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学习专题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村建设
广西:从“要我用沼气”到“我要用沼气”
2015年02月04日 14:33
这是大新县二屯农户在使用沼气做菜。 雷超铭/摄
“什么时候轮到我家?先来帮我改吧。”最近一段时间,龙州县龙州镇秀村甲漏屯村沼气生产工陆刊常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他负责全村300多户人家的沼气池建设、改造指导,当下一直走东家、串西家帮助大家改造病旧沼气池。“大家看到改造后的沼气池比原来好用多了,都催着我快点来呢。”
“一年出大气,二年出小气,三年全没气”,这是一句调侃沼气池“不好用”的顺口溜。针对农村沼气使用率不高的现象,崇左市采取修复改造旧病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培养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创新沼气发展模式等措施,让沼气池用起来方便、高效、环保,让群众真正从“政府要我用沼气”转变为“我自己想用沼气”,沼气池建设使用焕发出新的生机。
1
病旧沼气让人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崇左市陆续在乡村兴建大量沼气池。目前,全市累计建池28.57万座,可建池户入户率78.12%,多年来一直排广西第一。
沼气池的建成,有力地缓解了全市农村能源紧张局面,同时,保护了森林资源,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少沼气池并没有发挥其最佳效果。一些农户沼气池燃具坏了不会修理,只好搁下不用,沼气池变成了沤粪池;一些农户因主要劳力外出打工,无法养殖一定量的家禽和牲口,有池无料出不了气;因缺乏技术跟踪服务,一些农户的沼气池用不了,又重新“返气为薪”,靠烧柴烧水煮饭。天等县天等镇母村上屯147户人家,已建沼气池112座,其中有30座因管理服务跟不上,不能正常使用。
为摸清全市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使用情况,崇左市能源办在该市7个县(市、区)的21个乡(镇)21个村(社区)42个屯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814户户用沼气池、3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正常使用率(每年使用8个月以上的)仅占69.3%,间歇使用率10.9%,弃用率25.7%,报废率1.9%,“三改”率46.6%,利用率78.3%,受服务率38.2%。全市农村沼气池使用率偏低,不尽如人意。
崇左市林业局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沼气池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已建沼气池,大多是被动建成的,许多村民没有真正体验到沼气的好处。二是在沼气池实际使用过程中,缺乏周到的管理与服务,影响了农户使用意愿。
该市农村能源办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大量的沼气池发挥应有的作用,市委、市政府和林业部门在兴建农村沼气池工作中形成了“三个一定”的共识:一定要把方便、适用、效果放在首位,一定要变“要村民办沼气”为“村民要办沼气”,一定要让每一座沼气池“建起来,管起来,用好来,出效益”。
2
强化服务招人喜
崇左市、县(区)政府和林业部门把帮助村民建好用好沼气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把村民觉得适用满意确定为沼气建设或改造的目标。
2014年,全市修复改造旧病沼气池900户,其中天等县400户,大新县400户,宁明县100户。看到病旧沼气池起死回生,村民们纷纷主动要求建沼气池,出现了“改造好一户,影响一大片”的可喜景象。
全市各县(市、区)均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龙州县的沼气管理规定,村级物业服务网点实行股份制或个人承包的经营管理方式。收支实行记账制,专人负责。服务网点里的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施工证,承建的沼气池造册登记,按照国家标准验收。维修服务实行电话联系上门服务,本村用户一般1小时赶到,最迟不超过5小时。对技术承包队员也规定很细,如上门检查维修服务要义务教会用户正确安全使用维护常识,指导、引导农民开展沼气综合利用。
市能源办以及下村干部、技术员主动引导群众平时注意积累能够产气的日常生活垃圾,如不能食用的菜叶、果皮,田头地角、房前屋后的树叶、杂草、芭蕉杆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知道了要在平时收集垃圾,解决沼气原料来源不足问题。
培养一支过硬的技术服务队伍。龙州县先后培养了持有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320名,县级设有沼气服务中心,全县设有63个村级服务网点。扶绥县先后建立农村沼气县级服务站6个,乡村沼气服务网点469个,培养农民技术员919人,为29万户沼气农户提供服务。
3
联户沼气惹人爱
扶绥县渠黎镇吉到屯村在县林业局的支持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沼气发展新模式。首先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全村先后建成6个养猪场、3个集体牛栏,年出栏肉猪6000头以上,年养殖耕牛135头。接着依托养猪场和集体牛栏,建成联户沼气工程2处,为全屯40个农户集中供气。设立了一个沼气乡村服务网点,对集中供气用户提供管理、进出料、故障排除、更换配件等一条龙的保姆式服务。利用沼肥大力发展甘蔗西瓜间套种,种植苦瓜、辣椒、甜柑等果树蔬菜,建设生态鱼塘等。
发展大中型联户沼气工程是农村沼气发展的方向。崇左市根据农村养殖结构由家庭养殖向专业养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以大中型养殖场为依托发展联户沼气建设,进行集中供气,满足缺原料、缺场地农户对使用沼气的需求,既能提高入户率和使用率,又解决了规模化养殖排污问题。
大新县揽圩乡新排村三队养殖大户赵锦荣凭着猪多肥多的优势,主动承担建设联户大型沼气工程。屯里申请上级扶持的资金不够,他慷慨解囊,一下子掏出3万元。村民看到沼气作用大,许多农户在建新房的时候,不管上级有没有指标都先建一个沼气池,形成了“有新房便有沼气池”的可喜局面。
村民告诉记者,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发挥了“产气大,出肥多,更好用”的作用,“沼气比液化气还好用,节日煮大粽子,炖鸡炖鸭沼气用都用不完。”
新排村二队看到三队的村民使用了联户沼气那么便利,羡慕不已,近日急忙到县农村能源办申报了一个2015年联户项目。大新县五山乡联山村村民李志等4户,在没有建池指标的情况下,每户都自己建好了一座沼气池。他们说,就是想尽快用上沼气,享受沼气带来的便利。天等县福新镇康苗村赵世村、农利新、赵怀信等3户,也是在当时未列入建池户的情况下,自己先投资,在新房旁边建起了沼气池。
据介绍,目前,崇左市沼气池每年提供优质燃料10683万立方米,折合标煤7.6万吨;节约薪柴71.43万吨,保护有林地面积71.25万亩,相当于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2.74个百分点;每年生产有机沼肥320万吨,直接为农民节支增收4.3亿元,有150万农民直接受益。
责任编辑:覃磊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4/8014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