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给小偷“压岁钱” 老人相信人性本善
2015年02月11日 13:38
【事件介绍】
老人出门前给小偷备好“压岁钱” 相信人性本善
@QQ网友“阿宝妈”:有图有真相,我爸妈每年这么做本身就够让人醉了,现在还水涨船高,把给“小偷”的压岁钱都涨到了300元。
记者追访: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每逢要出远门,都会在自家餐桌上留下一封信,和特意换好的崭新的百元钞票,这是给可能到来的“不速之客”准备的。
这对老人是博主郭女士的父母。据郭女士介绍,父母都是退休教师,住在关山某小区,很喜欢外出旅游,每次出门大约几个月时间。十多年前他们出远门时,会留下100块钱,并在钱上压一封信,这已经成了他们的惯例。
这次是去深圳的老同事家玩,得2个月,要到年后才能回来,两老商量将“压岁钱”涨到三百。当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他们,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写道:小伙子,出门在外挺不容易的,就快过年了,你一定也很想念父母家人吧?我们退休工资也不高,就请你拿上这点钱,买张回家的车票吧。过完年后,记得要找个正经工作。
2月5日,记者电话联系上郭女士的母亲王老师。王老师介绍,2010年暑假他们外出时,这笔钱和信还真被人拿走了—回家时,地板上厚厚的一层灰印上了一串脚印,到了餐桌就停止了,家中其它地方都没有被翻动过。“其实家里也没啥可偷的,只不过我们当了一辈子老师,始终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不管是谁,在他走错路的时候拉一把,总会有用的。”王老师说。
老人给小偷备好“压岁钱”不能效仿
两位老人为了出一次远门,竟然要给小偷准备好“压岁钱”。这其中的苦衷,实在难以言表,但却不得不说。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治安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和谐工作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老人虽然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却隐忍着两位老人难以言表的苦衷。如果不事先准备,他们生怕小偷翻箱倒柜,进行地毯式搜查。所以,干脆自己积极主动给小偷准备好,以免小偷在寻找中损坏其它物品。
应该说,老人的善心是足以让人感动的。从简短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两位灵魂工程师的高尚品德。但是,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治安状况令人堪忧。这说明,我们的公安机关对入室盗窃的打击力度太轻,不足以震慑犯罪分子;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治安管理缺乏科学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小偷依然有空可钻;这说明,我们的普法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懂法,不遵纪守法;这说明,在某些小区,物业公司只管向业主收钱,却不负责小区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按照古代圣人的教诲来理解,这两位为人师表的老师似乎做得有些不对。因为,虽然由于事先给小偷准备好了300元的压岁钱,小偷可以手下留情,不再翻箱倒柜,毁坏其它物品,但因此小偷顺利的得逞后却无法留下任何犯罪证据。如果长此以往地这样做下去,等于在纵容小偷偷盗行窃,等于在纵容小偷犯罪。表面看,两位退休教师是在以善仁之心对小偷进行教化,但是对于那些惯偷者来说,他们并不会领情,更不不会“弃暗投明”。
因此,我们对待小偷更应该采取更为科学的方法,在家里的不同方位装上防盗装置,只要小偷来袭,让报警器自动报警。而且,可以与自己的手机联网,让自动报警器在第一时间通知户主,家里有盗贼了。当我们在第一时间接到报警之后,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远程向公安110报警,或者让街坊邻居或亲戚朋友到家里看一看,究竟是否丢了什么贵重物品。如果这样,远比事先给小偷准备“贡品”要好得多。而且,可以让更多小偷束手就擒;而且,可以依法维护我们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然而,如何利用高科技进行防盗,公安部门应当向广大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如果我们公安机关能够不断加强普法教育,并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多做一些防盗工作,如果每个物业小区都能装上电子眼,就能从不同方面强化社会治安工作的群防群治,就能起到难以预料的社会效果。
面对老人的善心,我们的公安部门不能装聋作哑,理应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如何去适应社会和形势的发展需要,街道社区管理部门不能装聋作哑,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决无止境的。所以,我们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反思:我们如何才能搞好社会治安,社会治安需要哪些创新思维方法,公安部门如何实施社会治安网格化的预防工作,公安部门如何担当起社会的普法教育责任与义务,街道社区党的组织如何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建立社区的社会化公益志愿者服务。如果这些不同方面的工作都能共同发力,我们的社会治安就能得到根本改观,和谐社会就能在我们面前变成现实。如果我们大家积极努力,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那两位老教师再出远门去深圳和儿女们一起过春节的时候,就不需要事先给小偷准备“压岁钱”了。那种善心我们还是不需要的好。大家说呢?
“给小偷留压岁钱”的道德感化力有多大
无疑,这两位老人是善良的,他们“给小偷留压岁钱”的做法,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化小偷,起到唤醒良知的作用。事实上,2010年暑假他们外出时,这笔钱和信还真被人拿走了--回家时,地板上厚厚的一层灰印上了一串脚印,到了餐桌就停止了,家中其它地方都没有被翻动过。我相信,该小偷的心灵一定感到了巨大的震撼,说不定真的跟名着《悲惨世界》里的描写的苦役犯冉·阿让一样,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后洗心革面、终身向善,努力做一个好人。
不过,我还是想淡化“给小偷留压岁钱”的道德功能,更愿意将其当作房主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来看待。出门前给小偷在房子的显眼位置留点现金,是不少人的习惯--贼不走空,拿到了钱,他或许就不再翻箱倒柜、给房主造成更大的损失。当然,这样说并非怀疑两位老人的善意乃是发自内心,只不过是觉得道德感化虽然有用,但毕竟非常有限,至少效果的随机性太大。良知未泯的小偷可能会被打动,而对于那些惯偷和根本无道德感可言的人,你的留言写得再情深意切也如同对牛弹琴,甚至还会引发他们的鄙夷和嘲弄。这其实不难理解--如果道德感化可以包治百病,还要警察干什么?
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偷窃都是违法行为;不管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都不能成为任何人实施偷窃的借口。违法了,就该为此付出代价,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法律的惩处,这才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很多时候,自律是靠不住的,他律才是根本,而法律是最有效的他律。过度拔高道德感化的力量,不仅不切实际,或许还有弱化法治的倾向。因此,我想问问两位老人家:家里进贼那次,报警了吗?我尊重且赞赏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好人的善良之举,但更建议他们今后在考虑问题时,能够超越道德的层面,多拿法律说事儿。
给小偷留“压岁钱”的是与非
两位年过七旬家住武汉的老人每逢要出远门,都会在自家餐桌上留下一封信,和特意换好的崭新的百元钞票,这是给可能到来的“不速之客”准备的。对于老人的这种做法,网友有赞的,有贬的,赞的称老人善良有爱心,蕴含质朴哲理,贬的说老人是计出下策,凸显无奈,我则还认为,这其实则是对小偷行为的怂恿。
不能否认,一些小偷可能是新手,之所以会走上这条路,可能家境困难手头确实为难着窄,还有的据说是出于“面子”,借钱还不上或没处可借,乞讨又拉不下脸,只好剑走偏锋,误入歧途。对于这样的人,老人谆谆告诫,还留下压岁钱,这样做无可厚非,也算是仁至义尽,帮人一把。
但是,小偷上一百,也会形形色色,有新手更有惯偷,有些人,抓了放,放了抓,不乏屡教不改者,尽管你言之谆谆,恐怕他听之藐藐,不会因为老人的善言善语心生恻隐而善罢甘休,从此金盆洗手,立地成佛。对这样的人,善言不会有善果。当然,老人这样做,是期望新手浪子回头,惯偷幡然悔悟,此外至少还有个“小九九”,就是希望碰上那些死不改悔的家伙,能够看着恳切写信这个面子,手下留情。
给小偷留钱其实是个“潜规则”,笔者对此深有体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承德工作时,家中曾两次被盗。第一次被盗时,小偷把家翻了个底朝天。案照例是不会破的,警察总会问,你得罪谁了。倒是有邻居告诫:下次在桌上放点钱,小偷就不会祸害了。如果说是我没心里去,也对,反正钱是没有留。第二次被盗时,从不走空的小偷没有找出值钱的东西,变成了纵火犯,把我舍不得喝的几瓶好酒当作燃料,倒在书籍上点了一把火。
即便后来进京后又被小偷光顾了一回,我依然毫不妥协,从不在桌上压钱。我认为,在桌上放钱,对一些还有人性的小偷的确可以达到某种效果,让他们适可为止,戛然而止,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怂恿大于劝阻。对于小偷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谆谆规劝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恐怕更重要的,还应依法打击。这就是给小偷留“压岁钱”的是与非。
最后需要饶舌的是,小偷之所以猖獗,原因种种,有生活困境所迫,有“潜规”怂恿,还有案件难破等。很多地方入室盗窃案破案率低,据说也有“潜规则”,案件标的不大,不出人命,就不会引起“重视”。从这个角度说,两位老人的留言留钱,与其说是劝善,不如说为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启示与思考】
有的人批评这位大爷,怎么可以给小偷“压岁钱”呢?要给压岁钱,也是给自己的晚辈才是啊!如今,老年人物质生活不一定匮乏,出门在外也要防小偷。但这位大爷的不同之处在于,把防小偷的过程当成了教育小偷的过程。大爷是从小偷的角度出发,小偷偷钱无非是手里紧了、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大多数小偷本性都是善良的,其实是缺乏好的诱导,一念之差使自己误入歧途。大爷给小偷留下三百块,这三百块是给小偷买车票的。当小偷收到大爷的“压岁钱”后,能够买到回家的车票,不管过得如意不如意、能够回家过年,这总比让小偷一直在外、无法回家、到处盗窃、危害社会的强。
好人与坏人,其实有时候就是一念之差。因为一念之差,一个很好的人会铤而走险,其实他们本性不是很坏,只要稍加引导,大多数小偷是能迷途知返的。当然,也有一些偷盗成性的惯偷,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们也不可能逍遥法外,法律是个最好的杀威棒。有的小偷年纪可能很轻,就这么身陷囹圄了,他们的大好年华就会浪费。大爷对年轻小偷的体谅可见一斑。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分钱就会让一个好人铤而走险、瞬间蜕变为坏人。大爷体谅到小偷的难处,自己生活不是太窘迫,给小偷点“压岁钱”,能够让一个快要误入歧途的年轻人向善,这是多大的功绩!只是,年轻的盗贼们能够体谅这位大爷的苦心吗?
或许,有人会说,给小偷留压岁钱,这不是在为虎作伥么?这里,就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压岁钱”,如果只留下几张压岁钱,那就多少有些“助恶”的味道;而留下钱的同时,还留下语重心长的字条,且还是隽秀的毛笔字,且还委婉地批评“小偷的行当不正经”,还嘱其“要找个正经工作”,这是在挽救小偷,也是在“见义勇为”,正如王老师所说的“不管是谁,在他走错路的时候拉一把,总会有用的”。
小偷也是人,小偷生活在我们身边。“救助小偷,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你我他,都应该像报道里这两位老人学习,都来“拉一把”,但愿,“天下无偷”!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董洁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1/8021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