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重大事件专题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模范人物
苏州:“医者仁心”刻上黄土地 记“最美医生”史明
2015年02月12日 15:11
史明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副主任医师。去年6月,他作为江苏省第五期、苏大附二院第三批对口支援陕西靖边医疗队的队长,率队前往陕北高原。
去年11月9日,在经历了一整天危重病人抢救之后,在距离结束支边任务、启程回家的日子还有4天的时候,史明倒在了靖边县人民医院宿舍的卫生间内,再也没有醒来,年仅38岁。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去病房看一下病人”。
从踏上陕北高原的那一刻起,史明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职责,更用生命诠释着责任与奉献。史明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陕北人民,永远留在了革命老区。
逝世后,史明被评为2014年12月“中国好人”的“敬业奉献好人”,被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最美医生”称号、陕西省卫计委授予“陕西省白求恩精神奖”、江苏省卫计委授予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荣誉称号,苏州市总工会追授他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苏州大学追授他王晓军精神文明奖,榆林市卫生局追授他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苏州市卫生局、食药监局追授他为苏州市医药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靖边县人民政府追授他为“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称号。
生命的最后24小时保双胞胎产妇母子平安
生命历程的最后24小时,史明是高度紧张、极度疲惫的。
陕北的冬天十分寒冷,11月初就下起了鹅毛大雪,史明那段时间有点感冒,总是说起自己血压偏高、有点头痛。看到史明的样子,同事们有点担心,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从不是爱抱怨的人,能扛的他肯定默默扛着,他能主动说出来,问题似乎有点儿严重。
去年11月8日,星期六,这天一早,史明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赶去病房,因为他放心不下一个情况特殊的病人。这是一个怀着双胞胎的孕妇,高危妊娠,而且心功能差。早上8点多,孕妇突发危急情况,然而靖边县人民医院医疗条件一般,手术风险较大,转院治疗又为时已晚。史明当即决定,由他主刀为产妇进行剖腹产手术。1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两个健康的小生命呱呱坠地,产妇及新生儿都安全地返回了病房,走下手术台的史明衣服早已湿透。
10分钟后,产妇突然出现急性心衰,命悬一线。刚刚脱下工作服的史明第一时间赶回病房,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投入了紧张的抢救。直到下午4点,产妇病情才逐渐平稳。唯恐产妇病情再出现反复,史明坚持留在病房里观察情况。下午6点多,在同事的催促下,史明才吃上当天的第一顿正餐,和队友一起吃晚饭的时候,他还不停念叨着那位产妇的病情。
晚上10点多,史明再度折回病房,观察病人情况,分析病案直至凌晨。病人情况已经稳定,夜班医生几番劝说,史明才回宿舍去休息。
去年11月9日,星期天,这天原本是可以休息的。史明又是早早起床,在去公共卫生间洗漱的走廊上遇到了医疗队队友卫红齐、莫朝阳,他说:“我真的感冒了,头痛。”队友都对他说:“那你就好好休息。”史明一边说着“吃完早饭,我还要去病房看看昨天手术的病人”一边走进了卫生间。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两分钟后,卫红齐走进卫生间时,发现史明已经倒在地上。大家立即对他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迅速展开抢救,却已回天无力。
苏州医生“随叫随到” 危重患者转院慕名而来
肩负着江苏省、苏州市以及苏大附二院的支边重任,史明不顾路途遥远和环境艰苦,带领6名医疗队员,赴陕执行为期半年的对口医疗支援任务,将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陕北高原,造福当地百姓。支医期间,医疗队员们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全身心投入到支医工作中。半年里,史明累计接诊门诊患者1400余例,住院70人次,教学查房113次,会诊83人次,开展手术79例,主持参与了很多危重患者病情讨论和大抢救工作。
当地医院给医疗队的队员每人配备了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一旦科室里有危重病人需要抢救或是有当地医生处理不了的急诊手术时,都会呼叫“苏州医生”,常常是吃着饭时、周末休息时或是晚上已经睡下时,都会接到值班医生打来的电话,请求帮忙处理。
这样的繁忙对于妇产科尤甚,由于当地孕妇没有产前检查的习惯,急诊手术的病人特别多,加上靖边县人民医院又是当地最好的医院,一些妇产科的危重病人都会被送到这个医院。
自从2007年对口支援医疗行动开展以来,“苏州医生”敬业奉献、医术高超的美名已经在当地传遍,每次支边的“苏州医生”来了,患者更倾向于到受支援的医院就诊。去年9月的一个周末,一位宫外孕患者从靖边县中医院转到靖边县人民医院,就是听说这里有“苏州医生”,而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患者会转到榆林市里或西安等地的大医院。史明接到科室打来的电话,主动放弃中午休息的时间赶到病区查看,患者病情危急,史明认为需要即刻进行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因为这位患者还没有生过孩子,家属提出能不能使用创伤小的手术方法。但是靖边县人民医院的腔镜较为落后、清晰度较差,使用腔镜进行手术的风险很大。史明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再三考虑后,决定在腔镜下为其实施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和家属感激不尽,史明却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因为腔镜手术对设备要求很高,腔镜清晰度不够就等于外科医生被蒙上眼睛在做手术。队员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幸亏史明医术精湛,才顺利完成了手术。
在靖边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半年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假,成为全院义务加班最多的医生,他总是说:“我在宿舍呆着也没意思,还不如多看几个病人。”就这样,他成了全院有名的“随叫随到”,还常常“不请自来”。“史大夫一天似乎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在医院里总能看到他,不是在门诊、病房,就是在急诊室。”靖边县人民医院的一位病人回忆起史明时这样说道。
提升受援医院水平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陕北高原上,史明不仅服务于一方病患,更致力于把先进的医学理念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努力为受援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基础设施较差、医疗设备落后,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整体偏低,面对这些情况,史明没有敷衍、没有退缩,他凭借自身专长,竭尽全力带领医院妇产科开展了多个新项目、实施了多项新技术,为提升靖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的整体医疗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踏上陕北高原的那一刻起,史明就迅速进入了“角色”。支医期间,他每天准时参加科室晨会和病区查房,积极参与危重患者的病情讨论和抢救工作,主动为当地医生举办了多场专业知识讲座。在当地进行手术时,他总是一边做手术一边讲解,术后还结合手术过程、专业理论、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等,对当地医生开展手把手、一对一的培训,帮助医生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疾病的知识。日常工作中,他也一丝不苟,每周教学大查房时,带领科室人员认真分析讨论,即使是医务人员病历、病案文书的书写质量,他都要亲自查看、主动辅导,力求做到规范、完整,同时他也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各类沟通技巧无私地和当地医生分享。
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靖边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业务水平提高不少,微创手术渐趋成熟。目前,已有3名当地医生已能够独立开展腹腔镜手术,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喉镜下声带肿物摘除术、鼻窦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等新技术也得以相继开展,填补了该院的历史空白,也受到了靖边县群众的广泛欢迎。
责任编辑:刘佳星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2/8025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