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文库 理论观点荟萃

河南:坚持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

2015年02月15日 10:04

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创新是根本和关键。构建现代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弥补传统比较优势减弱、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根本之策。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强调,坚持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当前,河南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但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市场体制机制仍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坚持以创新驱动“一招上水平”,关键就是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创新体系,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我们顺应今后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国家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主体、专项、平台、人才、机制等关键环节入手,推动全省创新能力总体跃升。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围绕河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政府支持技术创新项目的组织方式,大力扶持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协同创新建设,推动创新要素向产业链上游的重点企业集聚。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制定激励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研发机构、引育人才都以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推动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对接,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逐步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成长服务业等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产业关键技术瓶颈,掌握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驱动

更好更快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是我省的历史任务,创新驱动是推动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立足当前河南产业发展基础,针对河南现有的化工、有色、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产业层次由低端向高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由粗放外延向绿色低碳转变。创新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智慧城市、节约型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生物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大创新工程,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布局和形态。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动现代种业、农业物联网和装备智能化发展。创新农村土地供应方式,按照“管住总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用地效率”的总体思路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创新驱动信息化发展,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

丰富科技创新载体平台

载体平台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建立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创建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依托,以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建设一批重点产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建立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通过开放招商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大型央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一批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开展海外并购、设立研发中心、购买专利技术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建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服务支撑。依托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网络,重点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科技项目管理平台,积极推进研发机构、实验室和设施设备向社会开放,切实提高载体平台的公共科技服务能力。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加强省部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等政策,鼓励企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深度合作、引进或共建创新平台,积极参与新兴产业规则和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输出。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快形成创新人才集聚机制。积极实施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及省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产业集聚区引资引智建设工程,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引导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打破科研人员和创新资源单位、所有制的界限,促进人才双向流动。

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推广的试点政策,及时跟进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辟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绿色通道”,让有创意、能创新的科技人才低成本进入市场。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引导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做大规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海外和中原经济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平台建设,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加大对小微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通过种子基金、技术市场等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创业艰难期。培育市场化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⑥6(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5/8027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