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中标“感谢局长” 也许是竞标者的无奈

2015年02月13日 08:50

 

【事件介绍】

 

河南企业工程中标后发微博:感谢局长和人民币

日前,河南汝州市委机关一会议室装修改造工程招投标引争议。有自称投标单位员工的网友在开标前自曝已中标,并称“感谢局长、人民币”,同时“可怜别的招标企业”。而在开标三天后,官方公示证实其所在单位中标。1月30日下午,招标方汝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回应记者,招标不存在贿赂等违规行为,公示期间亦无异议。涉事企业则称,经查该微博并非内部员工所为,或为对手恶意中伤。

中标报价达200多万元

记者查询汝州市政府采购网发现,此次开标的时间为2015年1月23日9时。而在1月22日14时57分,网友@湖南包工头曾发微博称,“工程终于被我们湖南六建装饰拿下,200多万的工程,明天开标就是咱中标!别的投标企业对不起啦!谁让咱舍得送钱,有钱就是任性!”

在感叹“钱没白花”后,1月23日14时48分,@湖南包工头 又说,“没有任何悬念,我们中标啦!因为招标公告就是按我们企业设计的!”他还说,“可怜别的投标企业,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现在社会有钱就是好!政府也是帮你走形式!感谢局长,感谢招标中介,当然还得感谢人民币!”

1月26日9时许,汝州市政府采购网发布评标结果公示,在推荐的2个中标候选中,湖南六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果然排名第一,报价达221.3万余元,比排名第二的投标单位投标报价低2.9万元。

10点52分,@湖南包工头 又贴出上述截图称,“招标前我不是说过嘛,哈哈!今天哥心情高兴,晚上请领导们唱歌喝酒哈!”对此,有网友评论,“这家伙送礼送的到位啊,还用公开招标?”

招标方:不存在贿赂行为

“招标过程都是按正常流程走的,不存在违规行为。”1月30日下午,招标代理人、河南呈祥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开标现场专家评审会上,会公布各投标单位的名次,随后在政府采购网上公示,湖南六建人员可能是当场得知名次后,自以为是发的微博。

作为招标人的汝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认可上述说法。相关负责人还向记者分析道,可能是湖南六建在开标当天得知分数、名次高之后,认定能胜出而发微博炫耀,也有可能是他人以湖南六建名义发微博,“这是其个人行为,我们无权干涉。”

针对微博所述“送钱”、“政府帮走形式”等细节,上述负责人回应记者称“不可能”,并表示招投标完全按正规程序走,不存在贿赂行为。据其透露,公示期三日内暂未收到任何异议和质疑。

1月30日17时30分,湖南六建装饰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王经理告诉记者,经调查发现,前述微博并非该公司内部员工所发,可能是竞争单位恶意中伤所为,正在调查。

 

“感谢局长”微博暴露招投标潜规则

“感谢局长”微博是谁发的,大抵有两种可能:一是中标单位内部员工所为;二是竞争对手恶意中伤。但不管是谁发的,都暴露出了招投标行业潜规则猖獗。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招投标行业潜规则盛行,腐败问题频发,社会反响强烈。人们不会忘记那些招投标乱象:云南昆明地铁投标结束,中标的不是现场竞标的公司,而是开标结束后违规往文件箱塞材料的“迟到者”;吉林白山市总价值23亿元的铁路工程,承包的不是专业建筑公司,竟然是“完全不懂建桥”的厨子;出厂价不过0.6元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在北京中标价11元,销售价超12元,而山东的销售价却仅高于成本价几分钱;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所购买的打印机内存条,价格竟高达6247元,而同型号的原装内存条售价只有600多元……这些奇葩的招投标案例,既让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又使招投标行业积重难返。

招投标涉及工程、交通、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医药等众多领域,内定、串标、陪标、挤标、泄标等乱象不胜枚举。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招投标在程序上愈发完备,流程上愈发细化,但不可否认,行业潜规则的阴影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摆脱。此番“感谢局长”微博的传出,正是招投标行业潜规则的魅影还在到处游荡的确证。

早在1980年,国务院在《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中提出,“对一些适应承包的生产建设项目和经营项目,可以试行招标投标的办法”,揭开了我国招投标的新篇章;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招投标法》并于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招投标制度步入法治化轨道;2011年11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成为我国招标投标行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时至1月30日,这些法律和条例,或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或被人当成了橡皮泥。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果招投标行业有法不依、潜规则猖獗,何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何谈建设法治中国?所以,一方面,招投标行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权力、金钱等东西插手招投标;另一方面,招投标困局的根源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政府采购法》与《招标投标法》之间长期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必须尽快补上这个短板;同时必须加强监管,专家建议中央政府设立常态化、高度透明化、多渠道监管方式,这应该是遏制招投标乱象的根本途径。

 

“感谢局长”,中枪者为何没有痛觉?

工程招投标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存在巨大的利益输送,故而国家作出明文规定,必须进行招投标,并且要求各方面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防止暗箱操作,搞不正当、不公平竞争。

然而,在河南汝州市委机关一会议室装修改造工程中,出现了一个反常且怪异的现象,招投标之后还未开标,一名叫做“湖南包工头”的网友在微博中提前作出了准确的预告,自曝已经中标,更夺人眼球的则是,该网友公开“感谢局长、感谢人民币”,声称有钱就是任性,如此大呼小叫,无疑将局长推向了万丈深渊。

本来这件事不值得深究,就当是开玩笑一类的恶作剧,但是偏偏网友的预测非常精准,对于“感谢局长、人民币”这句话,我觉得有必要进行深度解读、寻找真相。此次招标,究竟有没有人舍得送钱,有没有敢于收钱?已然成为一个涉嫌腐败的敏感问题。

让我不解的是,“感谢局长、人民币”其实就是一封举报信,当事人—局长实际上已经“中枪”,被指认收受了贿赂,这可不是一般的小问题,事关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如果清清白白、一身正气,就有必要展开“反击”,查找到微博的始作俑者,实在不行的话,就通过报警追究其恶意造谣中伤的法律责任,这是你的权力与自由。

可惜,官方显然很大度,甚至连一点“痛觉”都没有,只是作了一般的调查与回应,自认为招标不存在贿赂等违规行为,这种自说自答的方式本身就缺乏说服力,自然难以消除公众的疑问。该微博究竟是内部员工所为还是对手恶意中伤,都应该有一个极具权威与公信力的调查结论,而不是以“可能”一类的语气唬弄民意。

 

中标“感谢局长”,有多少权力关照?

招投标,是指为完成某个项目,由招标单位预先设定一个基本标准,然后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综合考虑各投标人提出的价格、质量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中标人。

可以说,招投标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能有效避免工程项目建设中暗箱操作、漫天要价、权力寻租等腐败行为。

然而,招投标本是一项利好举措,却往往在“权”和“利”的勾肩搭背之下,“好经被念歪”,量身定做、天价采购等花样繁多的招投标“内幕”,一直饱受诟病。

这不,近日河南汝州市委机关一会议室装修改造工程的招投标,也上演了一出“悬疑剧”。工程尚未开标,就有疑似“感谢局长、人民币”和“可怜别的招标企业”的中标微博内容曝光;开标三天后,官方公示显示果真是该企业中标。事件发展至此,种种迹象直指“有钱就是任性”,网友纷纷猜测中标的背后肯定有局长的权力关照,“内定”、“黑幕”等舆论质疑和谩骂之声铺天盖地而来。

对此,招投标双方当事人坐立不安,纷纷作出回应:招标方汝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称招标不存在贿赂等违规行为,公示期间亦无异议;涉事企业则称,经查该微博并非内部员工所为,或为对手恶意中伤。

正如网友猜测一样,每逢遭遇招标腐败质疑,官方必然以“符合规定”、“程序无问题”回应。如此,事件真相依然扑朔迷离,中标“感谢局长”的背后,到底有多少权力关照?

在相关部门尚未给出事件调查结果前,笔者不敢妄加断言此次招标是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但“无风不起浪”,即便有无事生非的网友“胡乱造谣”,如今“谣言”成真,相关部门不妨顺着“蛛丝马迹”去好好查查。若有局长的权力关照,就得下狠手把招标腐败“一锅端”,斩断权力“黑手”;若无,就得对“造谣者”追究责任,倘若是对手的恶意中伤,也要让其“赔了夫人又折兵”,还当事人一份清白,给公众一个明白。

当然,查明中标“感谢局长”闹剧真相之后,莫忘反思“权力关照”对招投标的影响力。

毕竟,揆诸现实,诸多招标腐败案件中,“钱”的充其量只是个“配角”,真正的“主角”却是失控的“权力”。一旦拥有权力关照,招投标不过是个“幌子”,“老子”招标“儿子”中标、明招暗定、“黑白合同”等“戏码”轮番上演,权钱交易、权力寻租等腐败“势不可挡”,既破坏了公平正义的程序机制,也让政府公信力“很受伤”。

说到底,招标环节腐败屡禁不止,关键在监管失效导致了制度失灵。要惩治预防招标腐败,必须将“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相结合,通过完善招投标法相关配套法律,让制度硬起来,有效杜绝招投标环节的程序空转,使权力关照无门、寻租无路。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先进、可操作性强的评标体系,强化招投标信息公开,让公众和媒体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监督,实现招投标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并加大对招投标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坚决遏制“权力黑手”趁火打劫,敦促官员干干净净用权、清清白白招标。

 

【启示与思考】

感谢局长,感谢中介,感谢人民币,这是竞标者成功后的感言。固然,竞标成功本来是一件十分令人高兴之事,高兴过后感谢感谢相关者也是人之常情,但成功者感谢的不是员工的团结拼搏,却是本不应该与之相关联的局长、中介、人民币,这道出了竞标的公正公平受到了严重挑战,道出了权力在大搞权钱交易,也道出了竞标者的无奈。因为竞标者知道,如果凭借实力,即使自己非常优秀,如果不通过中介、人民币过局长关,再优秀也是一纹不值,局长不允,那也只有名落孙山。

由此看来,感谢局长、感谢中介、感谢人民币,这决不是竞标者的心声,这道出了竞标环境的恶劣,道出了竞标中存在的黑暗,这就是一封无声的举报信,给纪检检察机关提供了一份有力的权力腐败证据。据此,相关部门不能坐而视之,而应从这封感谢信中找出蛛丝马迹,查它个水落石出,再对竞标环境进行大力整治,还竞标者一个公正公平的竞标环境,方能让竞标成功者的“感谢”做到言由心声。只有这样,才能让监督具有魅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3/8019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