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陕西:“举重若轻”心自宽
2015年01月19日 14:20
编者按近年来,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积极组织和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学理论、练技能、强素质。特别是今年以来,各部门、单位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业务竞赛活动。为了展示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果,省直机关工委在省直机关举办了以公文写作、依法行政、电子政务、窗口服务、党务知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七项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省直机关第二届业务技能(知识)竞赛,充分展示了机关党员干部精湛的业务水平、过硬的工作技能和良好精神风貌。从今天起,本报特开设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各项目比赛中的部分获奖者先进事迹。
采访省科协宣传调研部干部孟凡治时,他反复告诉记者自己没什么可说的,干的都是分内的事情。与曾经组织过的一些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宣传报道比起来,他认为自己太普通了,完全没什么可拿出来宣传的事情。
对机关干部来说,具备公文写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在刚刚落幕的省直机关第二届业务技能(知识)竞赛中,孟凡治获得了“公文写作十大状元”的第一名。面对荣誉,他的经验简单而实在:不苛求什么,就是老老实实工作。这种“举重若轻”的心态,正是他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两次“误打误撞”的巧合
说起这次获奖,他说完全是“误打误撞”的巧合。本来自己并没打算报名参加这次大赛,觉得平日的工作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部门领导为他报了名后,他“无奈”只好参赛。
这样的“误打误撞”并不是他第一次。2008年参加全省公务员统考时,正因与同学“起哄”打赌可以突破笔试进入面试,然后“顺手”报了省科协,最后竟被录取了。
孟凡治总说自己幸运。但翻开他的履历,清晰可见:2008年拿到了本年度陕西师范大学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按该校规定,这一奖项被授予的人员不超过当年获得学位人数总和的5%。第二次“误打误撞”之前,由其执笔起草的《弘扬科学道德,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致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倡议书》刚在《陕西日报》刊登不久。
感谢北京一年的“辛苦”
2011年5月底,中国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孟凡治作为会议筹备人员有幸参与了大会全程,一待就是一年。这也是他第一次来到儿时憧憬的首都北京。
这一年,是辛苦的,他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文稿起草的“绞尽脑汁”。每一句话,每一个说法,既要有根据、有来源,又不能随便“借用”别人的说法。重要文稿的“头脑风暴”碰头会上,不论职务高低,每一个人都得提出想法见解,并落实在文字上。严格的训练,让他逐渐学会站在更高层次上自觉思考问题,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问题意识。
有辛苦就有收获。一年来,他参与起草了《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大上的祝辞》(代拟稿)等重要文稿,编辑完成30多篇上报中央书记处和有关部委的《科技工作者建议》和调研报告,并得到中国科协领导同志的肯定。
科协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科协是干什么的?”这是孟凡治最难回答的问题。
一开始,按照科协章程的解说,他告诉别人省科协属于省直机关,是省委领导的人民团体,等等。“现在我非常感谢当初把《陕西省志·科技志》(科协篇)撰写工作硬‘派’给我的人”,他的言语中满含真诚,“在接到这个工作后,我翻阅了省科协的许多文献,而且查阅过延安时期的有关史料,了解到科协的‘前世今生’。”
“科协工作根本上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这就是科协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孟凡治坚定的语气和执着的表情中,渗透着他对科协工作的了解和热爱,一段段故事一件件史料,让他对科协工作更是充满了期待。
可见,每一位党员干部,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研究自己的工作,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提升业务素质,升华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做到“举重若轻”心自宽。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19/7970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