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网友论坛 典型经验

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 做强南华休闲养生经济

2015年02月03日 16:44

 

落实“十二五”规划,就是要抢抓机遇,挖掘潜力,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南华已经具备成为休闲养生基地的基本条件,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可以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一、什么是休闲养生经济 

一般来说,休闲养生经济具有如下特征。一是休闲养生经济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养生生活需求为核心。休闲养生经济的生产、交易、消费等环节都是围绕人的休闲养生需求、休闲养生行为展开的。二是休闲养生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三是休闲养生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是对各种行业中的休闲养生产品的生产(休闲养生服务的提供)、休闲养生消费、休闲养生交易等经济行为的总称。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业或娱乐业,也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它是通过将传统的游山玩水式的休闲同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普及、人体养生保健等结合起来而演变成的一种新经济现象。四是休闲养生经济是生态型经济。休闲养生经济和生态经济都是在生产力较高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生态经济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人与自然相和谐,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绿色消费,则是人们休闲养生的最基本需求,也是最高层次的休闲养生方式。  

二、南华县具备发展休闲养生经济的条件 

(一)外部条件  

休闲养生经济已逐渐成为当今一个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有关专家预测,2015年前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养生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财富的满足将让位于人们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发展的质量标准,将定位于人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我国开始进入休闲养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南华县提出发挥“九府通衢地、野生菌王国、生态美食城”三大优势,就是结合南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注重休闲养生经济这一发展趋势,把握住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促进休闲养生经济的发展。  

(二)内在因素  

现阶段,休闲养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发展休闲养生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潮流。所谓休闲养生基地,是指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大多数人认可的首选休闲养生之处。一个地区要成为休闲养生基地,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是具有充足持久的客源市场;三是具有完备的休闲养生服务设施。这三项条件,目前南华已基本具备。  

1、南华具有滇中高原西部所独有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养生资源。南华县为山区农业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和南部多大山,山脊海拔2600米,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96%。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大陆性气候特点,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4.9摄氏度,年降雨量823毫米。全县64%面积为森林覆盖,山高林密,山泉比比皆是,构成一幅丛林叠翠、泉水长流、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中山林场座落在南华县西北部,属哀牢山山脉支系,管护面积17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7%,大中山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植物2000多种,这里集中了5万多亩以阔叶林为主的原始高等植物,除栎树、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栲树、青冈树等经济林木外,还有在地球濒于绝迹的红花木莲、红杉以及多花含笑、舟柄茶、长梗润楠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20余种,有野生牛奶果、羊奶果、杨梅等野生水果40多种,中国兰花10多种,名贵药材50多种。这里最突出的还是一片马樱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生长着滇中高原上少有的连片马樱花。那连绵起伏的山林,秋冬时节是候鸟的乐园,平时还栖息着岩蜂、箐鸡、石蛙、豪猪、豺狗、黄鼬、果子狸等动物397种,其中珍稀动物如云豹、大灵猫、黑熊、水鹿、岩羊、獐子、飞鼠、野猪、黄猴、马鹿、白鹇、锦鸡、红嘴相思鸟等13种。大中山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2600米,主峰大中山顶海拔2800米。山中山高林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中山。这里有着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山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溶洞,便捷的交通,到处都是奇峰异景。大中山冬暖夏凉,四季宜人,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14.9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雨季多集中在4月至7月份,是云南省境内少有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人们称为“滇中高原上的绿洲”。  

南华县内物产众多,被誉为“世界艺术奇葩”的中国镇南月琴,植根于民族、民间的艺术土壤,继承和发展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三弦、舞蹈、雕刻、图腾等传统艺术表现方法,以其质朴纯真的构思,明快强烈的节奏,夸张变形的构图,在世界民间艺术领域独树一帜,散发着特有的乡土艺术芬芳。 

浓郁的古镇风情,独具佛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南泉寺、宝珠寺、观音寺,彝族风情等以其久经沧桑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给人留下时光倒流的回味和联想空间。  

南华县工业薄弱,传统农业占重要地位,大气、水质、土壤等未受污染,环境质量优良,具有发展“休闲养生”的环境保证。

2、南华具有充足持久的休闲养生客源市场。南华县地处滇中高原西部,毗邻楚雄、大理、弥渡、祥云、昆明、攀枝花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市场巨大。特别是近几年来,休闲养生已成为川滇黔地区广大市民的生活时尚。实践表明,一般大城市周围很容易形成一个“休闲养生基地”。如,河北省北戴河、杭州附近有莫干山、南昌附近有庐山等。综合比较滇中高原周边地区,南华远离工业喧嚣,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打造“休闲养生基地”的良好条件。只要我们政策对路,工作到位,服务在行,南华的休闲养生旅游客源市场完全能够做到持久不衰。  

3、南华具有较为完备的休闲养生接待设施。近年来,南华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休闲养生资源,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投身南华的休闲养生基础设施建设。南华已成为楚雄州的旅游观光接待基地。目前,南华全县纳入行业管理的旅游宾馆饭店120多家,此外还有一批各式各样的家庭旅馆、乡村旅馆等等,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休闲养生旅游需求。 

(三)发展趋向

1、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符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可以将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届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100多位美食专家为南华旅游开发进行“把脉开方”,为南华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法。南华县坚持实施“保护中开发”,并对南华县各区域旅游产业分工和发展目标作了高瞻远瞩的规划。随着“咪依鲁风情谷”的改造提升,重点突破,非均衡发展,发挥交通、区位、资源、民族文化、绿色食品等优势,突出特色,传承文明,打造品牌,非禁即入,形成“一头两翼”(即以“野生菌王国”为龙头,以“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彝人天堂”为两翼)为主体的休闲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2、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符合南华县发挥“九府通衢地、野生菌王国、生态美食城”三大优势的发展定位。南华县打造的“野生菌王国、中国核桃之乡、生态美食城”是南华作为生态强县的发展标志,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南华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主要归功于南华能够抢抓机遇,发挥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近年内启动集休闲、娱乐、餐饮、观光为一体的“野生菌王国” 建设,发展休闲、观光、体验旅游;以“生态游、休闲型、农家式”的发展定位,加大“南华咪依噜风情谷”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和改造提升,通过举办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彝州酒歌大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加强与省内各知名旅行社的交流合作,重点发展一日游,打造滇西黄金旅游线上彝族风情浓郁的乡村游精品;随着龙川—雨露—沙桥—五街环线生态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规划的实施,民族风情浓郁、经济特色显著、自然风光优美、田园风味十足的“彝人天堂”已被建设和精心打造出来,加快发展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南华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面积广阔的森林和浓郁的彝族文化特色对川滇和东南地区的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三、做强做细休闲养生经济的基本思路

(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布好局、谋好篇。  

1、科学规划休闲养生产业区。根据南华旅游资源特色的分布、开发现状和发展方向,南华“休闲养生基地”已趋形成形成“一头两翼”的发展态势。以“天然氧吧”大中山为主导,以“休闲疗体”的大中山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构成西南核心区的“休闲养生基地”。以岔河咪依鲁风情谷“休闲养生”为主导,以龙川、雨露、沙桥、五街、天子庙林场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主体构成东北核心区的“休闲养生基地”。以旅游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中心的县城为核心区。怎样对现有的旅游资源的整合,科学规划休闲养生产业区,是加快发展休闲养生经济的关键;一是把“天然氧吧”大中山打造成“南华休闲避暑第一山”。大中山有着清新的空气、纯净的山泉、茂密的森林、奇特的溶洞、便捷的交通。这里冬暖夏凉,气候温和,常年平均气温为14.9摄氏度,空气新鲜清洁,堪称天然氧吧。在风景秀丽的绿色大森林中,呼吸着新鲜清洁的空气,嗅闻着林间飘逸的树脂芳香,看猴蹦蝶飞,听鸟儿啁啾,使人遐想万千,耳聪目明,烦恼尽消。在林间徒步,体会“森林浴”、“森林疗法”,达到修身养性,清心洗肺的目的;二是把一街黑泥温泉打造成“休闲度假、浴疗康体圣地”,最终形成“日啖氧吧夜泡泉”的旅游休闲渡假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一街黑泥温泉产业除了写好“休闲渡假”这篇文章之外,更要把“养生疗体”文章做精做细做强。利用新闻媒体,把宣传工作扩大到北京、天津、上海以及东南亚地区,吸收国际大都市的客源;三是整活盘接龙川、雨露、沙桥、五街、天子庙林场生态资源,把它打造成具有生态特色和人文特色的休闲观光区域。一是以龙川岔河咪依鲁风情谷为基础,发展彝族风情、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做强做大南华人文产业。二是以雨露白族文化为基础,发展白族文化艺术服饰生产基地,做强做大南华白族文化产业。三是以沙桥毛板桥水库为基础,发展水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做强做大南华的山水文化产业;四是将县城建成旅游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个旅游区域,文化是灵魂,是精神形象。在县城周边修复、开放部分文物古迹,选择合适地点兴建大型旅游广场,开辟民族风情街、风味小吃街和旅游购物街,塑造南华旅游文化的总体形象,充分展示南华旅游形象的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等文化内涵。  

2、合理调整绿色食品产业区。一是要继续开发山区绿色野生菌园,做大做强南华的野生菌文化。南华县内的土质、气候、湿度都非常适合野生菌的生长。南华的松茸、牛肝菌、鸡纵、虎掌菌、鸡油菌等不仅在东南亚地区和港澳地区都享有盛名,而且在欧洲也有很高的知名度。南华成功打造的野生菌王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为旅游产业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积累了成功经验。以天子庙林场、龙川、雨露、五街、沙桥天申堂作为基地,大力发展知名度较高的野生菌加工项目,形成南华野生菌“休闲养生基地”美食的一大特色;二是做好现有的绿色食品的规划管理,推崇自己的绿色品牌。绿色食品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南华现有核桃、大米、疏菜、青梅、啤酒大麦、野生菌等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否已经就是绿色食品?按照国家农业部的规定,绿色食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因此,南华发展绿色食品要从抓农业标准化认证,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形成自己特有的品牌;三是加大绿色旅游小商品的开发力度,做精做细做优南华食品文化。把南华的白芸豆、蜂蜜、米粉、红土坡面饼、食用菌、刺头菜、厥菜、果脯等食品,精心设计具有南华特色包装、样式和规格,保证产品“绿色”,讲究货品的纯正,务求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同时还要不断地开发新的绿色旅游食品;四是完善激励机制,保障绿色食品健康发展。实施绿色食品产业区的调整,政府职能部门要唱主角,政策要配套,措施要得力,服务要到位。在起步阶段,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对绿色食品的开发。  

 

3、认真挖掘特色文化产业区。一是加快对雨露白族乡的白族风情和历史文化遗迹的挖掘保护工作。由乡政府牵头对白族民居的传统习俗、白族山歌、白族舞蹈、民俗舞《春秋刀》、《链枷棒》、《狮子舞》等民族文化进行挖掘提炼,使这支植根于南华的民族历史文化得于发扬光大,成为一道吸引游客的亮丽风景线;二是加大对被誉为“世界艺术奇葩”的中国镇南月琴产业化调整力度。加快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培植一批具有专业水平的南华月琴制作演奏家,使镇南月琴这朵中国民间艺术之奇葩越开越艳丽;三是积极挖掘和推崇一批民间艺人,为南华休闲经济发展增加新的活力;四是加快毛板桥“水上乐园”和“彝人天堂”的进一步开发,使之成为沙桥半山区的休闲、观光的一大亮点;五是加快南华的红色旅游资源挖掘,选取较有代表性的点进行有序开发,逐步建立南华红色旅游线路和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资源挖掘是对南华旅游产业的有效补充,可以吸收和壮大集体游、学生游客源。 

(二)加强环境的整治,不断完善各项设施,为发展休闲养生经济创造良好的平台  

1、加快对旅游产业区的调整,整合发展资源,加大“一头两翼”核心区环境整治力度,促进山、水、林、泉、河川、公路沿线综合开发。重点对景区及景区周边农村和中心集镇的整治,努力实现净化南华、绿化南华、美化南华、亮化南华。  

2、依托“一头两翼”核心区,建设一批大型参与性较强的健身、娱乐、竞技、休闲项目。如兴建大型滑草场、竞技表演场、水上、空中娱乐场、儿童游乐场等,促进南华旅游业向高层次高品位有特色方向发展。  

3、尽快落实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打造“南华休闲养生基地”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国道、省道、县际公路为骨架,加快县乡公路路基改造升级和路面硬化油化,实施县乡公路油路升级工程和320国道南华县城段改线工程;规划实施建设农村客运站。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动员广大群众投工投劳,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步伐,实现农村公路的畅通有序。抓好县乡公路路面硬化油化,提升乡村公路等级和路面硬化油化率。加快乡镇客运站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客运。加快320国道南华至楚雄段改扩建项目和县城东客运站新建项目的实施,加快南华城区段滨河大道和工业大道建设项目,推进通乡油路工程建设和通达工程建设,争取320国道楚雄至沙桥一级公路建设等重点项目,同时对现有的交通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突破因交通问题阻碍南华旅游业发展“瓶颈”,早日实现南华休闲观光无障碍。  

4、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彻底解决农村垃圾、污水、脏乱、夜暗问题,不断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向高层次发展,加快新行政中心建设和县城扩容规划,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三)加快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为休闲养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1、实施全民素质提高工程。以开展“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南华形象”为载体,利用生态知识小读本,加强生态意识培养和生态知识教育,使生态和生态知识教育进家庭、进学堂、进头脑,提高全民的生态文化素质。  

2、大胆引进一些文化型旅游项目和旅游管理人才,激活南华的休闲养生经济。大力发展旅行社等休闲中介组织,引进和规范国内外民族旅游休闲户,提升文化品位,提高南华旅游接待水平。  

3、完善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全面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南华承载休闲经济的能力。  

4、深入挖掘凝练南华的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增强城市文化吸引力,提高休闲养生经济的文化教育品位。

5、不断增加旅游景区的开发力度,重点打造一批设施全、品位高、富有文化特色的龙头景区,不断充实“南华休闲养生基地”的大环境。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3/8012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