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蓝色导航之路

2015年01月21日 14:38

 

对中国广大地区来说,北斗七星和北极星常年可见。在浩瀚的星空中,如古代舀酒的斗形模样组成的七颗恒星被称为北斗七星。他们是寻找北极星的最佳“工具”。由勺口2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距离,便是北极星。由于北极星位于地球北极的天顶附近,迷失了方向的旅行者,可以根据北极星找到近似的正北方向。根据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可以了解到观测者所在的地理纬度。于是,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星座就成为了旅行者的指路灯塔与报时鸣钟。

1

由于星座勘测的不便性,并且容易受制于天气影响。近代以来,无线电塔台开始逐步取代星座,作为固定设置在海上航线附近的岛屿或港口海岸的大型“航标”,为在茫茫大海中南来北往的船舶校正航向。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的GPS系统就已经开始研制,1973年方案正式诞生,1994年正式投入使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在全球占有大部分市场。但美国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SA政策。也就是在美国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将会施放干扰,使非授权的用户定位精度大大降低,或不能正常工作,或导致定位错误。于是,这对于使用GPS卫星定位国家的国防、铁路、航空、航海、交通、电力、通信、金融等涉及国家战略的各个领域构成了难以预测的威胁。为此,我国开始投巨资建立自主的北斗全球定位导航系统。1983年,我国的“北斗一号”方案正式提出。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备份性质的“北斗一号”系列卫星,2007年4月14日成功将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至2012年底北斗亚太区域导航正式开通时,已为正式系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16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并称的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2

卫星通信系统应用于运动环境中时由于载体姿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卫星通信天线指向随之改变,偏离通信卫星所在方位,致使通信中断。因此移动中宽带卫星通信天线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隔离载体的运动变化,进而保证天线始终对准卫星,实现流畅稳定的动中通信。利用动中通天线,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的载体可实现运动中不间断地宽带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传输,满足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的通信需要。

动中通技术是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当前卫星通信领域需求旺盛、发展迅速的产品,在军民两个市场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北京星网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网宇达”)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惯性技术产业化,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强化军民深化融合战略,提升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坚持市场牵引战略,实行产业提升及规模应用。其中,融合惯性技术、卫星导航技术与虚拟传感器技术于一体的北斗智能驾考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个产品克服了以前红外、压力、地磁等传感器在精度、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考试的自动评判。该系统可直接输出驾驶人考试科目中各个项目的断定成果,如车辆侧方泊车时是不是轧边线、轧出库线、定点泊车是不是进入合格区域等。结合公安部123号令的实施,北斗智能驾考系统受到了行业用户的追捧,目前已占有智能驾考领域70%的市场份额,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3

星网宇达成立于2005年5月,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以来致力于惯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成功研制出导航、测量与控制为基本业务点的几十个型号的产品,构建了“器件+组件+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服务于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多个领域,获得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4项,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星网宇达创始人兼董事长迟家升先后在军事科学院、国防科工委工作过,曾参加神州飞船宇航员选拔测量系统、WASS广域增强系统等多个国防项目,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曾主持国家发改委卫星应用产业化项目、北京市科委的卫星应用重大专项,承担总装备部国家第二代卫星重大专项和北京市经信委现代服务应用示范项目,产品在保障海军实弹演练任务、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任务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总装备部和海军司令部的表彰,还以规模化的应用在智能驾考、卫星通信等领域树立了行业标杆的形象。

4

2013年以来,乘着我国导航产业飞速发展的政策春风,星网宇达依靠良好的业绩、高性价比的产品和自主核心技术,连续三年获得“中关村高增长企业TOP100”称号,被中国卫星导航协会评为中国导航50强企业,被工信部电子发展研究院评定为中国智能驾考领域杰出企业和最佳解决方案企业,被北京质协质量评价中心认定为质量AAA级单位及质量卓越单位,主持了以国家发改委卫星应用产业化项目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专项,获批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及北京市工程实验室。

 

卫星导航具有精度高、覆盖广、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却很脆弱,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在高大建筑物下、在密度较大的树下都可能对定位造成影响,而在室内、地下、水下这种导航方式就失去了作用。惯性导航是一种不依赖于外部信号而独立工作的导航方式,其依靠感知自身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来推算当前的位置,具有隐蔽、适应性强、动态性能好等优点。人们习惯把卫星导航称为“看的见的导航”,要“靠天吃饭”。也就是说卫星导航在能收到信号的时候才能进行导航,而惯性导航则是“看不见的导航”,它不需要外部信号源,导航完全自主化。

惯性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导航还可以用于测量和控制等领域。是导弹、火炮、飞机、无人机、机器人等设备中的关键部件,也是物联网、车联网、移动数码设备中的重要部件。星网宇达利用惯性技术已经研制开发了倾斜测量传感器、运动姿态传感器、姿态方位参考系统、轨道检测系统、动基座稳控系统、地质导向系统等产品。

在导航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像星网宇达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军民融合,利用航天技术的转化应用为经济社会服务一直是近年来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而随着《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于大力发展卫星导航产业的强调,未来导航技术将会在交通、物流、旅游、测绘、通信、物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而融合北斗/惯性技术以及其它多传感器技术的综合导航产品也将会成为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诚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门槛、亟待健全的法律体系以及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但相信凝聚着上至国家政府,下到普通创业者的共同努力,导航这个蓝海产业未来将会释放出更多的发展红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21/7974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