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一栋楼192个章 简政放权之路还有多远?
2015年02月16日 14:46
一栋楼要跑近30个部门,盖192个章凸现简政放权任务之重。
层层盖章、手续繁琐是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项目运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在此耗费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金钱成本不一而足,民企办事的“三重门”——玻璃门(政策看得见摸不着)、弹簧门(政策弹性大、伸缩性强)、旋转门(去政府办事兜一圈但办不成)也依然存在。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调整期,政府过多干预市场、阻碍经济发展问题凸显,使得简政放权成为新一届政府改革的重点。相关数据显示,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去年主持召开的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截至2014年年底,国务院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通过21次排兵布阵,简政放权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行政审批制度从“瘦身”走向“动筋骨”。
2014年1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2013年分3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生产经营领域,再取消和下放省际普通货物水路运输许可等70项审批事项;8月19日,再取消和下放87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12月12日,再取消和下放108项主要涉及投资、经营、就业等审批事项,将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取消68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取消10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盘点去年简政放权举措,包括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在全国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减少、整合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从改革前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大力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并取消资质资格许可事项和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等。
简政放权已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然而这种“削权”是“自我革命”,难免会遭遇阻力和消极的抵制,便出现了一些审批的“明放暗不放”,或“换汤不换药”,或者干脆“不作为”导致企业撞上“旋转门”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行政审批权限的下放和减少仍是今后的一个趋势,关键是在下放之后,政府要对下放的行政审批权限进行跟踪监督,如一些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给中介组织、企业协会等,政府还要对社会组织进行指导与监督,使“最后一公里”能够落到实处。
此外,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王满传认为,改革进展的不平衡是简政放权的关键所在,即所谓的“横向配套”与“纵向联动”不够。一个项目往往涉及到几个部门的权利,如投资审批取消了,用地、规划还有部门在管;地区之间,这个省取消了,邻省仍在审批,市里面取消了,省级仍在监管……而由于简政放权工作量浩大,这些问题在改革过程中在所难免。
上述房地产项目就是如此。有专家指出,房地产项目涉及国土、规划、建设、房产等多个专业部门,而且多是垂直系统管理,目前难以做到集中、统一、高效地进行行政审批。
进入2015年,国务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是本届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表示,按照中央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来看,336条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项。他指出,2015年的简政放权可以采取新的方式,如从过去的清理放权改为规范确权。
不过,王满传认为,接下来国务院层面的简政放权空间已经不大了,更大的空间应该在地方。“经过我们的梳理,有的(国务院)部门只有三、四项权利了,有些宏观管理还是必须要做的……目前,地方的关键是在省一级,因为只有省级(以上)的单位才有权设立行政许可,地方大多数是用‘红头文件’下发,跟老百姓和小微企业关联性比较大的也是这些。”(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6/80303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