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法治经纬

对待频出的“打医”事件应零容忍

2015年01月28日 15:43

 

 

【事件介绍】

公安部副部长批示殴打女护士案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就护士被打流产案作出批示,要求四川省公安厅加强督办,迅速查明事实,坚决依法严惩。据当地消息称,三名醉酒男子目前1人刑拘1人被控1人潜逃。

1月14日21时40分左右,三名酒醉男子到四川泸州市古蔺县人民医院就医,听护士说“医生在忙”时,便将已有两个多月身孕的护士打倒在地,致该护士流产。同时被打的还有一名医生,社会影响恶劣。

酒醉男子打伤怀孕护士

对今年26岁,住院部脑外科的护士王婷来说,这事儿一辈子都难以忘记。14日21时40分左右,王婷办好交接班后一个人在护士站,医生与其他护士都到病房查房去了,她正准备下班,这时来了三名男子。

“三人浑身酒气,其中一名50多岁的外地男子眼部有摔伤,一来就喊要医生”。于是王婷急忙对三男子解释说,“医生正在忙,马上就来”。一般来说,除了急诊病人,都会很理解地等待医生的到来。可这三名男子,情绪却越来越激动。

王婷说,“没想到那三名男子不但不听劝说,反而破口大骂起来。”

“我们这里是脑外科,你受伤的部位是眼部,我先带你们去五官科检查。”王婷试图劝说三名男子离开。但让王婷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人过来把王婷推倒在地。

此时,医生与其他护士赶忙过来劝阻。但三名男子情绪却更加激动,又将王婷第二次打倒在地,同时受伤的还有一名医生。三名男子又打又闹,现场一片混乱。当晚,有两个多月身孕的王婷腹部疼痛,经过检查,胎心停止跳动,不得不进行流产手术。

案件获公安部副部长批示

正在医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王婷告诉记者:“三名男子分别是20多岁、30多岁和50多岁。其中50多岁的男子姓徐,江苏人。当时把我打了后,还声称‘我有钱,你医就是’。

古蔺县人民医院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相信警方会依法办案,严惩凶手,还一个安宁的就医环境。”并称,警方已经进入调查中。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就此案作出批示,要求四川省公安厅加强督办,迅速查明事实,坚决依法严惩。目前,警方正开展调查。

 

谁为“白衣天使”的安全保驾护航?

病人走进医院的时候提心吊胆,医生看病的时候如履薄冰,这不是健康的医疗环境。一起起的暴力冲突,医生无力承受,患者也不应承受。医患关系的交恶,多是出自患者对医生诊治过程或治疗结果的不满,信息的不对称又让他们在知情权方面处于弱势,若是再没有合理的诉求渠道,就很可能让事情走向极端。对医生、对医院、对医患纠纷处理制度的不信任,累加起来,造成了很多患者难以排解的焦虑。当这种焦虑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很可能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转化为赤裸裸的暴力。只不过,这样的发泄,不仅于事无补,还会雪上加霜。

信任之墙轰然倒塌,难以重筑。因为医疗环境不会一下子改变。每个患者都希望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可医疗资源相对于庞大的就医人口而言,却是那么的稀缺。据测算,一个好医生,一天会接诊七八十名患者,他们花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六分钟。你还指望这个医生对这七八十人都面带微笑?医生也是人,也会不耐烦。某些时候,医生都没力气笑了,或者没精力详细解释了,可病人会觉得医生冷漠,觉得医生不负责任,医患矛盾就此滋生。在一些大医院,门诊窗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有多长的队伍,就有多大的抱怨。在焦灼的等待中,患者或多或少的带了点情绪,一有机会就会爆发。

医生身伤,无力再救治患者;医生心伤,则整个行业都受到重创。试想,如果医生纷纷离职,你还能找谁看病;如果医生不得不选择开更多检查,甚至都选择保守治疗,以规避自己可能承担的风险,最终遭罪的不还是患者?当然,医患之间信任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医生需要自律,患者也需要体谅,更重要的是,如何保证患者和医生双方的基本权益?谁又来为“白衣天使”的安全保驾护航?这才是核心问题。

打医行为就应该严惩不贷

醉酒男子进医院看病,因为女护士一句“医生正在忙”便大大出手将怀孕两个多月的女医生打到在地,至该护士流产。这确实是人神共愤的事件,可耻至极。更让人难以泄愤的是,动手打人的一名男子还声称“我有钱,你医就是”,难道有钱就该“任性”,就可以打人,就可以把人打到流产吗?

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小疾病入院治疗的现象增多,由于国内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医疗力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医闹”事件呈高发、频发态势。但是不管怎样,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救人,在所有病人权利平等的基础上,医生眼里也有轻重缓急之分。所有的就医者都认为自己是最严重的病人,一到医院就希望马上得到治疗,甚至与医生发生争执,严重者出手伤人、聚集医院闹事。这类“就医者欺压救人者”的情况实不该出现。

前不久报道一名副局长送的母亲到医院治疗,因为医院需要协调医疗器材,该名副局长便出手扇了女医生耳光,那是“有权就是任性”。如今该名打人的男子是“有钱就是任性”。不管是有权还是有钱,中国公民人人平等,应该要学会彼此尊重、相互谅解。在依法治国的主旋律下,没有任何人因为有钱就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待频频出现的“打医”事件,相关主管部门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针对本次案件,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相信能够严惩打人者,还受害医生一个公道。但同时医院也应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一方面,医院应该多教育和引导义务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倡导“微笑服务”,拉近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氛围;另一方面,医院也应该增加安保力量,加大对医院所有区域特别是门诊和护士台的巡查力度,为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应该受人尊敬。“打医”行为就应该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启示与思考】

众所周知,医务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有的医生为了救治病人连续奋战在手术台上,最后积劳成疾,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有的医生视病人为自己的亲人,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这些白衣天使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守护神,理应赢得全社会的关心和认可。

现如今,在部分地区,医患关系的确有些微妙,医患冲突在全社会也时有发生。不可否认,部分黑心的医生唯利是图,忘记了治病救人的职责,满脑子的金钱和功利,但这并不能成为患者随意殴打医务工作者的借口。试想,假如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谁又能来保证病人的生命健康呢。

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是医患沟通的基础,而理解和倾听是缩短距离感、建立医患间有效沟通的有效方式。在医患沟通中,医者既要学会做患者的“朋友”,又要做患者的“健康顾问”。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融洽医患关系,达到有效沟通。

言及于此,笔者疾呼:有关部门要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医疗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纳入体制改革之中,对于那些无故使用暴力手段威胁医务工作人员安全的行为要严加惩处,使其付出惨痛的代价。唯有此,才能确保医疗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才能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才能保障患者的医疗救治,从而真正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28/8003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