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客观看待高校“一纸抄” 切忌盲目点赞
2015年01月13日 13:51
【事件介绍】
郑州一高校考试允许带小抄只限理工科
12月30日下午,@直播郑州365发微博:“多名网友爆料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试改革,可以让学生带一张A4纸,取名曰‘一纸抄’!来见识下考前同学们各种准备,各种抄!”记者联系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该校宣传部表示,此事属实,确是该校一项考试制度改革。不过,学校不提倡所有科目的考试都这样进行,“可以带纸张进考场的基本上都是理工科专业考试,文科不行”。
学校:考试制度改革,给学生“减负”,为老师“加压”
此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推出的“带小抄进考场”改革,允许并鼓励学生带小抄,在网上引起不少关注。对此,该校宣传部长董媛表示,此举一方面是为学生“减负”,一方面是为老师“加压”。另外,学校对于“带小抄进考场”也是有限制的。
“允许带小抄进考场的多是理工科专业考试,文科很少采取这种方式。”董媛介绍,此次允许学生携带一页“复习纸”,是学校考试模式改革的举措。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呼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带“小抄”考试就是一种有益探索。
董媛说,学生可以不必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等死知识,相当于“减负”。表面是“小抄”舞弊,实际是考验学生的整理、概括、归纳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
另外,允许学生带“小抄”进考场,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老师出题不能简单罗列,而要花心思考虑如何用考题考核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出题时,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据介绍,允许“带小抄”进考场后,试卷的难度会相应加大,识记性的内容减少,理解性的内容增多。
据了解,针对这次考试模式改革,学校作了前期准备,从命题要求,到携带“复习纸”的规定(复习纸由学校统一印制发放、只允许携带一张、单面手写、考试结束后与试卷一并上交)都进行了严格要求,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严密防范,对相关工作也做了周密部署。
学生:打“小抄”也是一门学问
“这不科学呀!作为对立不可调和的考试和应考关系,怎能带小抄进考场呢?”“赶紧找学霸画重点啦!”
微博上,评论很多,不过,对于外校学生的各种“羡慕嫉妒恨”,该校学生小李感慨“并不轻松”。小李说,刚开始觉得轻松,不用再死记硬背了。可真到了做“小抄”时发现,要想从几百页书中找到有用的要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打“小抄”,小李耗时3天,其间还参考了不少网上热传的“制小抄攻略”。“小抄打好了,我倒是觉得不用带进考场了,因为题都会做了。”小李说,温故知新,制作“小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复习、发现、巩固的过程,他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记忆,学会了学习。
不少学生表示,一开始觉得“解放了”,可准备“小抄”时才发现并不简单,如果平时没有对所学知识真正地理解、融会贯通,很难在小小一张A4纸上提炼出“要点”或“重点”。
考试带小抄,真的可以有
考试让学生带“小抄”,尤其是还发生在大学里,乍一听,确实让人不可思义,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仔细看完报道,笔者明白了,此“小抄”非彼“小抄”。
其一,“小抄”为学校统一印制发放,只允许携带一张,且只能单面手写,而且考试结束后要与试卷一并上交。也就是说,带进考场的“小抄”,其大小以及书写是有统一要求的,尤其是还要与试卷一起上交,“小抄”也为老师阅卷、判卷提供了参照。
其次,“小抄”只限于理工科专业,文科很少采取。也就是说,理工科专业死记硬背的公式、定理等死知识比较多,有了“小抄”学生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到理解上,“小抄”也是成了学生整理、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反映。
再次,允许“带小抄”进考场后,试卷的难度也会随机相应加大,即减少了死记硬背的内容,增多了综合理解的实质。也就是说,试卷更侧重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分析归纳能力,考试的内容更全面、更难了。
还有,为了做“小抄”,或在一张4A纸做好“小抄”,学生要从几百页书中找到有用的要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为了整理好“小抄”,学生需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系统复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要点,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正如该校学生所言:“小抄打好了,我倒是觉得不用带进考场了,因为题都会做了。”
由此可见,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允许带“小抄”进考场,并不是鼓励学生去作弊,更不是对考试的“放羊”,而是对考试制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
事实上,近年来有关教育改革,尤其是应试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可是,由于“牵一发而动全”,改革一直步履蹒跚,甚至停止不前。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敢于“吃螃蟹”,首先从考试制度动刀,不失为是一种有益探索,其精神可圈可点。
因此,考试允许学生带“小抄”,这种为学生“减负”,给老师“加压”的考试改革,不仅值得肯定,还要鼓励更多的学校大胆地去试。只要对教育改革有益,只要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即使带“小抄”进考场,又有何妨?
考试带“小抄”也是一门技术活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会抄的人,能够通过对问题的发散,写出好文章,而且是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注重的是参考结构,是借鉴形式。而对于不会抄的人,就是教条的死抄,也就只能成为被琼瑶告倒的“于抄抄”了。考场的“小抄”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每一个人带着一张纸就能够考满分的。“小抄”其实也是个技术活,这考验着一个人多方面的能力。
其一:是归纳重点的能力。对于一些喜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人来说,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分不清主次,到了带“小抄”的时候,一张纸也就不知道该把什么当做重点了。你给他个“小抄”他也未必就能考个满意的分数。这种归纳重点的能力,对于未来走向社会的人,也是有好处的。
其二:是分析消化的能力。虽然可以带“小抄”,可是就只有一张纸,只能写上最需要的内容。这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分析消化能力。要知道同类型的考题中,哪些会占据主要的部分?哪些会成为考试的热点?有了分析能力,就能提高一个人的智慧。
其三:是温故知新的能力。做“小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温故的过程,在温故的过程中,也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原来学习这个课本的时候收获的是这方面的东西,而再次整理“小抄”的时候,学到的就是另外的东西了。这何尝不是我们提倡的学无止境?
当然,看到好的一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是对学生各种素质和能力的考验,而实际上也是对出题老师的考验。如果我们出题的时候,依然停留在教条的阶段,依然停留在“1+1=2”的阶段,学生的“小抄”也就是死记硬背式的了,这是有违现代教育理念的。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孩子记住一个“结果”,而是会灵活运用一种方式。这就考验着老师出题的智慧了,这些题目不应该有唯一的答案,而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应该是有利于思维发散的,有利于孩子未来应用的。其实,“小抄”也是一门技术活,它是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考验。
理性对待高校“一纸抄”切忌盲目点赞
“小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应该是熟悉的。在大学的那些年,小抄是很多平时贪玩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在考试时必备的“良药”,对于那些平时用功学习的人来说,虽然没做过,但也看过别人是怎样用的,用俗话“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来形容最为贴切。“小抄”其实是考试作弊的一种“文明”说法,很多高校对于携带“小抄”的学生进行严惩的态度也是很坚决的。但是高校“小抄”之风依然很盛行,几乎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地步。但对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可以让学生带一张A4纸,取名曰“一纸抄”的“考试改革”。此举正式将“小抄”作弊“合法化”,校方称是为学生“减负”。笔者不禁想问,如此的“减负”方法对学生来说,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不赞同此举的人认为“理工科的公式数值较多但这是允许考试带小抄的原因吗?给学生减负指的是因教育方法带来的不必要的负担。但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试想,若考试关把不严,教学质量还有真正把握吗?还能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程度?诚然,教学方法需要改革,但也不宜牺牲教学质量。”赞同此举的人认为“不但可以带小抄,甚至可以自己在网上答题,只要限定你时间,能够确定是你自己答题,严格控制答题时间就可以了。”其实单从字面上去看,很多人都会站在不赞成的一方,因为我们共同关注的是“教学质量”,无论怎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其中心都应该是“质量”,并非是只顾形式上的改革而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那最后损失的必然是广大学子,是国家的教育。同时,“小抄”的施行只会助长学生们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平时玩得不亦乐乎,考试时,一张“小抄”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拿到高分,毕业时才发现“无所学”“无所长”,试问这样的“人才”哪家敢要。
虽然,在高校是存在一些“开卷考”的科目,但那只是一小部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和体制下还不适合将所有科目都开卷。因为考试仍是检验个人知识水平的重要渠道,只有严格考试纪律才能督促学生们平时多用功学习,掌握更多更深的技术知识,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真材实料的人才。就算是要开卷,也必须视专业、科目区别对待,如果是一律开卷,那就是一种对学生、对教育、对国家和社会不负责任的做法。
因此,不光是给“小抄”松绑的学校要思考,给小抄点赞的人们不妨也多思索一番。教改事关重大,没有经过实践反复论证,学校怎可贸然施行,人们怎可不理性的叫好点赞。
“小抄”进考场,不失为有益的探索
毋庸讳言,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之下,师生关系有些紧张,考试也就成了“猫与老鼠”的博弈,即教师是“猫”、学生是“鼠”。故而学生带“小抄”进考场,肯定是一种作弊行为,会受到纪律处分。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竟然允许理工科学生带“小抄”进考场,如此大胆的考试模式改革,真的令人大跌眼镜。
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的确需要改革。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近乎另类的考试改革,有其独到之处。从学生的层面讲,是在为学生“减负提素”。一方面,理工科的学生可以不必死记硬背公式、定理等死知识,学习轻松起来;另一方面,学生准备“小抄”也不失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实际上是考验学生的整理、概括、归纳和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从教师层面来讲,是在为教师“加压增效”。毫无疑问,允许学生带“小抄”进考场,对教师的要求反而更高了,教师出题不能简单罗列,而要花心思考虑如何用考题考核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尤其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另外,从构建和谐教育的角度看,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允许理工科学生带“小抄”进考场,是对学生的一种信任和尊重,学生自然会很喜欢这一新颖的考试形式。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考试评价制度需要改革创新,凡是利于师生关系和谐、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利于教育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都应允许大胆试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允许理工科学生带“小抄”进考场,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值得肯定和赞赏。
【启示与思考】
考试可以带小抄,意味着可以明目张胆地作弊,网友对此有赞有弹。赞扬者的理由跟学校的说法不谋而合,考试制度改革也是一个光鲜而可行的理由;质疑者则认为,在既有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下,允许带小抄更多属于一种教育放水,无以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促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然,允许带小抄还需要有“度”。一方面,允许带小抄的考试应该限定到部分科目,毕竟不是所有科目都适合提供解题“工具”,这些科目的划定应更多地体现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掌控。另一方面,小抄的形式、内容也要有度,不能说各种辅导书、电子设备都能进入考场,只有限定小抄为经过考生“消化吸收”的内容,而不是照搬过来的教材,才能起到督促学生积极备考的效果。
总之,允许考试带“小抄”并不违背考试正义。恰恰相反,通过给予考生“工具”考察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有助于考试与实践的对接,这是考试的进步,也是考试根本价值点所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13/7961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