆、人员密集,给救援带来了困难,许多赶来支援的大型消防车无法进入核心区。“实话实说,消防车来得真够快,但就是憋在外边隔着楼使不上劲!”一位姓于的商户告诉记者,该市场大约有1560户商铺,“因为街道拥堵,只有几辆消防车能到达核心火场用水枪灭火,其他车辆只能多次串联水管喷水,压力不足加上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低温,水喷出去基本就结冰了,火势控制起来很慢。”
现场未部署“内攻”
大火燃烧了9个小时后,突然发生坍塌,正在三层缓台的十余名消防员被瞬间压埋。截至记者发稿,已有5名消防战士牺牲,13名消防战士和1名仓库保安受伤。
人们在痛惜牺牲的5名年轻消防战士之余也提出质疑—既然群众已经安全疏散,为什么还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进入火场“内攻”?现场指挥者是否进行过建筑物坍塌风险评估?是判断处置失当还是建筑物质量不达标?
对此,黑龙江消防部门回应称,当时救援的消防官兵都在大楼3层楼体外的缓台上打水救火,并没有进入楼体里面强攻,指挥员不会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就是因为没有进入楼体,大楼坍塌时救援人员被埋得较浅,所以多数被埋人员被很快找到。此外,这个楼体结构复杂,本身就是一个“烂尾楼”,只有简单的承重结构,这是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当地居民告诉记者,失火的大楼建成后因“不合建筑标准”,一直没有取得“房证”,也没有通过消防验收。一个无证“烂尾楼”为何能够出售出租?这一情况是否属实尚待求证。
消防通道变成店铺
记者绕着起火现场走了一圈,发现原本应该是消防通道的几个出入口都变成了商铺,楼上的居民想要回家,要先通过仓库外侧的楼梯爬上3楼的缓台,再进入居民楼。
现场围观的群众表示,消防车赶到现场,曾试图从消防通道进入院内起火地点施救,但绕了几圈都没有找到入口,只能徘徊在楼外,看着火势不断蔓延。
“那个叫‘火焰山碳业’的店铺就是消防通道,都给堵死了,消防车根本进不去,不然哪会烧这么大。”一位经营电饭锅生意的业主告诉记者。
当地一名商户告诉记者,多年来并没有相关的执法部门到这里进行过消防安全检查,更没有对他们提出整改要求或进行处罚。
再次呼吁消防人员“职业化”
人们哀悼5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同时更向这些英勇的消防员致以崇高敬意。消防员是烈火中的英雄,他们总是不顾自身安危,出现在危险关头。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30名消防员在救火中牺牲,近300名消防员受伤甚至致残,消防员以生命为代价,守护公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英雄。
消防员的献身精神固然可歌可泣,但如何在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减少消防员的伤亡,也值得思考。事实上,中国消防员的伤亡率在全世界是偏高的,许多火场伤亡事故并非不可避免。
以建筑火灾坍塌事故为例,这样的事故虽来得突然,但并非无可征兆,伤亡并非不可避免。在消防指挥层面,可在救火初期就对失火建筑进行充分的评估,评估火场坍塌的可能性,制定防止坍塌的救火方案,同时设置专门的安全人员,加强火场安全的侦察;在救火操作层面,如果现场消防人员有着足够的警惕意识和丰富的判断经验,随时捕获火场的异常信号,那么就有可能在坍塌发生前,及时撤出灭火人员。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完备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火场经验之上的,对于消防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非常之高。可是,我国消防员主体为现役武警官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服役多年的消防员刚累积了一些实际经验,就得退役,新来的消防员则是经验全无。许多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消防指挥官由于不能获得晋升,往往在黄金从业年龄离开了这一行业。近年来出现的合同制消防员,也属于“临时工”性质,人员流动频繁。这样的现实下,消防员的职业素质堪忧。
而在国外,消防员基本上都走职业化之路。在英国,专门设有消防学院,从新入职的消防员到地方消防官员都需到学院接受培训。日本建有56所消防学校,队员经过严格的职业教育训练,才能成为合格消防指挥员。而各国对于消防员都有优厚的福利薪酬制度,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消防员队伍,如美国从业5年的消防员比大学教授工资还高。
2003年衡阳大火中20名消防官兵牺牲,其后的十余年间,呼吁消防人员“职业化”的声音不断,但遗憾的是,尽管“职业化”已成从消防部门到社会大众的共识,但相关的改革迟迟未启动。各地消防员普遍面临人力不足、专业滞后、待遇偏低的职业尴尬,这样的现实,正是消防员伤亡事故频发的深层原因所在。
在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中国,消防遇到的挑战正越来越大,所需承担的消防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复杂,这对消防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消防人员“职业化”不能再拖。我们当借鉴国外经验,在消防员人员编制、薪酬待遇、学习培训、上升通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职业化建设,让我们的消防员不仅“英勇”,而且“善战”,在维护公众安宁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流血牺牲。
哈市大火,火线英雄不曾离去
5位消防战士,他们年轻的生命,止于1月2日哈尔滨市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的仓库大火。“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他们没能像孩子一样回到故乡,在与火灾的肉搏中,他们像英雄一样战死于和平时代的沙场。以年轻的生命踏火而歌,哪怕血肉的躯体浴火焚身。
是闻声救苦,是慷慨悲歌,是马革裹尸,是死得其所。但无论如何,面对这样一些年轻的生命,永远都没有什么比“不死”更能让人获得欣慰和得到安慰。过火的仓库可以重建,生命却不可能再来一次。从2003年湖南衡阳特大火灾致20名消防官兵因公殉职,到此次哈尔滨大火致5名消防战士遇难,生命如此宝贵,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类似悲剧?
防患于未然当然是最好的理由,在火灾发生之初即得到有效处置同样可免于更大的损失。哈尔滨仓库大火目前仅初步判断系电暖气超负荷引发。仓库重地,电暖气超负荷运作乃明显违规之举,仓库方面为何未能及时发现?另外据悉,火灾发生20分钟左右消防队已赶到现场,但因街道拥堵,只有4辆消防车到达核心现场灭火。那么,这个仓库到底有无消防通道,又为何被拥堵?目击者表示,“因为气温是零下20多摄氏度,水枪喷出去基本就结冰了,火势控制起来很慢”,低温灭火,有无“水枪”之外的灭火器具选择?
就相关报道来看,火灾于下午一点左右发生,仓库外部明火当晚7时许已被扑灭,随后消防人员进入仓库内部继续清理火灾隐患。当晚10时许,仓库的楼板突然发生塌方,参与救援的多名消防战士被埋,由此引发死伤事故。在消防领域,大火导致建筑塌方又叫“建筑火灾倒塌”。建筑之所以会被“烧垮”,因为它有耐火极限,过了这个极限,建筑就会发生变形。这已属消防常识。但哈尔滨事故中,消防官兵在大火燃烧9个多小时后仍留在火灾现场。除了神圣天职带来的感动外,也应思考如何多些科学与审慎。
与火魔对抗,需要勇气,更需要经验。在壮烈牺牲的5名消防战士中,年仅18岁的赵子龙系2014年9月1日入伍的新兵。或许对于新兵赵子龙来说,天职所系,火情就是命令,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但我们更希望,他和他的战友们可以从不死中获得更多宝贵经验。消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特殊工种,正因为此,美国的专职消防人员实行职业化制度,其队员最低招募年龄为29岁,且必须经过高校专业毕业,具有大学学历,同时要进行消防专业业务培训后方能上岗。
5位年轻的消防队员之死,重于泰山。他们虽死,必有浩气长存。但“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因此如有可能,我们仍希望他们可以不死,可以尽孝于父母,可以尽享其人生。
哈尔滨仓库大火:青春的选择与担当
在惊心动魄的扑火现场,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上,在冰雪灾害的大路上,到处都有消防官兵的身影。这些年轻人,有的还不满20岁,在父母眼里还是小孩,是家里的宝贝,可在危难时刻,他们除了挺身而出,除了牺牲奉献,别无选择。
若不是灾难来临,将他们以一种悲壮的方式推到公众面前,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扑火和救援里,他们度过了怎样的青春——没能在创富的时代里去追求财富神话,也没有在信息年代里成为知识精英,当他们告别家乡、穿上警服的时候,就意味着面对危险。他们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出现在灾难现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护和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是职责所在,他们责无旁贷,谁都懂得生命可贵,可危难中的相救,时常是以命换命。有人说,选择了消防员的生活,就选择了奉献和牺牲。
也许,有人会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不需要这种服从命令的随时牺牲?在人生多种选择、价值观多元的当下,还要推崇这样的奉献精神吗?
灾难现场,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消防员的职责,让他们无法回避。任何国家,消防队员都是牺牲比例最高的职业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什么体制,怎样的社会科技水平,都会有一部分人被选择出来,去为民众抵挡风险,甚至献出生命。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主义,奉献和牺牲精神从来都是人类最崇高的品德之一。在我们这个日益物质化的时代,这尤显珍贵,如果不是这些勇士冲上去,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陷入危难,请放下冷冰冰的“理性”,向英雄们鞠躬致敬!
救灾还在继续,善后处理、火灾原因调查也会逐步进行。火灾再一次提醒我们,“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不管是安全措施、监督管理,还是人们的安全意识,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火灾之后,相关部门会依法启动调查,没有人能逃避应负的责任。
可以设想,如果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如果安全防范意识足够强,有些事故可以避免,有些灾难可以不发生,年轻的消防员们也可以少一些牺牲——他们本不该如此匆忙地离去!
凝望那些年轻的面容,内心涌出深深的伤痛。20岁的青春年华,生命却永远地消失在大火中,让人怎堪接受?扑火现场,并肩作战的战友面对着瞬间被埋的伙伴,“情绪几近崩溃”。朝夕相处的战友,就这样以一种残酷的方式离去,怎能不流泪,不心疼?
逝去的身影背后,是青春的担当。他们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消防员的职责,展现了90后的风采,他们以自己的牺牲让奉献成为不变的精神传承。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名字:赵子龙、傅仁超、张晓凯、杨小伟、侯宝森。
【启示与思考】
在这场大火中,5名“90后”消防战士牺牲,我们在为他们哀悼的同时,也要为他们的英勇无畏点赞。
在大火扑灭后,我们也不能忘记问责,如果停车场没有被改成仓库,如果消防通道足够畅通,如果……如果这些都被改善,年轻的生命不会逝去,当地住户不会在寒冷的冬夜失去自己的家。
火烧连营、明火复燃、建筑垮塌……如果说财物损失仅仅是一串抽象地数字,那么,伤亡与失联的消防队员,则令人备感揪心。令人揪心的,还有是当地的“新闻通稿”。媒体检索发现,所谓“领导重视”占近半篇幅,一如既往的春秋笔法、而未能在数字之外,第一时间给予伤亡战士应有的悯恤与哀荣。这种习惯性的“疏忽”,在风险社会的公共危机公关中,显得多少有些冷血与不智。
安全责任,重若泰山。比泰山更重的,是对生命的敬仰。物损有价,人命无方。冰冷的数字之外,是需要对消防安全好好较真了。职能部门的责任,在于查验与敦促整改,甚至“该出手时就出手”,祭出罚单,整肃隐患;而对于市民来说,礼让消防通道,也是为生命护航。但愿远处的大火,能警醒身边的消防作为与安全理念。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07/7955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