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熏腊肉致雾霾”的尴尬如何解?
2015年01月27日 14:43
【事件介绍】
四川达州元旦期间空气污染严重,环保局排查称源头为熏腊肉
“达州市环保局、通川区环保局执法人员排查达州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源头,发现熏腊肉成了现在达州空气质量差的主要诱因”。报道一出,网友纷纷吐槽:“每一座城市的雾霾都有自己的味道,达州的是腊肉味”。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是如何得出的呢?平时达州市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来自于扬尘、机动车和企业等,但近段时间,熏制腊肉对空气造成的污染非常突出,“全城都是熏腊肉的味”。
全市超9成市民熏腊肉
据环保部网站数据,假日期间,达州市空气质量指数持续攀升,截止1月4日零时,达州市AQI(空气质量指数)为346,属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在此前的1月2日,达州市AQI高达384。
据达州日报报道,经达州市环保局执法人员排查,该地的工地几乎全部停工,工业污染也实行了达标排放,引起达州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的源头就是熏腊肉,其次是汽车尾气。
达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办公室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达州市民一直有在春节前熏制腊肉的传统,冬腊月时,家家户户都要熏制腊肉准备过年。“有的不熏,但至少99%的家庭都会熏”。
“比如在我们这的凤凰山,从山脚到山顶,到处都是熏腊肉的,我们只能劝大家不要熏,可是没用”,李姓工作人员描述,“大多数人还是表示理解,劝导后就不熏了,可有的你一走,他们又开始熏。你到了山顶,山脚了又开始了;你到了山脚,山顶的又开始熏了”。
当地市民介绍称,熏制腊肉先得搭建一个相对封闭的炉灶,将肉悬挂于炉灶内,点燃松柏树枝叶后,尽量不产生明火,只需要松柏树枝叶形成的浓烟熏制,数小时即成。“当地人就是要的那种烟熏味,不需要将肉烤熟”。
谢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你要是来了就知道,每年这段时间,全城都是熏腊肉的味道,一到晚上更严重”。他表示平时达州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来自企业、汽车的排放,但每年的这个时候,空气污染指数就会突然攀高,主要与熏制腊肉有关。所以,说熏制腊肉是近期的主要污染物并不足奇。
熏腊肉污染空气是真的吗?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集意见。该份修订草案在去年12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审议。
该修订草案中第九十四条第三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政府禁止的区域内露天烧烤食品或者为露天烧烤食品提供场地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烧烤工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处2000元以下罚款。
露天烧烤、熏制腊肉对环境污染到底如何?据《中国环境报》之前的报道,露天烧烤如果使用的燃料是木炭或焦炭,会产生大量的煤烟、煤渣、煤灰,对空气产生污染。此外,掉在燃料中的油脂、肉渣、调味品等在燃烧时也产生污染。烧烤烟气中会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苯并芘等有毒有害物质。
不过,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宋国君此前告诉记者,烧烤产生的VOC(任何能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并不是直接污染物,而是在光的作用下,和氮氧化物结合后形成臭氧,成为污染物。
重庆治理雾霾叫停烟熏腊肉柴火鸡
从重庆市环保局获悉,为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从1月20日起,市环保局会同市政、公安、工商、规划、食药监等市级部门,和主城各区人民政府一起,开展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专项工作。
市环保局表示,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燃用高污染燃料产生大量烟尘和粉尘,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对广大市民健康造成危害。市环保局近期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PM2.5来源解析显示,生活污染在PM2.5中占比由10%上升为16%。重庆晚报连日报道显示,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及数千口柴火鸡土灶燃用柴火等高污染燃料是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市环保局表示,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燃用高污染燃料进行柴火鸡等餐饮经营行为,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本次集中整治的任务是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全部区域、都市功能拓展区的城市规划建成区所在的行政区域内,全面制止户外和室内烟熏腊肉、露天焚烧等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所有柴火鸡餐饮经营者立即停止使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专项整治实行属地负责制。有关市级部门要根据职能职责制定工作规范、加强过程监督和指导,督促各区政府重点整治居民集中区、主要交通干线、环境敏感点、重要公共场所、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烟熏腊肉、露天焚烧、柴火鸡餐饮等违法违规行为。
熏制腊肉的“雾霾”中,谁“醉”了
过年吃腊肉是四川的一个传统习俗,在达州,腊月时,超过9成的市民都要熏制腊肉准备过年。熏制腊肉对空气污染到底有没有影响?答案是肯定的。但熏腊肉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么?结论必须要慎之又慎。
在环保志愿者的眼里,熏腊肉造成空气污染的结论有些可笑。他们连续3天走访了10多个腊肉熏制点,使用专业仪器检测PM2.5,结果显示,单个腊肉熏制点影响范围相当有限,基本上不超过50米。环保志愿者的空气检测结果是不是足够权威,有待论证。但至少,他们也是一种认真审慎的态度来寻找当地PM2.5的主要污染源。但在当地环保执法者的眼里,平时达州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和来自企业、汽车的排放,但一到腊肉熏制季,空气污染指数就会突然攀高,显然是与熏制腊肉有关。
在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当下,任何和雾霾相关的事物都会变得面目可憎。雾霾的污染源到底是什么,哪种成分占的比重更高?目前尚没有完全统一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人们日常早已习惯的生活方式和雾霾发生关系时,总会震荡舆论场。熏制腊肉本是一种传统习俗,至于熏制过程熏制方式是不是足够环保足够文明,似乎已不是那么重要。当传统习俗的“美”和一种“恶”发生关联时,一下子“醉”了善于调侃的网友,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一定程度上都会造成空气污染,但不能说所有的生产生活都是PM2.5的罪魁祸首。熏制腊肉所带来的污染,到底多大程度上影响了PM2.5指数的攀升,是个科学问题,容不得“娱乐化消解”。如果说环保志愿者的测试未必客观权威,那么官方环保部门更应全方位测试检测,或者为“熏制腊肉”正名,或者为公众普及“熏制腊肉”所带来污染的知识普及。如果只是简单靠推测得出“熏制腊肉是PM2.5的罪魁祸首”,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当然也难以服众。在弥漫着腊肉味的雾霾中,到底谁在沉“醉”?确实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空气重度污染都怪“熏制腊肉”?
尽管当地一些媒体人士和志愿者通过多种实地检验,证明这里的熏制腊肉实际上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但当地政府部门的官员尤其是环保部门,还是强调熏制腊肉是造成空气重度污染的“罪魁祸首”。我们不否定当地利用传统工艺熏制腊肉会产生很大的烟雾,但这样的工艺在当地少说也有数百年的历史,年年如此,为何过去从来没有形成污染,今年竟然导致PM2.5都上升了?
PM2.5上升,空气重度污染,雾霾天气,这之间的因果关系早已有定论,更用不着怀疑,但是现在不少地方一遇到空气重度污染,老百姓怨声载道的时候,就会冒出许多新鲜的解释。从早些年的奶牛放屁,到后来的火锅污染、饭店油烟,以至于现在的熏制腊肉,似乎这一切与污染企业、尾气排放、工地粉尘等都没关系,全都是老百姓自己在“自作自受”。如果这些话都是出自于民间的茶余饭后,可以不以为然。但偏偏这些结论都是出自于政府官员,甚至于政府管理部门,这就远不是笑话了。
放着眼前的科学事实不理不睬,而把全部责任都“赖”在老百姓身上,这已不仅仅是在推卸责任,更是在误导社会和转移矛盾。PM2.5上升,空气污染严重,对群众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这些责任本在政府官员,特别是在主管部门的身上,他们应该承担责任,更必须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是现在有关部门摇身一变,却把原因和问题都推在了老百姓身上。老百姓要过年,不能不熏制腊肉。将熏制腊肉定性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老百姓只能够“怨自己”,当事官员们完全可以“没事偷着乐”了。
民间有一句粗鲁的俗话:屙不下来屎怨茅坑。本来问题和责任都在自己身上,自己应该反省和检查,更要努力的工作。现在却为了推卸责任逃避问题,把一切都推在了无辜者的身上,这是一种“临阵脱逃”,更是一种卑鄙和无耻。把空气重度污染归结于熏制腊肉问题上,不仅是在侮辱群众的智商,更是在透支政府的公信力。
【启示与思考】
“空气污染是熏腊肉造成的”,这个理由让人听得也是醉了。由于制作方法独特,熏制腊肉、香肠等都是用树枝或木柴手工烤制,确实会产生一定的烟雾,增加PM2.5含量,成为空气污染源之一。但是,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将重度空气污染归咎于熏腊肉,就难以令人信服,反而有逃避治理污染责任的嫌疑。
面对连续的重度污染天气,群众当然期待官方能够有个解释,期待解释的实质是期待能够有的放矢、采取对策,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类似的重度污染天气,求得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然而,将罪魁祸首归结为熏制腊肉,首先会在常理上让群众难以接受,因为熏制腊肉是几千年的传统,而重度污染天气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其次,熏制腊肉是群众的日常生活习俗,简单将罪魁祸首归结为熏制腊肉,则让群众在情感上难以接受,言外之意似乎在说,重度污染天气是群众“自作孽”,属于典型的推卸责任、不想作为。
治理空气污染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发生严重污染天气,就应找出导致污染的因素,通过科学测量评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而非空口说白话,拿“替罪羊”遮掩污染真相。
相关部门应深思,正本清源。既要抓住导致雾霾产生的主要祸首,又要找准防治雾霾的主要方向,更要以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的态度和举措,真正打好防治雾霾的“攻坚战”。而不是如此弃兵保马、胡乱作为,甚至让“熏腊肉导致雾霾”论影响视听、左右用以防治真雾霾的公权力。
虽然,改善空气质量、防治雾霾问题仅靠政府是不行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少开一天车、少放一只烟花爆竹、规模性的制造柴火鸡和烟熏腊肉尽量多用清洁能源,等等。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排污、机动车尾气、施工扬尘等这些产生雾霾的主要祸首的严格治理和规范管理。否则,仅靠叫停烟熏腊肉来防治雾霾,也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27/7996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