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避免“官员兼职协会”现象需铲除滋生土壤

2015年01月09日 16:29

 

【事件介绍】

 

陕西书法协会在8名官员辞职后仍有27名副主席

周一波辞职20天后,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团第一次“瘦身”。2014年12月27日,包括周一波在内的8名副厅级以上干部,不再担任省书协领导职务。

至此,几度被推上舆论风暴眼的陕西书协辞职风波暂时画上句号。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辞职风波,自陕西省书协主席、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委统战部原部长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批评官员兼职协会领导现象开始,至周一波和其他官员辞职告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场辞职风波,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周一波率先辞职是高风亮节,直接带动了其他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离开书协领导岗位;另一种则认为,在中组部发文要求兼职领导干部退出协会的大背景下,此举有作秀之嫌。

对于坊间传出的质疑声,周一波的秘书张辉向记者回应称,周一波已于两年前辞去行政职务,不属于兼职干部,而且也未到退休年龄。另外,周一波获得省里特批可以在协会留任,他的辞职是主动要求的。

辞职与被辞职的

2014年12月27日上午,陕西书协约40人来到陕西省文联会议室,出席陕西书协主席团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宣读周一波等人不再担任书协领导职务的决定。

“去之前都不知道要开什么会。”参会的陕西书协常务副主席宋普(化名)回忆说。会上,他注意到一个细节:8名副厅级以上干部中,主动辞职的人都没参会,另外几个人是在会上才知道自己“被辞职”的消息,气氛相当尴尬。

宋普告诉记者,周一波、王改民、王春新和杨稳新都是主动辞职的。

记者查询发现,除周一波外,王改民、王春新均为书协常务副主席,杨稳新为书协副主席。根据媒体报道,其余4名辞职的官员中,包括两名常务副主席、两名副主席。

在这次会议上,陕西省文联提出三条清理整改意见,包括副厅级以上干部(含离退休)不再担任主席团主席、常务副主席、副主席职务。另外,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强调,从12月27日开始,报告涉及的人员不再履行职务。

是什么促成陕西省文联的这次决定?按照吴丰宽的说法,这次决策是由于中央和省里有关文件的要求。多位受访人士指出,中央的文件即中组部去年6月下发的领导干部不能在协会兼职的文件,省里的文件为陕西民间组织管理局下发的清退协会内相关领导干部的文件。

陕西书协的另一位副主席林刚(化名)向记者透露,去年11月,中央巡视组到陕西巡视后,在反馈意见时提到陕西领导干部参与书画活动过多的情况。11月下旬,陕西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民政厅召开联席会议,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副厅级以上干部全部退出协会。11月25日,陕西民间组织管理局下发清退协会内相关领导干部的文件。

在林刚看来,陕西书协此次集体辞职是执行联席会议的整改意见。

至于这次集体辞职的程序问题,吴丰宽在陕西书协主席团扩大会议上公开表示,许多人都是主动辞去相关职务,不属于省书协章程规定的任职不合格而罢免的情况,因此不启动理事会罢免程序。

 

周一波的高调辞职

回到辞职风波的起点。

2014年12月2日,周一波在《人民日报》“名家笔谈”栏目刊发署名文章《让书画家协会少一些“官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头,继而明确提出“包括书画家协会在内的各种艺术家协会应该进行清理整顿,党政领导干部应该自觉退出协会主席团,并对官员利用书画协会领导的地位谋取利益的现象展开批评。”

12月7日,周一波在陕西省书法家协会2014年工作总结会议上,就中央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进行了情况说明,表示坚决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这一天,他宣布辞去省书协主席职务。

根据宋普的讲述,周一波的辞职书是直接递给陕西省委领导的。他说,周一波辞职那天在会议上的讲话,跟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文章一脉相承。尽管当时他的辞职还没获批,但他公开宣布了。

周一波在12月7日的会上表示,虽然他本人并不在清理范围,而且他的任命是按照组织程序,并经过选举,退不退其实是他的自由。但他带头辞去书协主席职位,就是为了换来一个新的协会机制,“我如果继续待在主席的位置上,别人也不好改革。”

62人主席团或再瘦身

陕西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说,只要是副处级及以上的领导干部,都不能担任协会的领导职务。如有特殊情况,需经组织部门审批。

根据中组部下发的《关于规范退(离)休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清退对象主要是兼职的退(离)休干部。前述陕西民间组织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下发的规定主要是针对现职的,同时在协会担任领导职务的官员。

该工作人员透露,2014年1月份就下发了副处级以上干部不得在协会担任领导职务的文件。之所以到12月才有陕西书协多位官员辞职,是因为这个事情在逐步推进。

宋普也表示,按照陕西民间组织管理局下发给陕西书协主席团成员的文件规定,协会里的副处级以上官员也要被清退,“现在力度还不够”。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辞职风波中没有受到波及的宋普未担任行政职务。

此前,据南方周末报道,2013年1月21日,陕西书协换届,共选出了11名名誉主席、1名主席、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10名副秘书长及6名顾问。62人的主席团阵容史无前例地臃肿。

陕西书协官网上的第四届主席团人员名单显示,包括周一波在内的8名副厅级以上官员辞职后,仍有27名副主席。

宋普告诉记者,根据他从陕西民间组织管理局下发的文件中获得的信息,陕西书协主席团人数未来将控制在10人以内。

陕西书协的62人主席团未来将如何继续“瘦身”?记者近日多次致电陕西书协,均无人接听。

多地官员退出协会

事实上,陕西书协官员集体辞职的情况并非个例。据中国证券网报道,自去年10月至今,已经有近400名官员独董辞职,其中50%是因中组部文件而离职。

2014年年底前,安徽省相关部门将对包括退(离)休在内的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进行清理。截至去年10月,全省市、县两级已有1336名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退出了社会组织领导职务。

“这次是动了真格。”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中组部下发规范领导干部在社会团体兼职问题的通知后,各地都在清退,而且清退的力度比较大。

汪玉凯表示,官员到协会担任领导职位很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在职的官员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谋取利益,不在职的官员则可以利用自己权力的影响力来进行腐败。清退在协会内兼职的领导干部,是清理官场软腐败的另一种路径。

在汪玉凯看来,今后对协会兼职领导干部的清退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协会领导选任的规则也会越来越规范,不过在根本上解决仍需很长一段时间。

 

陕西书协为何成“领导最多的单位”?

我们国家也就只有一个主席一个副主席,而一个小小的省书协却有35名正副主席,如果再加上11位名誉主席,就有46名“主席”。假使再加上10个副秘书长,6个顾问,这个书协总共有62名领导。可谓阵容强大,难怪有人称它是领导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那么,这个书协要这么多主席干啥呢?为何都想当主席呢?其实争当书协主席的现象不只是陕西书协独有,其他省份书协也为主席争夺战打得你死我活,头破血流。有的“书法”水平实在不敢让人恭维的官员也往书协里面钻。之所以这样,关键还是一个“钱”字。

当今中国,如果一个书法家没有头衔,实际水平再好,也只有靠边站。有了“主席”这个名头,书法作品的价码立马飚升。因为在人们的习惯思维中,书协主席应该是书法家里边字写得最好的。即使书法水平不怎么样,有“主席”这个头衔,也比普通的书法家的字值钱。而且当了主席卖字那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这个卖字的收入怎么说也不是受贿,所以就出现了作品低劣却卖得十分红火的怪现象。难怪像胡长清、王有杰、陈绍基等已担任省领导的官员还争着去兼任只是“正处级”的省书协主席了。

有人曾对陕西官员扎堆担任书协领导提出疑问,“一个书协副主席,又没什么实权,不发工资不说,还要交会费,有啥好争的?”但据多位陕书协理事透露,一个副主席一年卖字收入可达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官员他们争这样一顶帽子,争到了就等于有了大把大把的名和利,更重要的是官员利用这顶“帽子”可以洗钱。如: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没当副省长之前,并没有多少人买他的字,当上副省长和省书协的领导后,请他题字的便排起了长队,以至南昌近千家店铺招牌均出自其手。再如:原河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有杰曾担任河南省书协首席顾问。王入狱时不服,称自己的字市场价每平方尺至少2000元,他的赃款不赃,是卖字的合法所得。然而,胡长青、王有杰、陈绍基等人最终还是没逃脱法律的惩处。这些官员“书法家”锒铛入狱后,他们的字变得一文不值,甚至出现了“铲字”“去印”潮。

只要权力没有关进笼子里,就会有腐败的土壤,“某协”也有可能变成“官协”。书协、美协是个热闹场,工艺界就更加热闹,比如评工艺美术大师,如果只是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幅作品可卖上几千元;而评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就很快飞涨,一幅作品就可能卖上几万,甚至几十万元。难怪时任景德镇市委书记的某官员不惜一切代价捞到了“中国陶艺大师”的称号;难怪根本就不懂艺术的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的妻子搭上了“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快车”。

由此看来,官员削尖脑袋往协会里钻,官僚气已驱逐了文人气,艺术场越来越像一个官场,越来越像权力的后花园,越来越像官员们的奴婢。真正想搞艺术的人,他们不会想当这个官,想当官的,却心思不用在艺术上。因此,有关部门不仅要对官员兼职协会领导进行限制,更应对协会的领导职数进行限制,千万不要再闹出陕西书协成为“世上领导最多的单位”的笑话。

 

陕西书协要那么多副主席干啥?

说实话,一个文艺群团组织,有一正两副3个领导就足够了,何须那么多的副主席?是为了照顾面子,还是为了争取某种工资福利待遇?如果为了照顾面子虚设副主席职位,大可不必。如果为了让某些政客能在群众团组织内部得到相应的行政待遇,那倒是够煞费苦心了。然而,一个书法家协会,本该是一个清净雅致的地方,现在却变成了官场上的名利争斗场所。

平心而论,书法家协会内部的主席和副主席职位不应该靠关系争名夺利,而应当以书法作品的知名度和在全国的书法竞赛中获奖级别和数量来全面衡量。绝不应该靠拉关系滥竽充数。但是,从陕西省书法家协会62人的主席团成员和27位副主席来看,其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可想而知,为了平衡内部的各种关系,他们难以忍痛割爱,不得不多设置一些主席团成员和副主席。否则,对方方面面就无法交待。看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头衔还是能够唬人的。而且,还能享受到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怪不得会有那么多党政机关官员,都愿意挤到书法家协会这些群团组织中,想方设法弄个一官半职。

《韩非子·解老》中曰:“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而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意思是,人有了贪欲,计划就会出现错乱;计划错乱,贪欲就会更加严重;贪欲严重,邪心就会占上风,邪心占了上风,办事就会失去原则;办事失去原则,祸患就会产生。如果一个个行政官员为了追名逐利挖空心思,那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也就“名正言顺”地变成了拥有绝对权力者的名利场。即便不是为了享受工资福利待遇而来,那也说明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都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如果能在协会里弄个一官半职,其书法作品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就能卖个好价钱。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党政机关重要部门任职的行政官员,如果能再多一个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和主席团成员的名分,其书法作品肯定又能卖个理想中的好价钱,这是毫无疑问的。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就是这样多角色的政府高级官员。所以,成克杰的书法作品在广西自治区便有很好的营销市场。因此,成克杰也得到了不少的润笔费。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某些官员的书法作品实在是不敢恭维。他们那些蹩脚的字实在是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由于他们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和权力,又往往使那些蹩脚的作品卖的“洛阳纸贵”。因此,我们才会相信,为什么那些官员会一个个往陕西省书法家协会里硬挤。原来,可以使他们获得名利双收的好收成。所以,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才会成为门庭若市的“风水宝地”。如果没有此前辞职的8名官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和副主席就是一个加强排的队伍。

所以,对于像书法家协会这样的“清水衙门”里发生的腐败现象,也完全属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 问题。因此,也应将其列入反腐败的行列。要坚决彻底的把书法家协会官员身上沾染的铜臭味,彻底打扫干净。不要让具有油墨香的书法作品中四处飘荡出追名逐利的铜臭味。

 

文艺协会去“官气”更要去行政化

书协领导“被辞职”,看来陕西有关方面这次清退动了真格,不过此事从侧面也可看出,一些官员对于文艺协会“领导”身份的依依不舍,以及相关文艺协会治理机制的缺陷,无法通过正常的人事程序,对任职官员进行清退。

眼下,一些文艺协会已沦为十足的名利场,大量官员长期占据文艺协会重要职位,围绕文化资源的垄断和寻租饱受社会诟病。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强制官员退出,这一治理措施堪称必要。事实上,如果没有中央巡视组对“陕西领导干部参与书画活动过多”的点名,没有陕西全省的统一清退行动,仅靠周一波在媒体上撰文呼吁,恐怕陕西书协的这次清退行动,力度绝不会像现在这么大。陕西给其他地方树立了典范,希望更多地方能跟上。

但也要看到,行政性的清退手段治标难治本,它可以将部分官员清退出文艺协会,却清除不了官员对于这些文艺协会“领导”身份级别的迷恋;它可以将官员清退出这些协会,却改变不了这些协会的官僚化现状,南方周末报道,2013年1月21日,陕西书协换届共选出了11名名誉主席、1名主席、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10名副秘书长及6名顾问。陕西书协管理之臃肿,“官气”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要杜绝官员插手文艺协会,彻底去除这些文艺协会的“官气”,最根本的办法,是推动这些协会的改革,取消其行政级别,取消财政供养,将这些协会从“官”转制为“民”,让其在文化市场中学会生存,通过服务公众,获得立足之地。这也是周一波初衷所在,他当时在文章中就写道,“领导干部带头退出协会领导岗位……也会形成对当前协会体制改革的一种倒逼效应。”

文艺协会去行政化,让文化的归文化,权力的归权力,才能遏制文化领域的腐败,给文化艺术更健康的氛围。

【启示与思考】

要想更彻底地避免“官员兼职协会”现象,政府部门自身的积极清理,其实只是“治标”性质的一个方面,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必须进一步站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高度,不断在机制体制上充分做到“政社分开”、“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让书协之类的社会组织不再依附于政府行政部门,有底气有能力主动拒绝不合理的“官员兼职”。如此一来,“官员兼职协会”在事前便彻底失去了机制体制上的滋生土壤,从“轻松兼职”变得“难以甚至不能兼职”,事后当然也就无需“被辞职”了。

事先并不知情,在会上才知道自己将辞职,其中的“被辞职”意味无疑十分明显,“气氛相当尴尬”当然也在所难免。可尽管“尴尬”,这样的“被辞职”又是完全合理必要、不足为怪的。首先,清理领导干部在行业协会兼职,原本就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和部署。据了解,中组部曾下发了领导干部不能在协会兼职的文件,陕西省也下发了清退协会内相关领导干部的文件。而从“官员辞职”角度来看,“被辞职”现象其实也并不算反常,如《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就有“责令辞职”选项。

当协会或社团与现实利益“亲密接触”,而与艺术的关系渐行渐远,这样的协会或社团,的确已经完全异化、变味了。这样的现实状况,的确需要改变,那该如何破局呢?一方面,自然需要如今这般的清理力度,在全国掀起一波“清理风波”,让名不副实的“官员会长”、“官员主席”尽早退出艺术界,如有谋利的嫌疑,也应以贪腐罪论处;另一方面,则是将问题防范于未然,可以说,官员频频在协会或社团身居要职,协会本身的管理机制也是值得反思的。

可以说,陕西书协此次改革,是在公众围观下的“解剖麻雀”,其所暴露出的难点和问题不仅属于它自身。随着它带来的连锁效应,随着中组部针对官员兼职禁令的逐层落实,各地书画艺术协会肯定会陆续对领导干部兼职进行清理。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整理那种已成积习的官场规则、反思那种以官为大的价值观念,哪怕将官员请出了协会,书画界也仍将处在“无官若有官”的氛围中,仍会笼罩在官场投射的阴影下。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09/7959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