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广西:浅探职业农民队伍建设问题
2015年02月03日 09:29
职业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中央高度重视培育职业农民,将之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广西是农业大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新生代农民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广西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坚持政府主导,搞好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为加快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一、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经验
发达国家从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培训体系、建立资格准入制度、加大农业补贴、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吸引人才扎根农业等方面,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美国于2012年在农业法草案中明确提出加快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发展农业教育和加强培训,大力提高职业农民从业能力;切实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增加对职业农民吸引力;调整农业补贴政策,让更多职业农民受惠;设立农业专项贷款并增加授信额度,满足职业农民资金需求等政策措施。法国颁布了《农业教育指导法案》,在全国专门建立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学校,从事农业人才的培养,并确立公私共办农业教育体系。同时,法国政府非常重视职业农民资格准入,职业农民获颁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农业领域不同岗位工作。韩国政府积极为培育职业农民提供政策保障,提出农民接班人申请制度,对农业后继者提供2000~5000万韩元的资金援助(相当于2~5万美元),年息5%,5~10年内偿还;对专业农户提供2300万~1亿韩元的资金援助,年息4.5%,4~7年内偿还,规模经营户可延长至20年内偿还。日本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扶持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长年有计划招收农业、畜牧、园艺等方面的学生,鼓励和培养其成为扎根农村、志愿务农的高素质职业生产经营者。我国越来越重视培育和构建职业农民队伍,2012年8月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4年又在部分省市县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初步明确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一些省也进行了有效探索,比如,甘肃省对职业农民培育开展“四扶持”政策,即:从项目上扶持,把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牛羊大县建设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重点向职业农民培育倾斜;从资金上扶持,对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土地规模经营流入大户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奖励补贴;从融资上扶持,采取贷款贴息和加大农业保险的方式,扶持扩大生产规模;从服务上扶持,对重点培育的职业农民实行农技人员一对一“保姆式”技术指导和跟进服务。
二、广西职业农民队伍发展的特点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创新和发展,广西许多农民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逐渐成为职业农民,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为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提供了平台。2014年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160家,总数达到1.8552万家,农民合作社从业人员从2008年的23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6万人,带动223万周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合作社生产经营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从4430元增至8150元,增长84%。全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04家,解决30万农民就业,带动524万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户均增收2516元。在农产品供给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也催生一大批农村经纪人,推动产销规模经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协会等平台,既降低了交易成本,规避了市场风险,又解决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组织化水平。
二是土地加快流转和规模经营,为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发展提供了支撑。2014年全区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678万亩,占全区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0.4%,涉及农户21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7%。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旧有生产管理模式的改造,推动了农民职业化。比如,近年来,华润百色希望小镇成功实施土地流转1337亩,农民每年除有每亩1500~2800元的流转土地租金收入外,还通过在合作社务工领到每月1200~1500元不等的工资,年底还能从自己入股的专业合作社领到分红,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双收益,极大地促进了农民职业化。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为职业农民提高创业和就业能力创造条件。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全区各级农业部门每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咨询、培训、推广服务300多万人次,2011~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民阳光工程培训资金1.55亿元,培训农民32.93万人。通过教育培训以及推进农机服务、降低准入门槛等政策扶持方式,大力支持、引导职业农民利用自身优势,兴办农业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创业和带动其他农民就业。
四是全区职业农民队伍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很大部分农民由于年纪大、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要求;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缺乏前瞻性和危机感,组织协作能力差,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业种养大户只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大部分农民仍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取得一种以上资格证书的职业农民较少;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职责不够明确,多头管理,重复培训,浪费资源,难以形成整体效应。
三、广西加快发展职业农民队伍的路径探索
随着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广西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快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第一,坚持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统筹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级政府要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把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农业、扶贫、人社、教育等部门要牵头做好组织推动、系统培训、政策扶持等整体设计工作,对吸纳和培育职业农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二,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职业农民创业和就业能力。大规模开展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探索涉农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推行普及性、引导性培训,开展符合农民生产实际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和培训对象范围,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升。适应产业需求,以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骨干人员以及各类农业生产、经营和技能服务人才为重点,开展较高层次的专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在中高职院校培育一批涉农专业人才,积极扶持和构建大学生涉农创业孵化平台,吸引具有涉农专业背景和工作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志愿务农,优化职业农民队伍结构。
第三,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加快职业农民队伍发展步伐。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市场活力,鼓励和吸引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能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组织,以产业集群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组织为载体,加快吸纳职业农民参与合作,促进农业产业化与职业农民培育良性互动。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在“依法、自愿、有偿、平等协商”的原则下,规范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发展,使传统农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农民。
第四,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职业农民发展的良好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和科技装备条件,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建立农业技术专业服务交易平台,实现技术、资源成果共享。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宣传报道,形成“农业潜力大、农民有奔头”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蔡畅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3/8010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