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地动态

莱芜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2015年02月05日 11:18

 

嬴牟大地位于齐鲁两国交界处,兼容了齐文化的开放务实、重工厚商和鲁文化的诚实守信、重德厚礼,形成了莱芜独特地域文化,成为齐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大爱”则是这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高度契合,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要求。我市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传承和发扬“大爱莱芜”精神,深入挖掘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四个发展”、建设“五个莱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

  大爱的传承

  生生不息爱心有根

嬴牟大地自古就有爱的传承。2500多年前,孟姜女寻夫路上,哭倒齐长城,成为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2008年,莱芜市文物普查队在莱城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发现“孟姜女纪铭”,2014年,“孟姜女传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姜女传说正式回到“娘家”莱芜。

千百年来,嬴牟大地上,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大爱”故事。东汉时期,韩韶为官公正廉明,不畏强权,尽心民事,离任时连自己的马生下的小马驹也要留在莱芜。这是为政者的大爱;明宏志年间,寨里的苏信、港里的刘五,为富行仁,经常登楼眺望,谁家没有升起炊烟,便知无米可炊,就立即送去粮食,这是济弱扶困的大爱。清康熙年间,马约为了母亲康复,割股孝亲,彰显的是孝敬老人的大爱。

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汪洋台上洒下了263名抗日先烈的热血,莱芜战役扭转山东战局,莱芜人民用“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行动,书写了爱国的大爱。

2006年,爱心车队轮流免费接送身患尿毒症的农妇田金荣往返医院,而且积极参与社会上其他公益活动的事迹感染全市,谱写了百姓之间与人为善的大爱。

在厚重的“大爱”文化积淀基础上,2008年,我市结合莱芜实际,正式提出打造大爱莱芜城市品牌,大爱莱芜由此成为我市又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

  大爱的实践

  从四德榜到各类爱心组织

“大爱莱芜”建设以来,莱芜市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大爱至孝、大爱至善、大爱至诚、大爱有形等理念,让大爱莱芜品牌根深叶茂。

2013年起,莱芜市组织开展以“定养老事、签养老状、交养老钱、张养老榜、立养老规”为主要内容的“大爱莱芜”孝德工程,引导全市98.3%的村(居)张起了养老榜,让孝顺之人脸上有光,不孝之人抬不起头, 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大爱至孝成为全市人民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2014年底,我市被授予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在此之前,我市两个区均被评为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区,并涌现出来30多个市级示范点,9个示范镇街,300多个区级示范点,大爱至孝、孝敬老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善”是大爱莱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通过“爱心传递”行动,“敬英雄、献爱心”活动、“学习雷锋、日行一善”活动、“绵力行动”等活动,营造出了关爱他人、扶贫帮困、真心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引领下,全社会围绕“大爱”主题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大爱莱芜”道德建设品牌。市交通运输局在全系统开展向“爱心车队”学习活动,莱芜供电公司实施“爱心彩虹”工程,市住建委在公交行业中开展“爱心公交”活动,市医药公司开展“爱心传递 关爱健康”活动,市人社局面向农民开展以“进城求职,帮您解难”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市联通公司开展“爱心短信传递”活动,团市委在广大青年中开展“重走英雄路”活动,市红十字会开展以“关爱农民、共建和谐——— 红十字援助进农家”为主题的下乡义诊捐赠活动等,“大爱”传递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大爱的结合

  让核心价值观在莱芜生根发芽

2014年3月28日,莱芜市组织收听收看了全国、全省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市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同年,10月21日上午,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报告会,邀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建宁作报告。全市迅速掀起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我市抓住时机,以建设“大爱莱芜”道德品牌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和独特地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去年11月1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组织编写的《24字核心价值观的120个故事》出版发行,该书以核心价值观12个中心词为主线,编成12个篇章,精选120个故事,其中郭家安篇、于凤霞篇、房干村篇、郭家沟篇等多篇文章,介绍我市建设“大爱莱芜”以来涌现出的先进代表和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成为我市学习弘扬核心价值观的最具代表的普及型理论读物。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大爱莱芜”公益视频征集、孝德故事征集、“千场文艺走基层”等活动,像《养老榜风波》这样优秀的微电影、微视频征集了200余部;排演的《儿行千里》、《种子》等优秀莱芜梆子大戏,在全省巡演;编印的《大爱莱芜》、《大爱至善》、《孝德莱芜》、《爱从莱芜来》等图书,深受群众欢迎。

志愿服务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我市把“大爱莱芜”建设以来涌现出的志愿团体结合起来,打造草根志愿服务品牌,成立了草根志愿服务联盟,目前39支志愿者服务队、20支民间志愿者组织成为首批“草根”志愿服务联盟会员,并建立起63个社区工作站,成立志愿者服务队200多个,注册志愿者近15.6万人,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城市总人口的12%。广大草根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涌现了“雷锋车队”、“177个孩子的爸爸”亓飞等一批“草根”志愿服务品牌和“草根”典型。

移风易俗,在社会中鼓励丧事简办和喜事新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也是群众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我市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契机,引导广大农村(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以“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截至2014年底,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基本实现了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让群众丧事少操心、少花钱,喜事形式新、有意义,在全社会形成了“移风易俗、节俭养德”的新风尚。

201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头条刊登《四德工程润物无声、善行义举聚齐人心》,我市钢城区辛庄镇侯家台村张贴“养老榜”事例作为典型开篇,充分展示了我市实施“四德工程”的亮点和成效。在全省“四德”工程现场观摩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介绍。经过7年的探索实践,“大爱莱芜”道德建设品牌不但成为当代莱芜人的价值追求,而且走出莱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市文化品牌。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5/8015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