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客观看待武汉警方“欢迎暗访”
2015年02月10日 13:44
【事件介绍】
武汉警方发吃盒饭照向媒体喊话:欢迎暗访
近日,南都记者因暗访深圳公安部门官员在酒楼吃娃娃鱼后发生冲突一事引发社会的关注。1月29日下午,武汉市公安局一大队官微发布多张民警围坐吃地瓜、盒饭的照片,并配文称“南都,快来!我们要聚餐啦!”、“绝对公款,保证野生,欢迎暗访!”。今晚,该官微对此行为解释“抵制公款吃喝,但要公私分明,民警也是人,有基本权利,不容任何人剥夺!”
1月26日,《南方都市报》刊发报道称,南都记者21日因暗访深圳公安部门官员在酒楼吃娃娃鱼一事,当事官员与其发生冲突,并被殴打,手机、相机被抢走。并且,东深派出所民警在接警后协助打人者离开。
对此,深圳市公安局26日回应称,已对14名涉嫌违反相关规定的公安民警予以停止执行职务,接受组织调查。对涉嫌违纪的东深公安分局局长王远平予以立案调查。事件调查结束后,深圳市公安局将会及时通报情况。连日来,该事件在媒体、公安系统均引起广泛讨论。
1月29日下午,武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警犬大队官方微博“警犬旺财”发布8张民警围坐吃地瓜、盒饭的照片,照片中的民警在公路边、雪堆旁、公园里等多处地方简单用餐。微博并配文称“南都,快来!我们要聚餐啦!”、“绝对公款,保证野生,欢迎暗访!”。
这条微博的评论呈现两种不同意见。有网友说,为兢兢业业辛苦为大众服务的基层民警“点赞”,非常能理解基层民警的苦。更多的网友则表示,把底层警察的艰苦与高层官员的奢侈捆绑在一起,并不妥当。
29日19时24分,该官微对此行为作出回应称,“抵制公款吃喝,但要公私分明,民警也是人,有基本权利,不容任何人剥夺!”同时,官微还称:“感谢支持我们的朋友,不支持的人也有发言的权利,请随意!”
欢迎暗访,别那么傲娇
这一季,武汉的雪地红薯PK深圳的奢华娃娃鱼。这是武汉公安以自黑的姿态,反讽媒体监督狗拿耗子。客气的说法,叫做欢迎监督,潜台词却是监督要有度。
警犬旺财发布了8张民警围坐吃地瓜、盒饭照片,艰苦用餐的场景令人动容。当然,民众自然愿意相信这不是摆拍,而是基层民警的生存常态,只是,它能证明什么、又能反驳什么?
一则,也许它能说明基层民警很辛苦,但显然不能说明所有民警都很辛苦。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与逻辑。不然,有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就可以证明中华大地上没有失徳失范、违规违法了?艰苦照片是个例,吃娃娃鱼也是个例,两者之间有什么可以互相印证或反驳的关系呢?
二则,如此叫板媒体的姿态,不谈任性、起码有点傲娇了。明察暗访,是公共监督的方式与自由,欢迎或者不欢迎,公权力都得接受监督。民警也是人,这话没错,但还有个前提别忘了——民警不是普通人。公众对这一职业的爱戴与尊重,不在于一身制服,而在于其前置性的责任与义务。谦抑权力、敬畏权益,警民关系才会更为和谐。退一万步说,民警的“基本权利”,尤其是在公共场所的“基本权利”,恐怕不能与普通公民的“基本权利”直接划上等号。
不爽也好、撑腰也罢,公众难以理解的是:回到深圳事件中来,在这起公共事件上,媒体监督的程序瑕疵在哪里?第一,媒体接到线报(或者说爆料),奔赴酒店了解情况,既没有恶语伤人、也没有出手打人,在公众场合,就算拍照暗访,逾越了监督底线吗?第二,此事因涉嫌聚众吃娃娃鱼,至今细节未清,比如娃娃鱼究竟是哪儿来的、事发后自掏腰包是否不得已为之、民警出警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打人者为何能安然离开……这些核心追问不清不楚,同行忙着为之喊冤,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这是法治时代,而非“媒治”时代。但不管怎么说,媒体监督只要合规合法,就应该真心欢迎,甚至哪怕会造成适度的误会与误伤,公权自当有这个雅量——因为这是监督的成本与代价,也是公共治理走向成熟的必然。
“欢迎暗访”背后需厘清的问题
在舆论生态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身份,其实是可以随时切换的。如果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为,被认为违反了行业的规则,违背了人们的期待,就会成为被监督者。而监督也并非媒体特权,媒体只不过是通过其报道权,将监督权更集中地体现而已。尤其是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任何人和群体都可以通过其掌握的媒介发出声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本身就是一种舆论监督。
只是,在面对舆论监督中的交锋时,有一些基本问题需要梳理清楚。一是,监督权必须得到保证。这种监督权,在传统意义上就是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在现代意义上,就是广泛的群体之间的相互监督。只有保证监督权,公众的知情权才能得到保证,权力才能处于一种有效的制约当中;只有保证监督权,不同群体之间才能找到相互平衡的工具,才能展开相对理性的交往和互动。
二是,应该坦诚地欢迎监督。欢迎和接受,而不是搪塞或阻碍监督,这应该是常识。一方面,公众具有知情的权利,监督者的监督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公众具有问责的权利,公权力来自于公众的赋予,他们当然要对权力的行使情况进行过问。所以,无论是否觉得舆论监督带来不便,或者在媒体的监督和暗访中是否遭到了误伤,一个基本的观点还是应该坚持,那就是欢迎监督、欢迎暗访。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在充分的信息公开中,被误伤的概率总是极低。相反,如果本身没问题,暗访反而会成为正面报道。这种自信和自觉,应该是一种现代的媒介素养。
三是,监督需以信息对称为前提。有时监督会留下瑕疵或造成误会,根本的原因不是不应该监督,而是在监督过程中没有做到、做好信息对称—将全部的信息进行公开传播。甚至,有些时候,在舆论监督中还会出现选择性报道的情形。这种选择性报道尽管因为事实的刺激性而引起更大反响,但是却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全面而无法站得住脚、无法经得起审视,最终将因为事实的不全面,不可避免地损害到监督的正当性与公平性。这就需要监督者在进行监督时,能以全部的事实为依据,并做到客观公正理性,从而以事实引导公众,让公众自己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监督的本意是一种相互制约。在监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基本的观点不能改变:监督权需要得到保证,被监督者应该欢迎监督,监督应以信息对称为基础。只要保证了这三个方面,舆论的生态就会在多元的同时不会嘈杂,在理性的同时不会误伤。这是此次媒体监督事件持续发酵之后,应该反思的几个问题。
公安局是“欢迎暗访”还是拒绝监督?
南方都市报记者暗访深圳公安部门官员组团吃娃娃鱼后,深圳公安部门迅速对事件当事人作出处理,而且深圳公安系统于近日出台管理规定,严禁警察聚餐。但事件的走向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方面,深圳公安局迅速处理,虽然换来了对违反“八项规定”及公安部禁酒令等条例的严厉惩处,但却落下了一个讨好媒体的话柄;另一方面,关于南都记者是否过度监督,是否“新闻碰瓷”,违反新闻伦理,也被一些人拿出来讨论。甚至,这起对警察组团吃娃娃鱼的事件,从舆情反应来看,还成了基层公安民警叫板南都,并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工作辛苦却不被理解的素材。
但在笔者看来,武汉公安基层民警把围坐吃地瓜、盒饭的照片发上官微,并配上“南都,快来!我们要聚餐啦!”、“绝对公款,保证野生,欢迎暗访!”却像一个满腹牢骚的小媳妇,不仅不合时宜,更和公权力机关接受公众监督的题中之义不符。
关于深圳公安局官员组团吃娃娃鱼一事,其实问题不仅仅是公款吃喝,更涉及野生鱼、公车使用、警察安保站岗、穿警服以及打人问题,和武汉民警吃地瓜、盒饭没有可比性。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是警方借题发挥的反讽,但这就涉及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警察应不应该受到媒体(本质上是受到公众)的监督。
民警的意图很明显,深圳公安官员犯错,导致整个警界被禁止聚餐,在他们看来,这是反公款吃喝的扩大化,严重剥夺了民警的基本权利。但公安局官微叫板媒体,却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官微发这种赤裸裸地挑衅式微博,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为组团吃娃娃鱼的官员鸣冤,间接叫板中央“八项规定”及公安部关于民警的各项禁令了;再就是,官微叫板南都,虽明言“欢迎暗访”,实则是“拒绝监督”。公权力机关应该且必须受到公众的监督,公民以及媒体有监督权,公安局这种不欢迎监督的态度,与其身份南辕北辙,不妥。
基层民警的基本权利当然应该保护,也应理解基层民警的辛苦,但这和接受媒体监督毫无冲突,把深圳公安局严禁警察聚餐的愤懑发泄到媒体身上,满腹牢骚,只能说武汉公安“兔死狐悲”,被动了“奶酪”。但反观中国当下反腐,只要是违法违规,多大老虎的“奶酪”都敢动,媒体的监督又怎会在意你的冷嘲热讽?
真相未明莫先站队
“深圳多名警察吃娃娃鱼围殴暗访记者”一事,尚未画上句号,突然节外生枝。先是深圳警方严禁各单位以任何形式聚餐,网上随即流传出不知真假的“关于夜间行动结束后可否吃宵夜的请示”;后是武汉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警犬大队官微,发布多张民警围坐吃地瓜、盒饭的照片,并配文“绝对公款,保证野生,欢迎暗访!”
这样的舆情,有意无意冲淡了“娃娃鱼事件”的主题,使一起原本带有监督性质的事件,变得面目模糊。“娃娃鱼事件”仍需还原真相,但一些基本的道理却不容否定,比如哪怕自费聚餐,也不能殴打记者。“宵夜请示”有赌气之嫌,至于“欢迎暗访”则有点架秧子起哄,客观上都造成了警媒对立的不良后果。
作为社会雷达,新闻媒体有责任审视不测风云和险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告。监视环境、守望社会,这是媒体的立身之本,也是法律赋予的使命。1916年,李大钊主编《晨钟报》时,曾刊登“铁肩担道义”作为警语。百年以降,每一个心存抱负的新闻工作者,都会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的共振,扮演社会啄木鸟,“通过叼出树上的一个又一个害虫,既给自己提供食物,也让树木和森林保持健康”。这样的媒体和记者,照理不应该令人反感。
人民警察,是公众十分敬重也最可信赖的职业。尤其是基层民警,肩负高风险责任,又要承载超负荷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夸他们“同老百姓接触最多,岗位重要、使命光荣、非常辛苦”。追求的是公平正义,幸福的是天下太平,绝大多数民警容不下“四风”、看不得腐败,打心眼里支持媒体的正当监督,因为媒体的正当监督,只会使警界的害群之马少一些,使警风更纯正一些。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警察群体对媒体这么大的火气?又是什么在激化民警和媒体之间的对立?跟几位基层民警聊天,据他们判断,应该是“娃娃鱼事件”后深圳的聚餐禁令让一些同事心里发堵。“即使退休民警请客也不行,即使真的是吃娃娃鱼违法,那也是干部所为,普通民警只是在门口站岗,凭什么媒体盯着不放?为什么要让所有人为少数人的违规埋单?”这样的分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基层民警的真实心态。
事实上,无论是媒体还是警察,从道理上讲,大家何尝不知,只要是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事,自己都应该挺身而出、不辱使命。记者和民警都不同于一般的职业,他们的角色定位,要求从业者更有社会责任,更有公益之心,也更有职业操守,更需洁身自好、有所作为。双方各司其职、各守其分、各尽其力,收获的是职业荣耀,助推的是社会进步。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遭冤枉、受委屈甚至被“污名化”或许不可避免,这种时候尤其不能抱怨冲动,何况实际情况常常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复杂。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娃娃鱼事件”之后的舆情走向更警示我们,在众声喧哗之际,更需要心平气和,而不是轻率表态;真相尚未真正浮出水面,更应该节制愤怒,不可意气用事。如果只是从一方的立场出发,匆忙抱团站队,甚至不顾曲直一味冷嘲热讽,只会淹没了真相、消解了共识。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无论是警察还是记者,多一点反求诸己,少一些苛责于人;多一点担职尽责,少一些委屈抱怨,才能不负民众期待、共促社会进步。
【启示与思考】
民警艰苦用餐的场景令人动容,民众自然愿意相信这是基层民警的生存常态,只是,它能证明什么、又能反驳什么?一则,也许它能说明基层民警很辛苦,但显然不能说明所有民警都很辛苦。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与逻辑。艰苦照片是个例,吃娃娃鱼也是个例,两者之间有什么可以互相印证或反驳的关系呢?
民警的意图很明显,深圳公安官员犯错,导致整个警界被禁止聚餐,在他们看来,这是反公款吃喝的扩大化,严重剥夺了民警的基本权利。但公安局官微叫板媒体,却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官微发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式微博,容易让人误以为是为组团吃娃娃鱼的官员鸣冤,间接叫板中央“八项规定”及公安部关于民警的各项禁令;再就是,官微叫板南都,虽明言“欢迎暗访”,实则是“拒绝监督”。公权力机关应该且必须受到公众的监督,武汉公安局这种态度不妥。
当下,官微众多,要想在微博的海洋中赢得关注,表达意见,“惊人之语”、卖萌等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因此,“南都,快来!我们要聚餐啦!”,是借用最新鲜、最劲爆的现成社会话题而“反其道而行之”,欲和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利用媒体效应来“四两拨千斤”,况且点明媒体,本身是对媒体监督力量的肯定,希望构建合理、良性的警媒关系。若误读成向舆论监督叫板,未免太不懂警察蜀黍的幽默,若夸大成“是在为违纪违法人员撑腰”,则是一种任性,主观臆断,制造对立,因言获“罪”,贻害无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0/8019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