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短视频 第一时评 直播稿
高飞:全球视野下的中欧关系
2015年02月11日 16:03
高飞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之一,可以说2014年中国外交当中的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早在2013年11月份中国的国家总理李克强访问欧洲出席中国中东欧峰会的时候可以明显的体会出来中国对于欧洲外交的重视,在此之后,2014年1月份第一次新年中国接待外国领导人就是来自于中东欧的保加利亚,随后4月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访问了欧洲四国,6月份李克强总理访问了希腊和英国。10月份李克强总理再次访问欧洲,访问了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并且经过几次的访问,中国和欧洲之间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可以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在整个2014年是中国外交当中非常亮丽的一颗亮点。
第一,全球格局的变化
为什么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在2014年会显得如此的重要呢?谈到这个话题我们还需要从全球格局的变化当中谈起,可以说今天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深刻的变化和调整过程当中,这种变化一方面体现在一些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在迅速的崛起,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中国,中国的国家实力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我们的GDP增长了10倍,我们的整个的经济的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位,我们的对外贸易在世界上第一位,外汇储备达到了3万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所以总体来讲,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中国崛起和成长的步伐,现在走到世界各地,不仅可以看到中国的商品,不仅在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很多商品来自于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同样来自于中国,甚至在一些转型国家当中,曾经对中国商品怀疑有歧见的一些国家,我们仍然能可以看到大量的中国商品,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实力有目共睹,同时中国的人口、技术也开始走向了世界各地,现在我们走到世界各地,看到最重主要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游客到处都有,而且中国的游客可以说在世界各地变成了购买力最强的一组人群。此外目前我们在世界上大量的建立了孔子学院,世界上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成长的步伐,不仅我们在中国可以感受到,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现象。
和中国这种变化相比较,当然还有一些国家和中国是很类似的,比如说我们谈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并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崛起,而是一群国家一组国家的崛起,那么经常我们说到比如说金砖国家,包括俄罗斯,包括巴西,包括印度,包括南非。当然可以更大一点扩大,还有一些国家,比如土耳其,比如说像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共同的崛起,可以说构成了世界上一组新兴的力量。和这些国家的崛起相对照的是有一些国家经济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那么最典型的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一些发达国家比如说像美国,它的经济很长时间处在低迷的状态当中,2014年对美国来说是一个好消息,美国的经济比较强劲的得到了增长,但是和美国一起的欧洲兄弟就不那么幸运了。欧洲可以说整体来讲从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开始,2011年、2012年、2013年一直到2014年欧洲的经济持续的处在这种低迷状态当中,那么这种经济的低迷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那么在目前的世界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一种过去的五百年,世界历史当中都从来没有出现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五百年当中始终是西方在不断的上升,而东方力量相对的下降,那么现在可以看,在目前的世界当中出现了东方力量相对上升,西方力量相对下降这样一种态势,这是世界五百年来没有过的趋势。
另外一个正在逐渐改变一种过去三百年当中世界上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也就是说是由西方世界主导这个世界的规则制定,主导世界的议程的制定这样一种现象。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正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的声音,关注中国想要什么,关注中国能做什么,所以正是由于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今天看起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处理好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中欧双方的事情,同时也关系到世界未来的走向。
第二,中欧各自存在的问题
那么在世界的格局当中,中国和欧洲关系发生了这样一些变化,那么是不是中国和欧洲双方除了这些变化之外就不存在其他的问题,我想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很清楚,我们国家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改革通过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中国的改革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经过综合的系统的这种顶层设计,对中国的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长期的考虑,那么这种对于解决中国的国内的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也知道除了中国的国内存在的问题之外,中国目前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方面的成长,但是同时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掩盖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特别是从国际关系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看的更清楚,可以这样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功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得益于我们自身的改革,同时也得益于世界上的全球化的进程。我们都知道国内的改革是解放了、释放了生产力,那么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全球化的进程使今天的中国可以不像19世纪的世界列强那样,通过战争殖民的手段,我们今天完全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来接近世界的资金、技术、市场和原材料产地,所以正是由于这种可以说是全球化的进程,帮助了中国能够如此快速的成长成为世界体系当中的重要一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知道中国目前有两个变化,一个变化是中国经济成长成为世界上举轻若重的一股新兴力量;但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变化,中国和今天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处理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中国目前还是个发展中国家,自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也会把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带到了世界,当然也存在外部的世界如何正确和接纳中国。所以双方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处理是中国目前外交甚至是国内发展当中面临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国家始终在强调,有效的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是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支撑。
从目前来看,在处理和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当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我们的人口红利,我们低廉的劳动力的价格,成了中国走向世界非常大的一个竞争力,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但是事实上我们在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方面中国产品赢得了巨大的世界市场,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都知道中国目前的生产能力非常大,我们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把我们称作世界的工厂,我们也看到中国经常和一些发达国家发生一些贸易摩擦,比如说我们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欧盟之间两年前关于光伏产品的贸易摩擦等等,事实上这只是我们贸易摩擦当中的一部分。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坦率的说,由于我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强大的竞争力,事实上也挤占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这是我们不可以忽视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按照过去的方式,长时间的平面扩张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产量,提高自己的工业制造能力,这种不仅是中国自身不能够承受的,比如像带来的环境问题等等,同时在世界各国国家、世界市场、世界其他国家,比如说一些生产同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中国家,也同样无法从内心来讲可以接受的。
我们在谈到中国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需要一个转型,我们对自身定位的转型,对生产方式的一种转型。自身定位的转型,我们长期以来,我们过去讲就是中国怀有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这种心态是和我们过去一百多年来长期受别的国家压制这种心态有关系。但是当中国成长起来之后如何调整一种正常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这是我们需要做的。那么当外部的世界看待中国今天成长的时候,中国究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很清楚,但是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走到北京这样的城市,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笔直的街道,很多人会误解中国,把中国视作一个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大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些都是中国外交当中不可回避大的问题。
如何去进行转型,如何去进行调整,使中国适应变化当中的世界,也使中国能够顺利的从目前的这种状态,发展到更高一种发展的阶段和层次,这是中国所要面临非常大的问题。
从欧洲方面来看,同样也面临着问题,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欧洲经济脆弱的一面。欧洲的经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制度设计有关系,欧盟一方面在发展过程当中,对它自己整个制度模式做了规范,但是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这种问题就是说欧洲后来有了统一的货币,但是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这就使得一些国家借钱容易,但是没有考虑如何去还债,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情况之下,就使得欧洲的一些主权债务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今天的欧洲国家面临主权债务问题源自于此。除此之外和欧洲长期的生活方式也有关系,欧洲我们可以看到欧债危机基本上可以分成南、中和北三部分,北欧情况总体来讲比较好,并没有受到主权债务危机的很大的影响。中欧情况也还可以过得去,像德国的经济基本在主权债务危机过程当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小。而南欧、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等这些国家,它的经济受到的影响就比较大。那么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欧洲它整个的福利在我们过去常常被称道的,欧洲的社会福利是比较高的,尽管它的工资相对来讲比较低,但是由于高税收导致的高福利,整个社会当中可以看出来人们生老病死很大程度上,欧洲的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是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情况也导致了社会的低效率。很多国家包括像法国,包括像意大利这些国家,一旦社会福利它具有刚性,一旦提升了社会福利,如何去削减这些福利,就变成了社会改革当中的一个大问题,所以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很短时间内,欧洲各国的政府频繁的更迭,出现这种现象有一个根本性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都知道欧洲强调的或者自己称道的是自身的民主制度,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民主制度权利掌握在有选票的老百姓手中,老百姓很清楚谁敢通过改革削减我的福利,我就让谁下台,所以欧洲的政府在过去几年一样像走马灯一样的变化,使得改革的一些措施很难真正的贯彻下去,这是欧洲经济存在的问题。
再有目前的欧洲同样面临着政治上的压力,希腊进行大选,主张退出欧元区的政党有可能上台,那么这种情况就使得欧元区本身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政治压力,自从成立以来,欧元区第一次可能会出现有的国家退出欧元区,这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一体化的欧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另外一个方面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欧洲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2014年对于欧洲来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一年,欧洲发生了一场非常大的危机,这场危机就是乌克兰危机,早期乌克兰危机并不是在国际关系领域,而是地地道道的是乌克兰国内的一场危机,乌克兰这个国家可以说在过去20多年的独立历史当中,它整个发展的道路并不是特别成功。乌克兰曾经是整个苏东欧变化之后,在该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乌克兰的国旗上面是蓝色下面是黄色,蓝色代表着蓝天,黄色代表蓝天下金黄的麦子,可以说这样国旗可以显示出这个国家非常丰腴的自然条件。但是很可惜乌克兰在独立以后2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乌克兰始终在不断地徘徊在西方和东方之间,徘徊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所以乌克兰整个的国家经济经过20多年的时间没有大的起色,20几年前的生活水平就是今天的生活水平,甚至比今天生活水平还要更高一些,经过20几年和它经济水平一样,甚至比它还低的俄罗斯和波兰意义远远超过了它。乌克兰今天的人均GDP大概是3000多美元,而旁边的波兰已经超过10000美元,俄罗斯也超过10000美元,乌克兰成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洼地。这样会导致社会人们心里严重的失衡,人们关于如何发展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的一些政客有不同的主张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很遗憾这种正常的现象,正常的民主不同的这种观点却最后在乌克兰这个土地上演化成街头政治,长期以来乌克兰形成了这样一种政治生态,谁能够上街去抗争,谁就能掌握政权,所以街头政治成了乌克兰的一种常态。再有乌克兰本身国家是东部和西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乌克兰在历史上,在俄语当中是属于一个边界地区,在历史上它从来没有做过独立的国家,成为过独立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乌克兰本身国家管理的能力比较弱,同时乌克兰东部受俄罗斯影响很大,居民大部分讲俄语;乌克兰西部的这些居民受俄罗斯影响比较小,受西方影响比较大,主要讲的是乌克兰语,双方之间的文化、语言差异都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东西部也存在着这样一些差异,当然乌克兰又处在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上,所以乌克兰本身战略重要重要,也使得东西方对乌克兰的争夺始终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三种不同的矛盾,乌克兰国内政客之间的矛盾,乌克兰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矛盾,以及外部世界对乌克兰争夺的这种矛盾,在乌克兰这个土地上上演。2014年整个一年乌克兰的危机不断地深化,从早期的街头政治演变成,在俄罗斯强调是一种推翻了亚努科维奇总统这样一种政变,随后克里米亚又并入俄罗斯,再往以后乌克兰东部又发现了民间武装和基辅当局的武装冲突,总体来讲乌克兰的局势一年时间都是不平静。
在这种环境下,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是非常重要的地区。因为这样一个地区,如果俄罗斯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永远也不能回归成一个大的帝国。对于欧盟来说,乌克兰同样很重要,有了乌克兰,欧盟就可以更加远离俄罗斯潜在的这种威胁,所以双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争夺,几乎构成一年欧洲问题的这种主旋律。
当然这里面不能忽视美国的作用,美国在始终努力地推动欧盟站在第一线去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那么欧盟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对俄罗斯来说一方面经济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很大,因为俄罗斯的这种出口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欧盟,俄罗斯50%的出口要出口到欧盟。那么从欧盟方面来讲,同样也非常重视俄罗斯的市场,但是由于这样一种制裁,双刃剑对双方影响都很大,事实上也影响了过去一年双方的经济。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对欧盟影响、对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关系影响更大的是,由于美国推动着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所以说欧盟不得不加强和美国之间的联系,美国事实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这种效果,一方面自己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额很少,让欧盟走在前面,欧盟杀敌自损八百,可以说美国受到的损伤很小。同时美国又利用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加强了自己和欧洲之间的盟友关系,所以说欧洲整个一年围绕乌克兰危机在外交上也处在困境当中。
再有一个在外交方面的一个困境,是欧洲同样面临着阿拉伯之春以后恐怖主义的威胁。可以说在阿拉伯之春过程当中,欧盟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推动阿拉伯国家进行所谓的民主革命。但是这场革命过后,在西亚北非留下了很多烂摊子,包括利比亚,包括叙利亚,那么在这些地区可以说欧盟目前逐渐的开始自食其果,由于在这些地方发生了混乱,一些极端势力,极端组织、基地组织都开始纷纷介入到这些地区,去努力的去发展自己的势力。非常典型的是叙利亚,欧盟在试图推翻巴塞尔政权的过程当中,支持了很多反对巴塞尔政权的组织,这些组织当中有一部分就是极端组织,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在西亚北非比较活跃的伊斯兰国,那么这些组织他不仅是反对巴塞尔政权,同时它也是反对欧洲国家。所以目前发生的情况就是一些欧盟国家的一些成员加入到了伊斯兰国当中,但是经过伊斯兰国这种武装斗争、武装训练之后,又重新回到欧洲,成为欧洲安全最大的威胁。可以说今天的欧洲在外交方面同样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是对大国,对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如何去处理和大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如何处理好外交关系进而进一步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同样也起了非常大的问题。
第三,中欧合作的现状
今天的欧洲和中国,虽然相距欧亚大陆的两端,但双方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双方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去进一步的发展更好的,如何去构建更好的国际秩序,双方都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合作。
过去的一年,中国外交非常大的一点,就是我们在2014年11月份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当中提出了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并且进一步地要努力去构建新兴国际关系。那么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旗帜就是我们要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来构建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欧洲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两大力量,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经济方面欣欣向荣,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的任务。欧洲目前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发达经济体,中欧之间的贸易互为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欧可以说双方之间的合作潜力仍然是巨大的。中欧双方可以说无论是从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互有需求。
从经济方面来看,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今天的转型,我们需要欧洲的技术,特别是我们转型过程当中,去解决我们经济存在的一些深层问题,比如像环境问题,欧洲在这方面的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时对于解决一些世界上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我们双方有共同利益,比如说欧洲今天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中国同样面临着分裂主义、宗教原教旨主义还有一些极端主义这种威胁,所以中欧在反恐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如何去进行合作,对于中欧来说是非常重要。所以去年国家领导人在访问欧洲的时候,提到了双方进行多层次的这种合作,对于中欧实现共赢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特别是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欧洲的时候非常注重经济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像德国、意大利、英国等等这些国家的合作都被放在非常高的地位。那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的时候所关注的问题更加全面,比如说和平的问题、增长的问题、改革的问题、文明的问题等等都在访问的过程当中,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所以我想中欧双方如何把领导人谈到的这些问题进一步的去落实,这是中欧合作过程当中所面临非常大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欧洲的时候,很短的时间访问了四个国家。
第一个国家习近平主席访问了荷兰,荷兰是在欧洲我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荷兰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很大一部分是填海造出来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欧洲属于贸易中心的地位,所以我们之间的这种贸易额联系非常的紧密。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荷兰的时候还参加了核安全峰会,一方面是关注安全问题,同时也关注了两个国家之间在农业、水利、科技、社会福利等各方面的合作。
习近平主席访问的第二个国家是法国,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法国可以说在欧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1946年在所有欧洲大国都在反对新中国的时候,法国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个在整个西方世界当中是第一个。如何和法国发展良好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在国际外交领域的合作,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很重要,对法国同样也很重要,所以习近平主席第二站是放在了法国。同时必须要强调的习近平访问法国的时候也访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这个国家是非常注重文化的一个国家,和法国之间的这种合作,我们会经常看到,法国人对于文化这种热爱和重视的程度。以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文化就非常地热爱。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样在这里面也体现了中法在人文领域合作的巨大潜能。
第三站是访问了德国,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可以说非常重要,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贸联系,对于两个国家都很重要,我们都知道中国有的时候甚至和法国之间还会有贸易竞争,因为中国人生产的服装非常有名,法国人生产的质量非常好,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产品方面的竞争。但是我们和德国之间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德国主要是以生产机器设备为主。那么中国购买德国的机器设备,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所以中德之间很大程度上我们很少看到激烈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和默克尔总理进行了非常好的会晤,在这次会晤当中对于如何去进一步的推动中德两个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发挥了非常重要,可以说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第四站习近平主席访问的是比利时。比利时这个国家面积并不大,但是比利时在欧洲却非常重要,因为欧盟总部所在地就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所以经常人们把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称作是欧洲的首都,它的地位非常的特殊。所以习近平主席在过去27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比利时,同时又在中欧建交40年以后第一次访问了欧盟总部,所以这些对于发展中欧关系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说习近平主席去年3月份对欧盟的这种访问可以说非常重要的一次访问,对于中欧推动长远的中欧关系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此之后6月份李克强又访问了希腊和印度,这两个国家和中国之间的经贸联系都比较紧密,在希腊陷入主权债务危机过程当中中国施于了援手,在这个过程当中希腊也给予中国产品如何去进入到欧洲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希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港口,在古雅典共和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港口比雷埃夫斯,这个港口其中有一部分是租界给中国,我们中国的产品大量输入到欧洲就是从这里开始。同时这个地方由于中国的工人,由于中国的投资进入之后,不仅改变希腊的经济,提升希腊的经济,也是改变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欧洲人开始注意到中国人夜以继日的工作,劳动效率之高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象到的。所以可以说希腊和中国之间的这种合作非常的紧密,甚至我们可以再往前推一下,在利比亚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危机过程当中,希腊也同样给予中国大量的支持,我们撤侨为什么如此成功,很大程度希腊给我们的政治支持,在物质的支持,在交通工具方面的支持,可以说是我们外交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种保证。
当然英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英国的金融方面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中国和英国之间的金融合作对于中国来说也非常的有帮助,双方签署的各种协议对于中国走向,中国人民币走向世界,可以说通过英国是非常重要一个台阶,所以我们总理在访问的过程当中,也专门就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克强总理10月们再次访问欧洲,访问了德国、俄罗斯和意大利。2015年的1月份李克强总理可以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当中,第四次访问了欧洲,到欧洲这次是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峰会,可以看出来中国今天对欧洲是极其重视的,对于如何实现中国和欧洲的共赢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在重视欧洲这个过程当中核心一点,就是希望加强与欧洲之间的合作,从而实现双方的互利和共赢。
第四,中国大国外交的欧洲战略
那么我们都知道中国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我们今天所要考虑的不仅是经济的问题,我们还考虑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如何承担世界责任的问题,如何和我们的邻居打交道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两条不论是路还是带,两条都是起源于中国,最后通向欧洲,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基本的走向,之所以提出这样两条一带一路和今天中国面临的问题是有关系的。我们都知道中国今天是处在经济崛起、政治发展的这样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说和平发展是我们中国的道路。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和平发展,不仅是要有我们自己的愿望,同时也要要求外部世界能否接受中国的和平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和外部世界打交道,如何和欧洲这样的伙伴打交道,对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丝绸之路在古代的成功,和中国本身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我个人甚至这样理解,丝绸之路它不仅仅是一条人为开辟的道路,它是由于中国经济处在一种很高的高地,中国经济自然向外流,而流出去的一条路,这条路当它能在陆地上进行流淌的时候,它就是丝绸之路;当它在陆地上遇到障碍,非常典刑的一个例子,中国南宋时期,可以说海上丝绸之路是最繁盛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之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会兴盛就是因为中国经济极度繁荣,当时南宋时期处在分裂状态,有辽、有宋、有金和后来的元,还有西夏,可以说阻断了这些交通道路,所以使得中国不得不在海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当时是这种情况,今天我们说有相似的地方,今天相似的地方就是中国经济再度崛起,中国经济再度崛起如何和外部世界打交道,需要一个通畅的道路。这条通畅的道路我们说它不仅仅是一条道路本身,同时还需要在制度上在人心上和外部世界连通,中欧之间的合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中欧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合作,也需要在政治上,也需要在制度上,双方加强交流和沟通。
中国要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要建立稳定的大国关系,稳定的大国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我们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本稳定的关系,但是我们和美国之间可以说存在很大的矛盾。在一些美国人看来,中国的崛起,本身就是对美国权力巨大的挑战,这是一种结构性的挑战,所以美国要重返亚太,虽然美国反复强调重返亚太并不针对中国,但实际上美国重返亚太就是要防范中国崛起可能对他带来的一些挑战。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我们周边有一些国家,利用美国重返亚太的这样一种企图,在为自己谋利益,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的中日关系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日本希望借助于美国重返亚太实现自己正常化的梦想,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甚至心甘情愿充当美国的制衡中国的头拳。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不可改变的这样一种环境,中国最重大的外交倚重可以说我们身边的俄罗斯,很大程度上俄罗斯对中国战略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中国也进行中俄之间的关系,长期稳定的中俄关系是符合中国的长期的和平发展的目标。
那么从更大的格局来看,欧洲在这个过程当中,在这样一种世界格局当中,欧洲的地位就使得中国不得不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重视欧洲,如何发展和欧洲之间的良好关系,是中国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欧洲之间同样建立新兴大国关系的稳定框架的这种基础,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显得非常有帮助。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在努力的和世界其他国家共同的,我们通过这样一些外交努力,不仅是要建立利益共同体,利益的相互交融在过去的历史上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都知道有了相互之间的这种利益,国家之间就有可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所以利益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仅有利益共同体是不够,也需要另外一种叫责任共同体,现在中国在国内面临的一些问题像环境问题很清楚,光有利益是不能够解决公共产品的问题,那么当中国走在世界舞台,甚至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当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利益,我们同时也要关注和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责任相互接洽。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2014年中国外交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会晤过程当中,明确提出了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目标,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的行动。在这个问题上虽然中国和美国之间首先达成了协议,但同样欧洲也非常关注中国这样一点,欧盟长期以来是推动全球进行结合,应对气侯变化非常重要的一个伙伴。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如何去进行合作,对于中国和欧盟共同思考建立责任共同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尝试。
2015年世界气侯变化大会会在巴黎再次召开,我想中国和欧盟在这个问题上,在气侯变化的问题上,责任共同体的合作会进一步的加强。当然在此基础之上,在利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中国也会努力和欧盟建立命运共同体,现在的世界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这种世界,我们不能用过去的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在的问题。如何去进行有效的合作,是实现共赢非常重要的一种保证。可以说现在世界当中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乌克兰危机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这种思想方式作乱的结果。
习近平主席提到就是我们身体已经走进了21世纪我们的头脑仍然停留在20世纪,可以说我们在一些问题上,如何去和我们世界的伙伴进行合作,最终建立命运共同体,真正用一种和平发展合作的这种思维方式,实现双方的共赢,这是我们建立命运共同体,最后建立新型国际关系重要的步骤。我想从总体来讲,回顾2014年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无论从国际体系的框架变化,还是今天中国和欧洲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实现双方的共赢,从这些角度来看,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在今天的全球视野的框架之下都是一对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努力的推动更好的发展中欧关系,最终实现我们理想当中的,实现我们中国梦,实现欧洲梦,最终实现和谐世界的美好目标,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姜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1/8023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