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媒体评论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年01月20日 08:31
北京街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花坛引人注目 资料图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党的基本路线的落脚点,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它们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发明,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
爱国、敬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诚信、友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共识,深植于各界民众心中。
然而,对于这种概括能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和时代内涵,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些人还存有疑虑。产生疑虑的根本原因是没能真正理解这24字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没有看到这24字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内容。对于这种认识误区,有必要认真分析,加以厘清。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追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落脚点,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际上是对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问题的简要回答,以此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体现。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规定,这些规定把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和资本主义要建设的国家鲜明地区别开来:同样讲“富强”,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同样讲“民主”,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样讲“文明”,我们讲的是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的文明;同样讲“和谐”,我们讲的是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和谐。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的表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共识,深植于各界民众心中。
然而,对于这种概括能否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和时代内涵,能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一些人还存有疑虑。产生疑虑的根本原因是没能真正理解这24字所包含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没有看到这24字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我们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内容。对于这种认识误区,有必要认真分析,加以厘清。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追求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落脚点,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追求。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际上是对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这一问题的简要回答,以此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鲜明体现。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社会的民主、文明、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规定,这些规定把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和资本主义要建设的国家鲜明地区别开来:同样讲“富强”,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同样讲“民主”,我们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同样讲“文明”,我们讲的是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紧密相连的文明;同样讲“和谐”,我们讲的是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和谐。因此,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样的表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基础
爱国、敬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今时代的集中体现。
敬业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强烈表达,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核心。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敬业,于个人,能力再强,若精神懈怠,不能敬业爱岗,那么就无法完成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因此,立足当代实践和时代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敬业”在当今时代的深刻内涵和深层要求。
诚信、友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诚信、友善既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努力让每一个公民恪守诚信底线,诚信待人,宽容友善。因此,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当代实践和时代生活的价值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中西文化的思想资源对时代任务和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思想精华,抛弃了其中糟粕,实现了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容,克服了其历史和思想局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现代超越。
责任编辑:覃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20/7971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