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财经视角
针对两融常规检查不应过度解读
2015年02月04日 10:14
【事件介绍】
沪指暴跌一片绿!两融罚单是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
1月19日盘面,沪指暴跌260.15点,跌7.70%,创2008年1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业内分析,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违规整治是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
现场:眼看股票跌停,股民转身就走
19日下午2点,记者走进经四路国泰君安三楼交易大厅,发现只有少数股民抬头看大盘,现场没有昔日的嘈杂声,略显冷清。
资深股民老周则比较淡定,因为股市走低,并没有把他“套住”。“我的股票都是低价买进的,像中国银行等,受其活跃性影响,即使下跌,也会迅速反弹。”对于19日股市走低,老周的见解是:“受某证券公司集体抛售股票影响,各上市公司出现不同程度股价下跌,现在不同行业间的联系太密切了。”
“没有盼头了,最近运气总是太差。”说完这句话,股民付先生摇了摇头,转身下楼了。
盘面:近200只个股跌停,金融股集体跌停
19日盘面,沪深两市大幅低开,沪指低开震荡走低,临近尾盘一度大跌逾8%,跌破3100整数关口,最低下探至3095.07点,最后收于3116.35点;深成指低开低走,一度大跌近900点,最低下探10634.62点,午后收于10770.93点,跌761.87点,跌幅6.61%。两市成交7012亿,成交量有所放大。
个股方面,两市2321家个股下跌,其中沪市936家下跌,深市1385家下跌,近200只个股跌停。其中,“两桶油”暴跌,中国石化跌停,中国石油跌幅为9.21%;除停牌的宏源证券外,券商股全线跌停;除停牌的新华保险外,保险股也全线跌停;银行股方面,除招商银行等三股外,其余个股全线跌停;房地产板块中,包括招保万金在内的十余只股票全数封住跌停。
探因:分析师称:券商两融业务违规受罚是主因
问及暴跌原因,不少股民都提及融资融券业务的违规整治。1月16日,证监会对45家证券公司的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结束后对相关公司进行了处理。
西藏证券山东分公司分析师李民昌分析,证监会查两融违规,银监会限制委托贷款来源及用途,是暴跌的直接原因,因为这影响了A股的资金供应,对融资盘造成冲击,加大助涨助跌的效应。
除两融业务违规受罚外,齐鲁证券分析师刘保民还列出四大暴跌原因:一是包括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二是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周二公布;三是,本周将有37家公司,合计52亿股限售股解禁;四是,中信大股东减持引起市场的恐慌。
后市:牛市没调头,转为持久战
“明天还会跌,这周估计都在调整状态,跌破3000点最好,应该以卖为主。”股民老李告诉记者,他认为牛市行情没有调头,跌也有机会,这和2007年的“530行情”不同。
李民昌也同意牛市行情没有破坏的说法。他表示,两融业务的违规整治,并非方向性政策,会产生短线影响,长线不必担心。但要看到的是,前期融资融券实在太疯狂,市场必须从狂热转为理性及冷静。
“主要担心加杠杆的投资者明天发生‘踩踏’。”刘保民提醒道,盲目恐慌出逃并不可取,只能以时间换空间,转为持久战。暴跌之后必有反弹,一步到位的回调也带来了短线抄底机会。
相关新闻
定增募资29亿,半数用于军工业务
浪潮信息复牌涨停又停牌
浪潮信息在1月18日晚间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每股35.12元的价格,非公开发行合计不超过8257.40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9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收购军工业务。
根据方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14亿元用于收购山东超越100%股权。山东超越主要业务为加固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开发、销售,主要产品涵盖加固计算平台、安全保密产品、装备系统和服务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科研院所以及国内主要军工集团。
受此公告影响,19日浪潮信息逆市一字涨停,股价再创新高为45.30元。而同属浪潮系的浪潮软件则继续停牌。
而据1月19日晚间公告,浪潮信息称重大事项存不确定性,根据相关规定,为避免股票价格波动,经申请,公司股票自20日开市起停牌,于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延伸阅读
近年来沪指单日跌幅超过6%一览
2007年2月27日跌幅:8.84%,2007年6月4日跌幅:8.26%,2008年6月10日跌幅:7.73%,2015年1月19日跌幅:7.70%,2008年1月22日跌幅:7.22%,2008年1月28日跌幅:7.19%,2009年8月31日跌幅:6.74%,2008年6月19日跌幅:6.54%,2007年5月30日跌幅:6.50%,2002年1月28日跌幅:6.33%,2008年10月27日跌幅:6.32%,2008年11月18日跌幅:6.31%
证监会回应股市暴跌
对违规券商采取措施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19日晚间就股市暴跌接受记者采访。他说,对12家存在违规行为券商采取行政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融资业务规范发展,市场不宜做过度解读。
近日,证监会通报券商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同时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撰文称要防止过度“放水”。受这些因素影响,19日股市暴跌。邓舸说,周一股市跌幅较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上述几方面被市场解读为监管部门联合打压股市,这与事实不符。他说,证监会于2014年12月中下旬,对45家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进行了例行检查,1月16日通报了检查情况。从检查结果看,目前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运行平稳,整体风险可控。
对开立融资融券信用账户时证券资产低于50万的客户是否要平仓的问题,邓舸说,此类客户继续按证监会原有政策和规定执行,不因为这一资产门槛而强行平仓。对这类客户,证券公司要加强风险评估,切实做好风险提示和客户服务。
股市暴跌是“急刹车”
自2013年1月份融资融券余额突破千亿元后,券商两融业务便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去年11月21日的央行降息,导致两融余额产生急剧性膨胀。截至上周五,两融余额高达1.117万亿元,其中融资余额就达到1.110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两融业务呈现出极不平衡的发展状况,而参与两融业务的门槛被券商一再下降,甚至有的券商基本上没有门槛,导致众多本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也能进行融资融券。由于上周五证监会重申“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意味着此前并不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今后只能卖出证券以偿还融资,也意味着今后能参与两融业务的投资者数量将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证监会规范两融业务,将对券商业绩产生不利影响。而在此轮行情中,金融股(包括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等蓝筹成为市场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众多投资者融资买入的对象,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必然导致融资盘的卖出,再加上利空效应对投资者心理上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包括金融股、“中”字头个股在内的股票大幅下跌甚至跌停。
显然,此次股市暴跌主要诱因在于券商两融违规。而实际上,2013年11月份昌九生化与去年12月份成飞集成两家上市公司股价暴跌导致大量融资盘爆仓,早已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体现在个股上如此,体现在整个市场上同样如此。目前超过万亿大关的融资余额犹如一颗“隐形炸弹”,一旦市场出现投资者竞相卖出,或融资盘集中抛售的现象,其后果将是灾难性。其产生的恶果将不仅仅只是像昌九生化这样的个股风险,而是整个市场将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将不单单是股市暴跌的问题,牛市行情将因之偃旗息鼓,投资者将损失惨重,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将会被弱化。因此,监管部门的及时刹车,无疑是非常明智的,也有利于防范因两融违规产生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事实上,证监会规范券商的两融业务,其积极意义还不止于此。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差、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而言,这亦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而券商为了自己的利益“跑马圈地”的举措,是不会顾及到投资者利益的。更重要的还在于,规范券商的两融业务,将市场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也将有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其积极作用显然不容低估。
股市暴跌更多是投资者羊群效应
其实,对于监管层的两则要求,在1月17日《中央要让国内股市由“疯牛”变“慢牛”》一文中说得很清楚,这些政策的象征性的意义大于实质性的意义。因为,监管部门并不希望用严厉的监管政策来阻止牛市向好,而是主要是要防范股市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因为,监管层不希望让类似2014年的“疯牛”再次上演,并由此导致2015年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但是,理论的分析为何与实现的市场会相差如此远?为何如此轻描淡写的政策会引发中国A股如此暴跌?真的是政策因素,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实,在月初时就已经指出,当前中国股市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一是微权力时代崛起,投资大众化及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二是股市的杠杆化;三是民众财富增长社会心理基础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股市的预期形成方式及市场运作方式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这些变化很容易造成股市的震荡与波动。
在这种市场条件下,两个多月来中国A股的狂热,把上海综合指数推动上涨了55%以上。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已经入市的投资者都知道,股市指数快速飚升,并非股价的理性回归,也不是实体经济全面向好,更多的是各类资金涌入股市杠杆化拉动的结果。
对于这样的一个市场,已经入市的投资者早就知道这个市场总有一天会大跌,随时都准备逃出。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风险极高的市场来说,股市上的信息有任何风吹草动,不仅会很快地循环放大,而且随时都可能成为投资者出逃的理由。
还有,对于进入杠杆化的中国A股来说,其杠杆化仅是走了一半,另一半却还没有发展起来。即股市的融资融券更多的人所做的是融资,即“做多”股市;而融券这一半则发展不足,即“做空”股市。由于更多的是“做多”股市,股市上涨还可以上涨,投资者的杠杆率也就越来越高。如果“做多”与“做空”同时发展时,早两个月的股市就不会涨了再涨,因为“做空”的力量随时都会遏制“做多”的力量过度发挥。
正因为市场的“做多”力量占主导,正因为这种“做多”行为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大,这不仅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及新投资者涌入市场,也会让投资者杠杆不断放大。也正是投资者杠杆不断放大的过程,其风险也在放大,而且放大的速度更快。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有任何政策上的风吹草动,甚至有任何不利于市场“做多”的信息都可能成为投资者仓促出逃的理由。如果一个投资者出逃,并让市场预期迅速逆转,那么整个股市的投资者都可能闻风而逃。当所有的投资者都想逃出这个高风险的市场时,股市“踩踏式”的下跌就出现了。更何况两条新闻已经消化了两天,这更是为更多的投资者出逃积蓄了时间。因为,没有一个股市的投资者愿意让狂热股市最后一棒持在自己手上。市场投资者都很清楚,这最后一棒的风险有多高。面对高杠杆的市场,一旦风吹草动,逃出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1月19日股市狂跌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实际上,对于当前的中国A股来说,政府“做多”股市的愿望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中央政府更想让股市的“疯牛”变“慢牛”。只要这点存在,国内股市向好的态势就不会改变。重要的是投资者如何在这震荡的股市降低风险。
对于政府来说,要让股市的“疯牛”变“慢牛”,就得健全融资融券机制,而不是让一方面过度发展。如何健全这机制,“做多”与“做空”才能够互相制衡,才能减少股市过度震荡?既然政府要“做多”股市,那么政府出台任何政策就得把对市场冲击降低到最小程度。
【启示与思考】
虽然1月19日的暴跌,超出了投资者的意料,也超出了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是,从长远来看,此次暴跌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前一段时间股市的疯狂,本身就带有严重的不理性,这其中,融资融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进行一些遏制和处理,会带来市场的更加不理性,并有可能埋下更为严重的风险隐患。到时候,可能就不仅仅是一次暴跌问题,而是风险的集中爆发。
而事实上,证监会在对违规证券机构进行处理、并带来市场波动的同时,也在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市场波动进行缓冲,如注册制改革的信号,就有利于股市的提气。同时,经济数据的即将发布,在前期已经释放了风险的情况下,也对缓解股市波动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如今距离大跌之日已过去一段时间,回头细看实际上对于个股的影响并不大,然而在当日市场极度恐慌的情况下,有太多的投资者都割肉割在了地板上。而投资者也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突如其来的暴跌并不可怕,一定要等到市场冷静之后再做合理的操作分析,即使是真正的调整,在大跌之后市场也往往会有二次反弹出逃的机会,慌忙中操作只会加大损失。此外,由于本轮牛市加杠杆的性质,不少投资者都是借钱在炒股,但在具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且万万不能满仓操作,融资融券的投资者更要注意留足适当比例的保证金,一旦出现大幅杀跌情况,保证有足够的保证金去进行补仓操作,避免出现强制平仓的悲剧。同时,对于有一定操作技巧的投资者,在下跌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补仓与波段操作相结合,不断摊薄成本,从而减少在大幅回调中遇到的损失。
对于许多散户投资者而言,大盘一暴跌,自己手中的股票也跟着“遭殃”,是不少人对“查两融”怨声载道的原因。可是,如果积聚到一定程度的风险真的爆发,资金泡沫出现崩裂,后果恐怕更为可怕。资本市场的每一项“创新”和金融工具的推行,都必须谨慎得当,做足风险防控,这样才可以保护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4/8013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