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际热点启示
是时候放下“西方中心论”的傲慢了
2015年02月09日 14:35
法国《沙尔利周刊》遭遇恐怖袭击后,整个欧洲对恐怖主义袭击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很多国家决定强化反恐措施,如加大通信监控、严查护照等。
(图片说明:1月20日,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外,执行反恐预警方案“警惕海盗计划”的法军士兵持枪警戒。)
但欧洲国家的反恐任重而道远。英国军情六处前局长约翰·索沃斯近日对英国《金融时报》说,针对欧洲本土的暴力袭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挫败,而且发生几率更大。还有一些欧洲人士担忧,打击措施可以消灭恐怖分子,但恐怖主义思想无形的传播却难以阻拦。
为何越反越恐
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越反越恐、恐怖主义愈加猖獗的局面?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自身的极端性质自不待言,我们难以寄望已被极端思想洗脑的恐怖分子迷途知返。
正如中国古语所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西方世界是时候对造成当前全球恐怖主义难以遏制局面的自身原因进行深刻反省了。
导致恐怖主义威胁越发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强烈的傲慢和排他性,缺乏对其他宗教和文化应有的尊重。
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一些伊斯兰国家进行的军事打击、经济制裁,推动的政权更迭,以及美国在巴以冲突中的偏袒政策等,引起伊斯兰世界的强烈反感。西方干涉造成的混乱局面助长了极端势力。从某种意义上看,“伊斯兰国”崛起就是叙利亚冲突的产物。毫不夸张地说,近几十年来极端主义势力不断壮大,以至成为令整个世界不安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新干涉主义结出的恶果。
(图片说明:1月31日,在叙土边境重镇艾因阿拉伯,到处是战争留下的废墟。)
在西方社会和普通民众中,对伊斯兰教信仰缺乏尊重乃至排斥的意识比较普遍。美国士兵焚烧《古兰经》、西方媒体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等事件时有发生等就是佐证。德国《世界报》1月8日援引贝塔斯曼基金会的数据显示,认为伊斯兰教是“威胁”的德国人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57%。这一现象让人担忧。
西方文化排他性由来已久
西方文化的排他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攻击性由来已久。11世纪末开始的十字军东侵,就是欧洲天主教徒对地中海东岸的伊斯兰世界发动的战争。众所周知的近代西方大国殖民历史,北美大陆上发生的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以及持续两百年的黑人奴隶制,中国近代曾经遭受西方侵略的历史等等,也都是西方文化排他性和攻击性的典型例证。
随着近代的快速发展,西方世界逐渐形成对自身文化和制度的优越感,出现了“西方中心论”。在西方主流意识中,“全球化就是西方化”,并理所当然地认为别的国家和民族应当遵从西方标准。同时,在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世界秩序,鲜有顾及他方利益的做法,也令一些地区的弱小国家被边缘化,进而引发这些地区对西方的不满。
(图片说明:1月16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市中心,民众手举“我们与穆罕默德同在”的标语参加游行。当日,2000多名阿尔及利亚民众在阿尔及尔参加游行,抗议法国《沙尔利周刊》再登先知漫画。)
“西方中心论”的傲慢应该放下
对抗只能激化对抗,善待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善待。“西方中心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抗,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让整个世界难以平静。
如今,东西方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西方世界应当改变思维,致力于创造一个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的世界。俄罗斯《观点报》网站近日刊登评论说,西方应停止干涉和攻击他国,不要去教育别人该如何生活,要允许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存在。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世界也应从自私的思维惯性中走出来,给包括伊斯兰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以更多的尊重和包容。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可以为缓解当今世界的冲突提供借鉴。试想,如果民族和宗教之间的相处能秉承“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理念,不同文明之间的调和或许并不困难;如果发达国家能拥有“天下大同”“民胞物与”的思想,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再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是让其他民族也平等享受机会,当然也就会赢得弱小民族更多的认同和尊重。
(图片说明:1月17日,两名警察在德国柏林的一个火车站警戒。德内政部近期宣布制定反恐计划,包括对极端分子加强监听监视,对国外来的航班乘客加强排查,更新和增加警方反恐设备等。)
消除恐怖主义威胁,人们有理由对西方世界给予更多期待。而首要的问题是,西方世界应当放下“西方中心论”的傲慢,放弃霸权主义,尊重和接受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09/801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