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节日专题 2015年度 春节 民俗

各地年画民俗风情知多少

2015年02月04日 09:39

 

在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年画是起源最早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那么对于年画,你又知道多少呢?

年画起源于门神?

贴年画迎新春是中国人过年的文化习俗,它不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还寄托着祈福迎祥的美好祝愿。可是你知道年画的来历吗?

一般认为,最早的年画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另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敬德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在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两人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为“门神”.因此在唐代,门神普遍传为秦叔宝、尉迟敬德的形象。

如今,年画已经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只信仰逐渐发展为驱邪纳祥、祈福禳灾和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表达了民众的思想情感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四川绵竹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苏州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主要有门画、中画和屏条等形式,其中门画可谓集历代门神之大全。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其风格重用原色,想象丰富,线条粗犷而对比有力。

四川绵竹年画以雕版艺术精湛、艺术情调高昂著称。其形式多样,有门画、斗方、画条等种类。造型质朴简练,填色鲜艳悦目。

关于年画的二三事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也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代时叫“画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也曾是南辕北辙,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时至今日,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的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有年画。朝鲜的年画称为岁画,多绘于白纸上,常见有龙、虎等图案。越南的年画以儿童、风俗生活为主,色彩鲜艳,有些绘在木板上。日本的年画则有浮世绘、水墨画等形式。浮世绘多以日本神只如七福神为题材,水墨画则常见岁寒三友(松、竹、梅)等。

年画之最不可不知

从绘画上讲,梁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算是年画的先声。而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

全国第一家年画专业博物馆武强年画博物馆建立于1985年,它坐落在华北平原沧石路边的武强县城。而在上海的鲁迅纪念馆,珍藏着26幅鲁迅先生收藏的河南朱仙镇年画作品。

最早出现出售年画的交易市场是在元代。当时著名的年画包括《寿星图》、《八仙图》以及《松鹤延年》等。

清代光绪年间,月份牌年画出现,画面上附有十二个月年历及节令表,题材上多以美女或中国古代故事为主要形象,并画上其商品或商号,采用中国百姓所喜爱的传统年画形式,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这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商品海报。

 

各地年画民俗风情

虽说挂年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是从南到北,各地的民俗也有自己的特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民俗

浙江一带养蚕之家过年要贴《逼鼠蚕猫》、《蚕花茂盛》一类蚕房粘贴的年画。三、四月为“蚕月”,蚕很娇嫩,畏寒怕风,又怕异味污染,如有衣装不洁,烟酒恶味的人不断出入,会影响蚕的健康成长。门上若贴上上述年画,乡人便知室内在育蚕,不便乱闯了,颇有闲人止步之意。

湖北民俗

湖北年画最有名的当属木板年画,讲究“有看头,有说头”,要把一个故事一目了然地展现在人眼前。挂年画则没有太多讲究,大门、中堂、四条屏、斗方、灶台、灯笼等都可以挂年画。

安徽民俗

安徽的农村流行挂这样的年画:年画中出现石榴,象征多子多孙。佛手、桃、石榴则象征幸福和长寿。因梅花分五瓣,出现梅花则比喻“福、禄、寿、喜、财”五种福。

传统年画的五类题材

一类为神像,以门神为最常见,其他如财神、灶王、关王、八仙等等。门神分文武两种,文门神多为“天官赐福”,武门神多为秦叔宝与尉迟敬德两位盛唐名将,后门(单扇门)则由魏征仗剑把守。财神也分文、武,文财神为传说中商朝的忠臣比干,武财神则为《封神演义》中的赵公明。也有以关羽为武财神的。

二类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仙祝寿等等,画面精致美艳,最受百姓欢迎。

三类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等,多为百姓崇敬喜爱的先贤。

四类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回荆州》、《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以及《断桥借伞》、《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等等,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五类为市井风格,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等。年画题材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极有审美与研究价值,有些甚至可以补充正史,不可小视。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4/8013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