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晒“让座照片”是对善行的温情传递

2015年02月03日 10:28

 

【事件介绍】

 

七旬老人晒五十九张让座者照片走红网络

屠婆婆的记录,始于去年5月14日。“那天刚上车,坐在前排的一个20出头女孩就主动让座。我看她拿着不少东西,怪不好意思的,就提出拍照留念。”屠婆婆说,当时并没想到拍照后能做什么,只不过“挺受感动,想记录下来。”

这一记录,就延续到了现在。在屠婆婆电脑的“让座人”文件夹里,一张张“笑脸照”按照拍摄时间整齐排列。这些照片,谈不上拍摄技巧,也难说精美,甚至有些还模糊不清,但那些灿烂的笑容却有足够强大的冲击力,让人瞬间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情。

对于这些照片,屠婆婆视若珍宝

“这是5月26日,我去光谷接孙子,在地铁上这位小姑娘给我让座;这是9月8日,我和老伴去汉口同事家,回来的路上一对小情侣给让座……”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屠婆婆时常点开照片欣赏,回想当时情景。

在屠婆婆的“让座人”相册中,有20岁左右的学生,也有三四十岁的上班族,甚至还有头发灰白的大妈。

“谢谢你,小姑娘!我来给你拍张照片好不好?留个纪念。”2014年12月30日,记者跟着屠婆婆去光谷接孙子放学,在地铁上,家住武汉江夏区的王炜红给屠婆婆让了座,谁知王炜红6岁的女儿马上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妈妈。经同意,屠婆婆拍下小女孩略显羞涩的笑容。

屠婆婆公开照片的行动,让细小善意在市民心中播撒发芽,引发广泛讨论。“没想到自己给老人让个座,能得到这么多网友的肯定,心里非常温暖。”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大三学生余杭琪在网上看到自己的照片,感觉很意外。但也有时给老人让座之后,对方一点儿感谢的意思都没有,让人心塞。更有网友说,曾有过不给老人让座被责骂的经历。

对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因让座与否而产生纠纷的事件,屠婆婆自有看法:“让座是种美德而不是义务。我们呼吁尊老爱幼,但不能强制,老年人强行要求年轻人让座,是不对的,是为老不尊。”

点滴小善 润泽心田

“笑脸照”在网上的反响如此热烈,连拍摄者屠礼华都自言“惊呆了”,记者前去采访时,她还在怀疑公众是否反应过度。她的原意,不过是想借媒体之手,对让座人稍表谢意而已。

近几年来,我们听闻太多折射社会冷漠症的故事,陌生人社会里,人们仿佛早就不相信“互救互助互信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道德信条。单是公交抢座斗殴的事件,就曾多次见诸报端,更遑论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悲剧。由此看来,公众并未反应过度。日常的友善所传达的温情,在一些人那里是种久违的温暖。

实际上,守望相助、温情友善的主流价值追求仍然深埋在每个人心中。正因如此,建立在人与人互助互信基础上拍摄的“笑脸”才激起广大网友的共鸣。增进社会文明,不仅在于街头小巷处处可见的文明标语,更在于点滴小善的默默催化。日常的善行,恰似润物细无声的道德春雨,在无意间滋润文明的种子,引人向善……

 

每一张“让座照”都是对爱的回应

让座是一个让社会纠结的话题,这边是老人期待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够为老人让座,那边却是年轻人抱怨老人不理解不体谅,两者的分歧导致了诸多的矛盾。在现实中,并非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像“婆婆拍客”那样善待让座者,对让座者心存感激。有的老人见到年轻人让座,一点表示都没有,甚至看也不看一眼。更让人寒心的是,还有老人对年轻人让座迟了抱怨。

其实,年轻人有时候不让座,绝非道德水准差,而往往是因为太累或是患病。据报道,青岛女孩小张因为中暑在医院打完吊瓶,靠在车座上闭目养神,可是车内的一个老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没有教养,看到老人上车,赶紧装作睡觉。”这让小张坐如针毡,起来让座,结果老人坐下后非但没有说谢谢,反而时不时地向小张翻白眼。很难想象,小张下次还能再让座吗?

让座是美德,而被让座后,表达谢意,也同样是美德。主动让座者并非为了受座者一句“谢谢”,然而,老人接受了让座是否表达谢意,其效果却完全不同,况且,表达谢意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社会和谐的表现。每一张“让座照”都是对爱的回应,爱的回应越猛烈,让座越能够散发浓浓的爱意。

“让座照片”传递善心火种

“让座照片”走红是一个偶然事件,因为除了记者外,很少有人会记录让座者的镜头,更遑论是坚持半年之久的70岁高龄的老人,因此也就立刻受到了关注。而“让座照片”走红也是必然的,皆因各方对让座的争议非常激烈,各地也时有曝光各种让座纠纷、抢座事件,每次都会掀起一次舆论热潮。“让座照片”的独特性,晒出的是让座的另一个维度。

从“让座照片”所记录下的瞬间来看,让座者的身份各异,年龄跨度非常大,既有年幼童真的孩子,也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亦有和善可亲的大妈,但他们发自内心的朴质善意,纯净的笑容,却都如潺潺溪流般自然流淌在镜头下,给观者带来温暖和安心。

让座本是寻常事,也是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行为,每个人都能做到,亦符合传统文化理念,体现尊老爱幼扶弱的朴素观念。可是,就是这种最平常的善举,却因各方的立场不同,惹来许多纠缠不清的争议。而让座纠纷和抢座事件的频频发生,令公众感到错愕的时候,也开始反思让座行为的底线和标准,甚至有人希望能够有个官方标准,让大家可以共同遵守。

其实,让座只是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行为,是普通人善心的体现,基于自愿原则即可,需要提倡和鼓励,但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做到,毕竟具体环境和个体情况千差万别,难以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而且,从社会调查的情况看,让座还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让座纠纷和抢座事件只是少数现象,不足以挑战社会道德底线。

屠礼华老人向媒体公布“让座照片”的初衷,是想借此机会表达个人的谢意,为这些给她让座的陌生人点个赞。而公众的热烈反应和赞美,则说明大家的认可度很高,也是对让座者的鼓励支持,有助于传播平凡善举,激励更多人遵守社会道德。

除了“让座照片”这种记录方式外,还有老人给让座者发致谢卡、送花等,这与“让座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让座者善举的感谢方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座虽然是最细小的善举,却不能忽视其所传递的正能量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符合“莫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而“让座照片”记录下的平凡善举,也会如火种一样,继续传递下去,点燃更多人的善心。

 

晒59张“让座照”传递正能量

武汉的这位“婆婆拍客”屠礼华晒59张“让座照”,是一种“老有所为”。按理说,70岁的老婆婆,应该在家安享晚年,可是,不经意间,屠礼华老人当了一回“拍客”而传递着“人间大爱”,也当一回“文明使者”,这种“发挥余热”的“老有所为”还带出“老有所乐”。不难看出,这位可敬可爱的“婆婆拍客”身上充满着青春活力。

晒59张“让座照”,也是一种感恩。年长者,公交车上,有人给你让座,说一声“谢谢”,是一种感恩的方式;而拍下让座人“笑脸照”,则是更高境界的一种“感恩”,也是一种“感恩”的创新;对此“感恩”,说明这位“拍客婆婆”有良心,也有决心,让感恩付诸行动,了不起,也不简单!

晒59张“让座照”,也是一种“讲文明”。一个城市,文明创建,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接力赛”。“婆婆拍客”晒“让座照”,这是“弘扬正气”,也是在鼓励更多人去“学雷锋”。可以说,“婆婆拍客”屠礼华,起码是“武汉好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武汉好人”会越来越多。

晒59张“让座照”,也是一种反讽。有的老人,为老不尊,公交车上,年轻人给他(她)让座,“谢谢”两个字也不肯从嘴角边挤出;还有的老人强行要求年轻人给他让座,真是搞不清道德与义务的关系;甚至于,有的老年人为让座大打出手,以至于打出人命;相比起来,“令人给自己让座者”是一座土丘,而“婆婆拍客”屠礼华却是一种高山。见到这则新闻,有的老人应该脸红。

晒59张“让座照”,也是一种“身教胜于言教”。“婆婆拍客”屠礼华家里有孙子,车上也有小朋友,她老人家一定会经常教育儿孙“做人要懂得感恩”,对此,老人家自己为孩子们做出了好榜样,那59张“让座照”胜过10000句“尊老爱幼”的说教。

【启示与思考】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善举,算不上什么新闻,也不值得媒体去大张旗鼓地报道。然而,69岁的屠婆婆给为自己让座的乘客拍照留影的做法,还是让让座这个小小的善举再次聚焦在公众面前,让人为之感动。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主动给老让座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然而,作为一位老人,如何对待别人善意的让座,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答案。有些老人在接受别人的让座后若无其事、默不作声,还有些老人依仗自己年长而刻意逼座,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而今天,69岁的屠婆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爱也需要馈赠。

归根结底,社会要尊老敬老,老者应该德高望重,自身各方面修养素质应该更高一些,因此自己带好头,搞好传帮带,成为广大年轻人学习的榜样。笔者坚信:当让座成为了我们更多人的自觉习惯时,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的文明和谐。 

59张笑脸,59次让座经历,59次美好的回忆。屠婆婆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保存了一份感动,这不仅是一笔精神财富,对善意而言更是一种文明的馈赠。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3/8010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