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网络纵横

不靠天不靠地,“坚强姐”令人敬佩!

2015年02月15日 14:24

 

【事件介绍】

 

“坚强姐”,跪行人生昂首向上

失去双腿,“跪行”打工的五旬农妇胡凤莲,被网友称为“坚强姐”。截至1月27日19时,已有200余万网友为她点赞。

“坚强姐”,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围子村塘心组人。6个月大时,她不慎跌入火炉。治疗后,小腿以下部分未能保住。从此,她只能靠膝盖跪着走路。后来结婚生女,但丈夫不堪生活重压,离家出走。

不幸的遭遇,并没影响她追求幸福的脚步。她跪着爬着去种菜养猪、挖山开荒、纺布刺绣,以微薄之力养育女儿。2004年,女儿外嫁贺州,小夫妻孝顺,要接她去贺州生活,但被她拒绝了。2006年,她到龙胜县城打工。外出前,她用旧裤子缝了一个布套,再用货车轮胎内胎制作了一个皮套。先将裤子包裹住残疾的双腿,再用布套套住裤子,最后用皮套当外层。这样,跪着就可以走路了。

尽管苦,但她到哪儿,都是笑哈哈的。她的乐观、自强,为她赢得了周边人的尊重,工友们都朝她竖起大拇指。她却淡然:没什么的,我就是比你们走得慢一点。27日,记者联系到胡凤莲,对话这个自立自强的可敬女人。

记者:从小失去双腿,您有没有抱怨命运不公?

胡凤莲:我6个月大时,就烧成残疾了。懂事起,已经习惯跪着走路。抱怨没得用,抱怨再多,腿也不会长出来,是不是?觉得最不好的是,因为残疾,好多事不能做。比如,田里有水,我就不能去种田。有的好姐们,去远方打工,赚的钱多,我就去不了。

记者:为何不投靠女儿,而要自己谋生?

胡凤莲:女儿女婿人都蛮好,对我也孝顺。他们也让我过去和他们一起生活,让我帮他们去看一个杂货店。但当地人讲话,我听不懂,还是回来更习惯些。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做人应该要有骨气。骨气,不靠天不靠地,是靠自己挣来的。以前也有人跟我讲,去大城市讨钱,运气好的话,一年可以挣几万块。但我想都没想过。虽然我双脚残疾了,但我还有一双手,就能做事,就能养活自己。干吗要去讨?

记者:你为啥到哪儿都笑哈哈的?

胡凤莲:开心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现在女儿嫁人了,我又有工作。虽然一个月只有五六百,但养活自己没问题。最苦、最难熬的,都过去了,干吗还要难过?我有好几个耍得好的姐妹,没事一起摸下字牌、喝点小酒、打炉油茶,开心快乐着咧!

记者:现在工作能适应吗?有什么困难吗?今后有何打算?

胡凤莲:2014年10月,县残联介绍我来这里当工人。不算辛苦,就是每天把电锯锯下来的小木条,捡起来绑好,每个月有五六百块钱。我从不认为自己是残疾,跪着打工,也没什么,习惯就好。我没读一天书,没有什么大想法,就是想把手头的事做好,开心过好每一天。如果真的讲想法,我就希望有好心人把我花了一年多时间绣的两幅十字绣买走,现在,确实没什么钱了。

 

“坚强姐”跪着打工却站出人生豪气

从小就命运多舛,6个月就失去双腿,不仅缺衣少药,连学也没捞着上;长大嫁了个老公,却在女儿仅4个月大时离家出走,至今未归。胡凤莲的人生仿佛处处都充满悲情。

然而正是在这种境遇下,胡凤莲没有埋怨,没有叫苦,却用乐观的心态,用残缺的躯体撑起了这个家。在家里,胡凤莲跪着爬着去种菜养猪、挖山开荒、纺布刺绣,以微薄之力养育女儿;在工厂,她跪着磨玉石,搬木材,学着绣十字乡,挣着为数不多的薪水。

应该说,胡凤莲的人生是不幸的,但她却以乐观和为人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胡凤莲说,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挣生活。话虽普通,却饱含了一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宝贵品格。

从胡凤莲身上,笔者看到了做人的骨气。她说,她从来没想过去乞讨。因为她深信,自己没有脚,但有手,有手就有力气,就能养活自己。见她举步维艰,有关部门曾帮她装假肢,但却不合适。她宁愿跪着去打工,也不麻烦政府和其它人。

从胡凤莲身上,笔者看到了人生的乐观。面对悲惨的命运,胡凤莲从来没觉得老天不公平,只觉得亏欠了自己的孩子;面对残疾的身体,她丝毫没有自卑,因为她觉得她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面对贫苦的生活,胡凤莲总是乐观去面对,不论走到哪里,她都笑哈哈的。有东西,她和人分享;做事情,认真仔细;对待人,真诚友善。

胡凤莲用坚强照出了个别人的渺小。君不见,有多少肢体健全的成年人藏起胳膊、藏起腿装残疾人去大街上乞讨。又有多少正常人大学毕业了仍在家里当“啃老族”,对比一个没有腿的人,他们应该感到耻辱。

胡凤莲用乐观映衬出个别人的悲观。君不见,有多少人有手有脚,肢体健全,却因为一时的境遇不佳,成天怨天尤人、悲观厌世,对比一个生活在如此困境中的残疾人,他们应该感到脸红。

从胡凤莲身上,我们还看出公众对待残疾人态度的偏颇。当前,社会上面对残疾人更多的是同情,更多的会选择伸手相助,但也许我们错了。从胡凤莲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关爱残疾人,要义在于平等。只有社会上把残疾人当正常人对待,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给予关爱,才能正确地激发他们的自身潜能。

“坚强姐”给人的不止感动

一次不幸遭遇失去了双脚,从而影响到了胡凤莲的一生。双脚被严重烧伤后,胡凤莲只好跪着爬着,而这一“跪”就是近50年。

可贵的是,面对自己的不幸遭遇,她没有怨天尤人,始终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待人生,与命运抗争。她深信:自己没有脚,但有手,有手就有力气,就能养活自己。

更可贵的是,面对自己的不幸遭遇,不论“跪”到哪里,她都会笑哈哈—有东西,她和别人分享;做事情,认真仔细;对待他人,真诚友善。

面对工友们竖起的大拇指,胡凤莲很淡然地说:“没什么,跟正常人走路差不多。”事实上,只要用膝盖走个500米,膝盖就会痛,而且很痛,有时甚至发炎。胡凤莲每“跪”走一步,都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付出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

因此,当我们工作或事业不顺,心灰意冷失去方向和斗志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世上还有许多更不幸的人,还有许多像胡凤莲这样坚强的人。

我们在为“坚强姐”跪着的人生感动或点赞的同时,更要学习胡凤莲面对不幸、笑对人生和自强不息的态度,更应向胡凤莲那样,即使“跪”着走路,人生同样精彩。

身残志坚的故事总是令人感动。感动之余,不禁想到社会上有不少四肢健全的正常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一旦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不顺或者挫折,不是坦然面对、积极解决,而是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甚至采取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等极端手段,不仅于事无补,还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带来无尽的困扰和伤害。

从这个意义上说,“坚强姐”面对生活的苦难,乐观向上,毫不退缩,这种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立足本职岗位,搞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对“坚强姐”最好的学习。

 

别再消费“坚强姐”的乐天精神

胡凤莲的生活片段,对于正常人来说都是艰辛无比的,这也是人们感佩她抗争命运之勇气的原因。她“休息期间与工友有说有笑”,她说“做人要有骨气,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挣生活”,相形之下,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理应感到惭愧;对于更多的残障人士来说,她的精神可为楷模。

关于她的更多细节,在媒体的关注之下而逐渐展开在公众面前,比如,“乡里还给办了低保,一个月能领到200元。能维持生活,有钱我就吃好一点,没钱就少吃一点、吃差一点”,“1994年乡里为胡凤莲办理低保,最初每月30元,随后根据国家政策逐步增长,去年涨到每月200元,并为她办理了新农合、新农保”,等等,总之是有笑有泪,喜大于忧。

从个人的困难经历中发现“亮点”,讲述其人的坚强精神,同时不忘提一提有关方面所提供的帮助,似乎成了苦难叙事向幸福叙事转折的惯常套路,以期感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坚强姐”这样一个类似褒奖的称号之下,是一个挣扎度日的小人物,若非经由镜头介绍给芸芸大众,她依然是要默默无闻地继续生活下去的—是为自己的生存而拖着残躯,不是为了感动他人而生存。如果胡凤莲不把膝盖用废旧轮胎皮包起来出外打工,生计将难以为继,“有钱就吃好一点,没钱就少吃一点”,她的生活重心,甚至只能围绕着“吃”来展开。换句话说,她不出去打工,连饭都吃不饱,不坚强能行吗?

对于这样一个不幸的人,试图去发掘她身上的乐天精神,从而证明再不易的生活也能实现“人定胜天”,未免显得残忍。然而这样的事迹总是不会缺乏的,比如背着病弱母亲求学的孩子,比如70多岁还出来扫大街的老妇,当这些人成了向公众展示的典型例证时,都是“坚强”、“乐观”、“心怀梦想”的。

无可否认,那些在艰辛生活中奋力前行的人们,应该受到尊重。而恰恰是这样的人,所得到的保障水平是这个社会里最低的,也只能在“按劳分配”的标准下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坚强姐”胡凤莲真的有必要绑着轮胎皮出去打工吗?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自谋生路”的考虑吧,因为在当前的福利保障体系中,她还无法豁免付出劳力以求生存的义务。

如果胡凤莲不是“一个月能领到200元”,而是真的温饱无虞,她就没必要出来跪着打工,使人感动的“坚强姐”就不会出现。然而,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结果吗?

“坚强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好一个做人要有骨气,不靠天不靠地,要靠自己挣生活,胡大姐的事情一经报道,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现在的社会就需要这样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美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一看胡大姐就是一个朴实而坚强的人,一句“做人就得要有骨气,骨气不靠天不靠地,是靠自己挣来的。”朴实话语告诉我们面对怎样的不如意都要坚强的生活。

近年来,网上经常爆出一些大学生毕业了不出去找工作反而在家啃老,嘴里还振振有词,其实就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去工厂嫌脏,去企业嫌累,想自己创业又没有胆量,只好窝在家里啃老,和“坚强姐”相比,他们是否会自惭形秽。虽然我们不能把那些在家啃老的大学毕业生强硬的拉入社会,但是我们的社会和家庭要合理的引导和关心,让他们真正的走出家门,步入社会。

如何才能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快速的融入社会,笔者认为要多方努力。

第一、社会宣传引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社会媒体要多播报一些胡大姐这样的正能量的实例,让更多人向胡大姐学习,学习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而不是窝在家里“等、靠、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

第二、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系统。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家庭教育,从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俗话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自己多去实践,更多的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快的转换心态,融入新的身份中。

第四、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在走出校门之后,都要放低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秉着学习的目的积累经验。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胡大姐这样身体有残疾的人都能有骨气的靠自己的双手生活,而我们的大学生一个个四肢健全,就更要勤勤恳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社会做出贡献。

 

【启示与思考】

与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啃老族”、“专业贫困户”、“假乞丐”、“拜金女”们相比,“坚强姐”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跪立的尊严”值得我们致敬。

生活是挣出来的,骨气是撑起来的。那些年轻力壮用着iPhone6,却日日上街乞讨,不劳而获的人;那些学业有成却眼高手低,情愿在家“啃老”度日的人;那些游手好闲,坑蒙拐骗,盗取他人“救命钱”的人;那些整日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只在网上骂战中精神抖擞的人。他们在“坚强姐”的苦痛与淡然面前,难道不会自惭形秽吗?

或许,随着媒体和舆论的关注,“坚强姐”可能会迅速“走红”,可能会有好心人捐款捐物,她的人生,也许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希望“坚强姐”不仅能在艰难的人生中坚强而有骨气地生活,笑面人生;也能在鲜花与掌声、名气与金钱的围绕中,依然保持初心,让“人的尊严”更具光芒。

“坚强姐”以一个人的乐观和坚毅,给予了整个社会站立的姿态,向上的动力。那么,社会应该如何回馈和感谢呢?我想,在日常相处中,能将心比心,少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多一些平和友好的温暖,以关注的目光、携扶的双手,去呵护穿越风雨依然炽烈的心灵,才能让“坚强姐”们站得更挺直,也更轻松。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5/8028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