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表哥""皮带哥"的族谱中从此多了一个"棉服哥"

2015年01月16日 13:34

 

【事件介绍】

 

“穿万元外套指导救灾”惹非议 官员就不能穿名牌?

2015年1月2日,哈尔滨一仓库突发火灾事故,并造成5名消防战士牺牲,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然而,在此次火灾中,一名领导疑穿万元羽绒服现场指挥被发现,并引起网络热议。 

自1月4日晚,哈尔滨多个贴吧、论坛,包括微博上陆续出现多个关于“哈尔滨市救火领导身穿奢侈品牌羽绒服指挥救援火灾”的帖子。

照片中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背着双手,他身穿一件深蓝色的羽绒服,左袖子上有一个品牌logo。网帖中,网友称这件羽绒服的品牌是Moncler,系国际顶尖品牌,羽绒服售价1万左右。经比对,该男子为哈尔滨市委秘书长石嘉兴。

网帖发出后,有网友对石嘉兴表达了不满,质疑其“(穿奢侈品)财路来源不正”、“现场指挥,背着手”。

回应:系女儿在国外所买

面对质疑,1月6日,石嘉兴对媒体记者解释说,该羽绒服是女儿从国外买来送给他的,在国外购买的价格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他称,1月2日元旦假期期间,他穿着这件羽绒服去北京看望在此工作的女儿。当晚在听到火灾造成消防员牺牲的消息后,他马上改签了机票于3日一早赶回了哈尔滨。他说,因为情况紧急,就直接从机场赶往了火灾救援现场,没来得及换衣服。

对于现场背着手的动作,石嘉兴解释说是因为经常进行案前工作,腰椎常常不适,所以要经常伸伸腰。

石嘉兴表示,他十分感谢网友的监督,理解群众对5名消防员战士牺牲、十几名消防战士受伤难过的心情。他说,在火灾救援的紧张情况下,由于自己一时不慎,引发了不该有的舆情,客观上给党员干部的形象带来了不该有的负面影响,他内心深感惭愧。

网友观点

网友“城南”:“身正不怕影子歪,那就查查呗?”

网友“清晨的微风”:“解释就是掩饰!”

也有网友表示了理解,认为公职人员花两三个月工资就可以买一件Moncler品牌羽绒服,没必要大惊小怪。

网友“森林木”:“穿件Moncler羽绒服怎么了?款式简单、保暖性好,赶上打折7000元左右就能买一件,普通羽绒服一件也要2000元,这个价买一件能穿好几年的羽绒服算奢侈吗?”

网友“聆听夜色的小二圆”:“一万块钱买件羽绒服也没什么吧,也不一定件件都是过万呀,人家家里舍得花这个钱在衣服上。我还知道有不少工资两三千的人用iphone6呢,消费观不同而已”

 

一件羽绒服延续的“次生灾害”

伴随着5名消防战士生命的消逝,哈尔滨新年这场大火虽然扑灭了,但舆情的火苗一直就没消停过。昨天,网友揪住火灾指挥现场一位哈市领导身上的羽绒服不放,直指这件价值万元的名牌羽绒服,与领导干部的收入状况、与这场火灾的现场指挥身份都不般配。

一身羽毛,引火烧身。又一番“次生灾害”接踵而来。

从通稿引发的众怒,到领导看望烧伤士兵照片构成的心寒,再到名牌羽绒服造成的抓狂,哈尔滨大火明火虽灭,但“民火”依燃。抢镜的领导处处“挨打”,这种情形恐怕是灭火的指挥官们所始料未及的。

网友死缠烂打,说到底还是对通稿严重不满的情绪延续,是领导太爱惜自己的一身羽毛引发的逆反情绪。一位厅官,穿一件疑似万元左右的羽绒服,你硬要说他有多大的事也未必。但网友还是把它当茬找、当事挑,把他唤成“羽绒哥”,摆明了是对这场大火在传播中领导形象过于高大、没有官员受到问责处理而忿忿不平,是为在这场大火中牺牲的5名士兵痛心疾首。

其实舆情这把火,既然第一时间被通稿给点燃了,并不是没有扑救的办法。但相关部门对领导高大上形象坚定维护的忠诚态度,与对社会不满情绪的不屑态度,构成的反差太鲜明、太直接、太没顾忌。

领导干部有几件好衣服很正常,穿到救火指挥现场也很正常。不正常的反倒是领导干部对于官场文风的不制止、不管束,是网友人肉搜索这种手段的不放手、不放心。

事实证明,对于隔墙扔砖、指名道姓的网络质疑,官员回应的速度,要比官员以群体的形象遭到批评时,来得更敏感些。昨天,“羽绒哥”的帽子一戴上,哈尔滨市委秘书长石嘉兴几个小时后就出面回应称,羽绒服是“女儿从国外买来送给他的,在国外购买的价格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

一则通稿伤民意、一张照片冷民心,哈尔滨官方没有一个领导站出来说话,一件几千元钱的羽绒服受到质疑,官员就急了。同是羽翼,同该呵护,为什么官员的集体形象没人答理、个人形象急忙回应?关键是舆论的目光太聚集。

重大事故出现时怕漏了“亲临指挥”的名字,舆情质疑时怕个人的目标太大了。这实在怨不得舆情太难缠,而是为官的理念太本位。

是个行得正的领导干部,穿着讲究些、打扮时尚些没什么大不了,这方面用不着过分在意。领导真正在意的,应该是自己在一成不变的文宣腔调中的形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是否得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领导在处置诸如哈尔滨大火事件之类文宣中的形象,亲临现场的重要性似乎比灾害重要,甚至比灾害造成的生命损失重要。官民之间对于本与末的认知,有时候已经到了完全倒置的程度,结果领导形象不仅没在民众眼里高大上起来,反而降低了党的威信和领导自身的形象。哈尔滨大火在舆论场上引发的“次生灾害”,就是一个教训。

领导干部的羽毛是否洁净美观,衣着打扮不是关键,关键是与社会大众的心贴得有多近,是领导在文宣中的个人形象与民众利益的诉求是否无缝对接。否则,官员在文宣中的羽毛越漂亮,民众就会看你穿件羽绒衣都浑身不得劲。

哈尔滨大火之后的一场场舆情之火如何灭,光有智慧不行,更需诚意。

 

哈尔滨官员为啥会成为“棉服哥”?

官员在灾情与事故现场视察工作遭质疑,哈尔滨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石嘉兴不是第一人,应该说陕西省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手表哥”杨某的“事故笑脸”,已经闻名全国。但是,没有多少官员从中吸取教训。当然,有些官员是无法掩饰的,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贪腐享乐的习惯,所以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时的“手表哥”,就是被公众紧追不放,让他被绳之以法的。哈尔滨的秘书长穿羽绒服被指“万元”,背手指挥救灾让公众不满。说来也是,在安全事故面前,官员把自己装扮的那么豪华干什么?又不是去相亲。况且,秘书长大人背着手视察救灾,被新闻报道为指挥救灾,应该说视察和指挥是有区别的。但不管是视察还是指挥,那副做派,是一个十足的官僚主义,而不是一个体察民情的人民公仆形象。怪不得公众要对他引发质疑。

哈尔滨“1·2”火灾事故致5名消防员牺牲,火灾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从5日起,在全省范围开展为期3个月的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灾难发生时,哈尔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石嘉兴身穿一件价值不菲羽绒服现身火灾现场,引发了网友围观,他被网友称为“棉服哥”。石嘉兴所穿羽绒服品牌为蒙克莱(Moncler),国内售价在万元以上。而石嘉兴回应媒体称,其羽绒服为女儿由国外购买,不过人民币几千块钱。在国内市场标价为11600元。因此,“棉服哥”有嘴说不清。如果说是女儿在国外买的,女儿跑到国外干啥去了?又会引发一大堆的话题。

这说明,我们的某些官员只注意到了自己的个人装扮,而没有注意到老百姓此时此刻的心情;这说明,某些官员已经长期养成的官僚主义习气,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进;这说明,平日里颐指气使的官员在火灾救援现场也没有忘记自己是官员,而不是普通百姓。所以,着装打扮就是要与众不同。否则,就不能使自己“鹤立鸡群”;这说明,“穿万元”羽绒服,再背着手,那才显得更像大官。

然而,那些在火灾中牺牲的消防战士如果在天有灵,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官员。因为,石嘉兴秘书长不像是要和老百姓心连心的;因为,他背着手,仰着头,根本不愿意低下头看看他身边的百姓;然而,像石嘉兴秘书长这样的官员,身边是不会有百姓的,在他身边只能是大小官员和自己的随从人员。所以,老百姓对这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视察和现场指挥是很厌恶的。但是,在某些官员看来,却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自己很高大;但是,正是由于他们的唯我独尊思想,使得他们脱离了人民群众。

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至今还有不少干部没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可以说,有不少干部还没有把自己放到群众中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认为自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所以,这些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不管他们怎样在人民群众面前装腔作势和指手画脚,人民群众都一直在鄙视他们。因此,只要他们有狐狸尾巴露出来,人民群众和广大网友就会提出强烈质疑;因此,哈尔滨市委常委兼秘书长的石嘉兴先生就撞在了人民群众和广大网友高度聚焦哈尔冰火灾事故的风口浪尖之上。所以,这不能怪罪人民群众和广大网友,要怪只能怪他自己不争气。

 

万元羽绒服引发热议 官员到底该如何穿戴

当我们还沉浸在哈尔滨火灾中牺牲的五名年轻消防员的悲痛中时,关于此次火灾的另一个关注点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了。穿万元羽绒服指挥火灾的领导随机进入大家的视线,一时成为讨论的热点。虽然领导解释说该件羽绒服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贵,只不过是女儿花几千元在国外购买而已。即便这样,远远挡不住大家由此引发的关于其财路来源的猜想,甚至波及到他女儿的工作等等。

客观来讲,我们不能仅仅凭借官员的穿戴来评价他的为人甚至是为官,谁都想出门时穿戴得既利索又时尚;但是,官员又有其身份的特殊性,过于奢侈和招摇的穿戴显得又不合身份,也难怪有网友质疑着万元羽绒服到火灾现场指挥的领导。那么,作为官员作为领导,到底该如何穿戴才更合身份,不会引来质疑之声呢?

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实则是一门大学问,里面的奥妙值得每一位官员来探究。首先得明确一点,为什么官员的穿戴会引来热议,无非是他们比普通人穿的好,穿的奢华。这也就告诉我们,官员穿戴最合适的标准就是向大众看起,看大多数人如何穿戴。平心而论,按照官员正常的工资水平,也不会比大多数人高出很多,完全依照工资水平来生活,怎能比普通人高出多少呢?再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官员是谁?是人民的公仆,是百姓的榜样,是共产党的优秀代表。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又是什么?不就是勤俭节约、一心为民嘛。这样的光荣传统不应该仅仅当做是传统,不应该仅仅属于过去的革命年代,也不应该只是被当做一句口号来喊,现在的这个时代一样需要保持,一样需要继承。作为领导干部,需要谨记这一点,更应该付诸到生活工作实践中去。

个人如何穿戴是一种技巧,领导如何穿戴则是一门学问。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穿戴,往往能够暴露和折射出一些问题。希望我们的领导可以学会如何穿戴,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官。

 

【启示与思考】

一些官员因穿戴、表情等生活细节落马早不是什么新闻,最有名的当属“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和“表哥”杨达才。所以,当“穿万元羽绒服”的官员出现在火灾救援一线,引发舆论质疑纯属情理之中。既有价格不菲的羽绒服,又有不合时宜的表情,石嘉兴注定会陷入舆论漩涡。

好在“万元羽绒服”排除了仿品、假货的可能,石嘉兴也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但这不足以平息质疑。“表哥”杨达才被曝光时,对接二连三的“天价表”和不合时宜的“微笑”,他也振振有词、极力辩解,但结果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被判14年。所以,“女儿购买”、“价值几千”、“腰椎不适伸腰”等,注定是一面之词,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因奢侈品穿戴而牵出贪腐大案的也不是没有,因为官员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其中恐怕也是惯性使然(部分公众对官员有着习惯性的质疑),所以,对于此事,“万元羽绒服”还需“正确解读”,再者,官员自身也需自我约束,因为官员穿戴不仅是个人层面的问题,还涉及社会层面,哪怕是合法来源,也要慎之,因为无论从哪方面,使用奢侈品确实会引发官员形象危机。

不该出现的东西出现了,不该有的表情也有了,舆论围观已形成,但事实真相依旧不明。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不能失语,介入调查、回应质疑、公开结果,为官员负责,给公众一个交代,是唯一恰当的选择。否则,不仅会影响官员形象,还会抹黑政府形象。“万元羽绒服”事件不仅考验着当事官员,也考验着相关部门。也建议当事人石嘉兴保持一颗“清者自清”的强大心灵,用事实真相、权威调查回应“不该有的舆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16/7963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