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黑龙江:培育多元化责任主体 提升文化国际传播力
2015年01月14日 13:32
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我国国家形象,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赢得国际话语权。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培育和发展多元化责任主体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仅仅依靠政府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形成包括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在内的多元化责任主体,共同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这是实现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础。在多元化的责任主体中,政府部门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制定相关的政策,加强文化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研究和设计“文化走出去”工程等。文化企业则要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中坚力量。文化企业应根据国际文化市场规律,努力打通我国的文化产品与外国市场之间的通道,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努力实现文化贸易顺差,完成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科研机构主要是通过学术交流,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要鼓励国内专家、学者参加各种国际学术研讨会,构架文化沟通的桥梁,推动文化研究“中国学派”的形成,努力在高端学术上拥有文化阐释权和话语权,让中国的文化诉求得到全世界的理解和认同。文化社会团体作为非政府和非赢利组织,在推动国家文化多样性,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这些文化社会团体不但在存量文化市场上从事文化事业活动,而且在增量文化市场上开辟文化产品的出口贸易之路。美国纽约拥有1万多家这样的文化社会团体,有力地促进了纽约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文化社会团体的发展壮大。
二、致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关键在于文化产品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要使我国的文化产品能够赢得外国受众的关注与青睐,则必须在“特”和“新”上下功夫。所谓“特”就是要突出我国的文化特色。在这方面韩国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韩剧占领了中国,影响了美国甚至欧洲的原因就是,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是韩国传统文化的升华。我国要紧紧立足和依托国内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产品,把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特色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介到国际市场中去。当然,在突出我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努力寻求不同文化间的共同点,更好地满足国际文化市场的需要。所谓“新”就是要创新文化内容与形式,发展创意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主要是通过创意文化去实现的。例如美国文化之所以能够畅行世界,就是因为抓住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人民的想象力。韩国之所以脱颖而出,与其强调开发国民的创造性有着直接联系。因此,我国要依托现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优势,重点打造文化附加值高,融民族特色的文化原创精品,形成一批在国际上立得住,叫得响,在国际文化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品牌。只有如此,我国文化才能顺利走向世界。
三、提升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强化人才支撑
文化产品要走向世界,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传播媒介。为此,提升我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就成为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前提。首先是利用视觉传播媒介。视觉传播媒介包含电影、电视剧、摄影等,我们经常通过一个国家的电影电视,去了解这个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所以只有将我国文化的厚重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可感受的视觉传播形象,才能更有效的向国外传递。其次是增强网络传播力度。一个电视节目,如果单纯地在电视台播放,覆盖率只有17%,一旦与互联网、智能手机整合起来,受众覆盖率可高达90%。所以要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渗透力,突破以往文化传播的局限性。要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软件资源,特别是面向各类用户的汉语数据库、以及专门介绍我国文化的多语种数据库,来保证我国文化以其本来面貌保存、开发以及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无障碍交流。同时要注重文化传播效果,避免自娱自乐的现象发生,坚决杜绝各类演出团体的出国“镀金”现象。更重要的是文化走出去急需大批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翻译人才以及国际文化贸易人才,对此,我们要加紧培养相关专业人才,要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加入。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14/7964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