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大妈拆迁队”的横空出世应如何看待?

2015年01月30日 14:58

 

 

【事件介绍】

河南商丘大妈拆迁队 泼妇骂街式拆迁脸红了谁

大妈不仅能买黄金,跳广场舞,甚至还能当拆迁队。近日,网上就出现一则河南商丘大妈拆迁队视频。视频显示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大妈拆迁队”屡屡“助力”拆迁。有知情人点破其中奥秘,河南商丘大妈拆迁队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拆迁中行为过激,打、骂、闹事撒泼,即使民警去了,又能怎样?有网友表示,竟有人能够想到把大妈组织成一只拆迁队,实在可恨。据悉当地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具体情况尚未透露。

1月21日,记者采访获悉,网曝拆迁房屋位于柘城县春水路北侧、西环路东侧,邵园乡原联社家属区,面积约180平方米。2014年11月30日凌晨,在尚未达成房屋拆迁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屋中住户被强行带离,房屋遭遇强拆,财物被掩埋毁坏。之后,房屋主人在废墟上搭建简易房,暂时居住。2015年1月7日凌晨,“大妈拆迁队”突至,骚扰住户,强力破坏门窗,之后,钩机将简易房拆毁。寒夜里六旬房主在废墟中蜷缩并无奈报警,警方当场查扣钩机。

“‘大妈拆迁队’有近20人,都是中年妇女,她们被别有用心的人组织起来,一人200元钱,参与拆迁。”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称,“大妈拆迁队”已经多次参与当地拆迁,几次都对被拆迁户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

另一名张姓知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这些大妈普遍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拆迁中行为过激,打、骂、闹事撒泼,即使民警去了,又能怎样?

在多地大妈都大跳广场舞健身时,难道柘城县的部分大妈真的被利用起来进行拆迁?对此记者多方求证。柘城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齐广修称,还没听说这个事,需要进行了解。

“这个事,我们已经立案查了,正在调查。不过具体情况不便透露。”柘城县邵园乡派出所所长陈建伟表示。

大妈拆迁,警察没辙?

据知情人称,这些大妈们被人组织起来参与拆迁,每人每次可获200元报酬,在“大妈拆迁队”参与的当地拆迁中,大妈们通过打、骂、闹事撒泼,已经多次对拆迁户造成不同程序的身体伤害。房子被拆家人受伤害,如此激烈的冲突,拆迁户肯定是报了警的,但从结果来看,警察也照例是没有来的。

有知情者对警察表示了同情,因为他认为这些大妈们“普遍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拆迁中行为过激”,所以,“即使民警去了,又能怎样”。很显然,但凡有点法律意识,但凡有点素质,给再多的钱也是不会去干这种既丢人现眼又伤天害理的事情的。可是,这些大妈们偏偏去干了。文化程度没办法短期内得到提高,但法律意识却是可以提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她们尝尝“法律意识淡薄”的苦头。这苦头,需要警察来给。可是,警察没来。

为什么面对参与拆迁并且对被拆迁户造成伤害的大妈,警察没来呢?难道是因为男警察们在女性面前不好意思,有些“好男不跟女斗”的思想,面对大妈下不去手?恐怕不是。因为,至少在扫黄行动中,面对穿着暴露的涉嫌卖淫的女性,男警察们也未曾退缩过——况且警察队伍中也有女警察。

不管参与暴力拆迁的是大妈还是大爷,当他们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时,当他们正在对他人财产权进行侵害时,他们就是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执法者,警察就有权力且有义务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说到底,这不是男人对女人的战争,而是执法者对违法者的战争。如果没有采取行动,绝不是男人怕了女人,而是执法者纵容了违法者。这种纵容,往轻了说是失职,往重了说是有意放纵甚至是沆瀣一气。

 

在各地时有发生的暴力拆迁事件中,至少是在拆迁行为发生过程中,少有警察的身影。很多时候,无论拆迁户打多少次报警电话,警察都不会出现,但当拆迁户起身反抗威胁到拆迁者安全时,警察却又会适时地出现。这种巧合,是很难用通常的理由说得通的。

从动用以地痞、恶霸和涉黑团伙成员为主者参与的暴力拆迁,到以某些艾滋病人、大妈等参与的恫吓、骚扰式拆迁,拆迁的暴力程度有降低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打黑除恶工作确实取得很大成效,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一些人的道德、法律底线在逐渐降低。也或者是,社会上原本就不乏这样的以出卖自己的人格为生的人。不变的是,很多地方的警方面对此类现象仍然在装作毫不知情或束手无措的样子,靠卖萌推卸责任。当地警方称已经立案调查,不知道会给出个什么样的调查结果。反正,种种迹象表明,好好查一查当地警方与开发商的关系才是对付拆迁大妈们的最佳方法。

大妈拆迁队背后有谁在撑腰

近几年来,大妈真的很忙,忙着跳广场舞,忙着抢购黄金等等,这次又加入了拆迁队,本来可以安享好时光的大妈们,却不安于平静的生活,怒刷着存在感。所以,现在的舆论界,大妈们成了一个新的标签,大妈这个词,有些变了味儿。

根据报到得知,“‘大妈拆迁队’,有近20人,都是中年妇女,她们被别有用心的人组织起来,一人200元钱,参与拆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称,“大妈拆迁队”已经多次参与当地拆迁,几次都对被拆迁户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另一位张姓知情人士一语道破玄机:这些大妈普遍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拆迁中行为过激,打、骂,闹事撒泼,即使民警去了,又能怎样?

组建拆迁队的人,估计是利用了大妈们普遍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的特质,知道人们对于撒泼耍赖的大妈是无可奈何的,于是别有用心地组建了“大妈拆迁队”。拆迁大妈们为拆迁工资“奔走效劳”,不仅领着200元的薪水,还能在茶余饭后有了些消遣。组建拆迁队的人和大妈们,不可谓不“两全其美”。

可是,“大妈拆迁队”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大妈们打骂、撒泼,真的能平息拆迁难题吗?在笔者看来,这恰恰可能会适得其反。不恰当的拆迁方式往往会激化拆迁方和被拆者的矛盾,造成拆迁问题更加复杂。这不仅会影响被拆迁户的身心健康,也会对被利用的大妈们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来说,这可能会使当地政府与被拆迁户的关系更加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诚然,“大妈拆迁队”促使大妈成为了“众矢之的”,但是我们更应该问责“大妈拆迁队”的发起者,那些为“大妈们拆迁队”撑腰的人,我们期待问题的进一步调查和解决。

拆迁问题可谓是个世界难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考验着国家和政府的智慧。一个有智慧、为民服务的政府,会不断完善和规范拆迁制度,不断修正处理问题的手段,促使被拆迁者和拆迁者二者利益最大化。我们期待拆迁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地解决,但是,绝不能剑走偏锋,不能让类似“艾滋病拆迁队”“大妈拆迁队”成为拆迁的主力军,如若这样,房子可能拆了,但是,民心也可能倒下了。

大妈拆迁队何时才能住手

“大妈拆迁队”屡屡“助力”拆迁,让人想起前不久河南南阳出现的“艾滋病拆迁队”,无良房地产公司组织6名艾滋病患者组成“艾滋病拆迁队”,对小区居民进行威胁拆迁,并扬言不搬迁就感染你。

拆迁界频现馊主意、出损招,一次次挑战网友的敏感的神经和承受底线。不难看出,各种奇葩功能拆迁队尽管丑态百出,究其本质不过是为了谋求利益上演的“暴力拆迁”。征地建设往往伴随暴力拆迁,深究房地产开发种种拆迁乱象产生的原因,动用奇葩拆迁队,不管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大妈,还是社会弱势群体艾滋病人,违法成本低,与开发商最终获取的暴利相比,铤而走险是一件“划算”的买卖。而且相关部门监管不完善,部分官员为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甚至个人政绩,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无良开发商的嚣张气焰。

用制造矛盾来化解矛盾,必然引发更大的麻烦。因此,对症下药才是当前阶段让“奇葩拆迁队助拆”及时住手的杀手锏。《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已经给出明文规定,接下来需要相关部门严格实施监督管理,确保法律不打折扣。相关部门既要对本地区贯彻落实征地拆迁制度规定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取得实效;又要对违反规定强拆、蛮拆的开发商依法处理,并追究相关单位的责任;同时要着力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征地拆迁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拆迁固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不乏过分要求、蛮不讲理的“钉子户”,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胡作非为、暴力拆迁。笔者认为,如果开发商把雇佣各种奇葩拆迁队的心思,花在寻找合理安置拆迁户的好点子上,相关部门把力量倾斜到维护拆迁户的合法利益这边,“奇葩拆迁队”这一畸形队伍就能及早终结。

大妈拆迁凸显法治环境恶劣

每个大妈200元钱,被人当了枪使,对于这种人民群众斗群众的奇葩之事,很多网友表示拍案惊奇。更有人表示,本已因广场狂舞遭遇形象危机的大妈们,再次将晚年的节操拉低了一格。

将大妈拆迁队扯到中国大妈这个群体身上,无疑是一棍子撂倒了一大片。充当强拆人肉的大妈,其实跟那些艾滋病拆迁队成员一样,不过是受人指使。真正应该指责的,则是利用弱势群体对抗弱势群体的幕后指使。

柘城县警方有关负责人说了句很含蓄的话,“那个拆迁户是个老困难户,也是钉子户,事情比较绞缠,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对付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的人,最强大的利器是什么?当然是一两句话更说不清楚的。这场闹剧的幕后指使者,正是这么干的。具备骂战吵得死人、口水喷得湿人、撒泼吓得住人,并且200元钱就能动心、抄家伙说上就上的,都在这支神奇的拆迁队伍里报到了。不是这里的大妈太出类,只能说明这幕后的指挥太拔萃。

不管是之前的艾滋病患者,还是为区区200元就甘愿血拼的大妈,当地相关利益方将他们组织起来对付另一个群体,其实是将原本依法可以处理的矛盾冲突,转移到了两个群体之间的相互对抗和冲突之中,这种恶意制造社会矛盾的卑劣手法,竟然能被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并且在拆迁队伍中常换常新,着实是刺伤了法治的眼睛。

艾滋病拆迁队和大妈拆迁队,这种公然挑逗法律底线的拆迁方式,能够层出不尽,至少说明有些地方对于拆迁的法治底线,让人不敢期待。

大妈拆迁队能够在艾滋病拆迁队震惊全国之后依然拉起队伍,并且打得响、战得胜,并不是大妈们战斗力爆表,也不是幕后的组织者智商了得,而是有些地方的法治环境太奇葩。

【启示与思考】

从“艾滋拆迁队”到“大妈拆迁队”,本质上仍是一种软暴力。它区别于那些以肢体暴力伤害被拆迁户的行为,但执意要进行的征收和入侵仍在进行,甚至软性的暴力更让人无法反抗,进而一次次地重复发生。正因如此,对于“大妈拆迁队”,在不过度聚焦“大妈”之外,真正要问的是:为何原本可以多些耐心的拆迁,再次成为众目睽睽下的恐吓?

“大妈拆迁队”的负效应显而易见;一些人追求的,也正是这种负效应。因为,“负”是针对破坏法治和损害被拆迁人权益而言的,对他们,效应则是“正”的。法治社会,不该有“大妈拆迁队”的生存空间。但“不该有”的事情,却在现实中真切地发生了,重要原因在于组织大妈的人号准了执法机关“法不责众”的脉。以撒泼打诨的方式参与不该介入的拆迁,当属滋事;将人打伤,更涉嫌故意伤害。如果执法机关能严格执法,“大妈拆迁队”怎么可能有“多次参与拆迁”的机会?但到目前为止,无论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毫发无损。

应该说,我们从不缺乏对于强力拆迁的约束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就明确规定,不得采取暴力、威胁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如果说“大妈拆迁队”表达出熟悉的拆迁故事,那么它展示出的仍是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被漠视,以至于拆迁中的暴力和威胁因子挥之不去?不错,就拆迁事项整体而言,我们正处于一种向好和法规完善的进程中,也一直在说要让拆迁行为回归到法治轨道,但假若法律不被信仰又如何?现实只能是触目惊心的。

大妈拆迁队能够在艾滋病拆迁队震惊全国之后依然拉起队伍,并且打得响、战得胜,并不是大妈们战斗力爆表,也不是幕后的组织者智商了得,而是有些地方的法治环境太奇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130/8007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