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理论研究

树立强烈的规矩意识 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2015年01月27日 10: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对规矩尤其是政治规矩作了特别的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章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更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国家法律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规矩。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重要的党内规矩。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这为我们树立强烈的规矩意识提供了借鉴,指明了方向。

规﹑矩,原是指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后来,“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就是“规矩”,一般指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我们所说规矩就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矩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矩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分别简称《党章》、《准则》和《条例》)是我们党为党员干部规定出来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矩。党员干部要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列,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强化党纪党规学习,树立强烈的规矩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始终以《党章》、《准则》、《条例》规范自己的行为。

党员干部守规矩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强调党员干部个人权利与党内法规边界的界定,其中《党章》、《准则》和《条例》已经超越党员的地位和身份,成为所有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刚性规矩。因此,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规矩意识。规矩意识不会凭空产生,强化党员干部的规矩意识离不开思想教育和对党纪党规的学习内化。我们在党员干部中强调“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就是要把学习教育、思想武装作为突破口,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成果,促使党员干部时刻用《党章》、《准则》和《条例》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刚性约束,全民守法越来越成为公民的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党规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党员干部来讲,《党章》就是一部“大法”,《准则》就是一面“镜子”,《条例》就是一把“利剑”。因此,按“规矩”办事不仅是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义务。时下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规矩意识,认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翻围墙”、“抄近路”甚至“闯红灯”都不是问题,热衷于“打擦边球”、搞“下不为例”。这样的结果,就算出发点是好的,目的也达成了,但党纪党规的权威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变得形同虚设,更为严重的是它背离了我们党的宗旨和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需要严明党的纪律,更需要靠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对规矩的忠诚、对党纪的尊重。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党员干部只有认真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会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责任,才能加强道德修养,才能“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

学党章目的是修党性,学准则目的是正党风,学条例目的是守党纪,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加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根本要素。学党章是前提,学好党章可以提高修党性、守党纪、正党风的自觉性。修党性是根本,党员干部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强可以自觉摒弃各种不良作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守党纪是保证,党的纪律是党员的行为规范,起到警示和惩戒的作用。正党风是目的,党员对党章的学习、党性的修养、党纪的遵守最终都要通过优良的作风和高尚的道德体现出来。因此,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学党章、学准则、学条例”的活动,全面掌握《党章》、《准则》和《条例》的基本内容,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做学习、遵守和维护党纪法规的模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27/7993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