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我国天胶企业内外布局 “大胶商”战略
2015年02月15日 16:00
优质天胶原料受制于人 资源控制步伐急需“踏实”
东南亚是全球天然橡胶生产最集中、最广泛的区域,天胶产量至少占全球70%以上。但这一区域的天胶资源,尤其是事关国防军工的天胶产品,却被欧美日等非产胶国企业牢牢把持,而我国从东南亚进口的天胶产品基本都是二等品。
据了解,欧美日等国企业从上个世纪早期就加快在东南亚的优质天胶资源控制步伐和范围,目前,东南亚的优质天胶资源基本都被占据。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卫表示,“欧美日等非产胶国通过大量专门定做以及收购优质胶园等方式几乎把控了东南亚的优质天胶资源,而我国企业从东南亚进口的天胶产品不仅数量远不及欧美日等国,且基本都是二等品。”
优质天胶资源被他国掌控,进口原料非优质产品,这样的境况一旦遭逢地区冲突甚至战争等关键时期,将给国家经济运行安全尤其是国防军工等核心产业造成难以预料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天胶消费国和天胶进口国,但胶制品高端市场包括军用橡胶,却一直被进口胶占据,完全靠下游制品厂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购买。橡胶(包括天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广泛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电缆及其他各种橡胶制品,一旦遭遇垄断,必将受制于人,给我国国防安全造成困扰。而海南岛天胶产量占我国近半,目前也生产不出军用航空用胶。
“橡胶在军事国防上应用更是十分广泛,几乎所有军事装备、空军设施、国防工程都离不开橡胶的身影。”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工程师、军工项目办副主任黄向前说,我国天胶企业在航空轮胎尤其是军用航空轮胎等领域的空白急需填补。
此外,紧张的南海局势也会影响我国进口天胶产品。黄向前介绍,与东南亚国家一旦陷入紧张关系将会导致橡胶贸易量减少,进而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运行及国防安全。“比如2014年5月越南打砸事件,由于越南国内部分企业抵制,天胶边贸量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少,这释放了一个信号,我们必须加强对天胶资源的控制,以备后患。”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 产业分散无法形成国际话语权
一边是橡胶资源毫无硝烟的争夺,欧美日等国占据绝对优势;另一边是国产胶缺乏质量、价格以及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存在风险。
首先,由于国内生产成本提升,我国天胶产品与国外产品相比缺乏价格优势。黄向前表示,多年来,由于经济上的巨大变化,我国自主种植的天胶早已满足不了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企业天胶供给量仅80万吨左右,只占全国总需求量的约20%,加上生产成本增长带来天胶原料及产品价格的增长,国内天胶与东南亚天胶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这导致我国一些部门及下游企业对天胶作为战略资源意识的淡薄,天胶行业缺少政策、资金扶持,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相关企业的经营负担。
据悉,自2011年以来,天胶价格持续下跌,由最高时的每吨4万元下降至2014年11月底的每吨约1万元,远远低于国内天胶生产成本。对天胶企业来说,每生产一吨干胶要亏本7000元左右,民营胶则要亏本4000-5000元。这其中,每位胶工每年缴纳8000多元社保一项就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东南亚等国的生产成本在1万元以下,我国天胶缺乏竞争优势。
其次,由于国内天胶企业之间相互竞争,合作程度不高,我国天胶产业整体缺乏国际定价权、话语权,受国际市场波动较大,抗风险能力不足。
我国天胶种植区域主要在云南、海南、广东三省,其中,海南种植面积750万亩左右,年产干胶约37万吨;云南是我国天胶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省份;广东面积最少,产胶量不高,但彼此之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位下游轮胎生产商告诉记者,云南、海南、广东三方产胶企业之间有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国内还有大量分散的民营企业,导致我国市场上的天胶产品品质千差万别,不利于国内整个天胶产业的发展,以至于我国天胶产品大量集中在橡胶手套等低端产品领域,而在航空轮胎等高端产品市场,我国天胶产品乏人问津。
第三,缺少扶持,加上天胶企业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大量胶工流失影响企业自身稳定。目前天胶已处于停割期,记者2014年在海南琼中、白沙、儋州等地调研了解到,受低胶价影响,加上利益分配不平衡,海胶集团植胶区胶工大量出现工资倒挂现象。胶工不再愿割胶管胶,弃割现象普遍,胶工缺口达5000多人,甚至出现胶工砍胶现象;云南部分地区从2013年就出现砍胶现象。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地部副总经理毛新翠说,胶工稳定,集团才能稳定,但胶价低迷状况估计还会持续3-5年,期间的管护缺位势必影响整个胶林的生产力,进而影响整个橡胶行业的发展。
整合国内天胶资源 打造“大胶商”提升国际话语权
针对国防工业及天胶行业面临的问题,加强国产胶园保护力度和天胶原料、产品研究已刻不容缓,必须从细分核心胶园、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以及强化国内外布局等方面着手,打造大胶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地部常务副总经理邓光辉介绍,中国的天胶种植不像东南亚有那么好的气温、土壤、环境等条件,要提高整个胶林的生产效益以及产胶质量,光靠农民自身缺乏标准的管护割不够,需要企业统筹进行强化管理。
一是推进核心胶园划分和海外植胶步伐,加强天胶资源自主控制。以海胶集团为例,刘大卫说,海胶集团计划对整个集团橡胶在胶龄、胶种等方面进行细分,划出海南中部约250万亩核心优质胶园进行重点保护,加强管理和研究,以保证每年优质胶15-20万吨供应,满足国防军工等方面的需要。目前,已在四个分公司划出约2万亩胶园作为试验点,在管养割环节标准化,严格按照军工质量体系管理。同时,进一步推进海外植胶及贸易步伐,加快在非洲的植胶项目建设及老挝、泰国等国的胶园收购。
二是加强企业合作和新材料研发。据介绍,2014年9月,海南省农垦总局、云南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农垦天然橡胶产业联盟,并启动科技创新和种业两个关键环节联合,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资源控制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农垦国际大胶商;2014年11月17日,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先进天然橡胶产业联盟在海口成立。联盟首批24个成员单位包括中国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以及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等,将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抓手,主攻特种、特供(军工)制品和航天航空、高端民用橡胶材料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进而提升我国特种、特供橡胶制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我国战略物资自主供给,引领我国先进天然橡胶产业技术创新。
目前,海胶集团与曙光院已通过实验总结出性能最佳的天胶,下一阶段将开展天胶液态、固态改性专题研究,突破微生物等各种难题,以进一步提升国产胶性能和品质。
三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天胶的相关研究除了需要加强对原材料种管环节和橡胶产品加工等环节的投入外,还需要在推进科研生产中心配套建设、加工平台以及高性能的生胶研制线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天胶核心胶园的保护,需要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强扶持,以推进我国自主天胶产业的发展。
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会长杨绍品表示,橡胶企业还需充分利用期货交易所套期保值、价格发现、规避风险、锁定利润等功能、提高资金周转效益;改进电子商务技术,拓展电子交易功能,完善电子交易手段,同时一些产业整合的实践也值得借鉴。(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5/80286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