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有感于“铁骑大军”回家路的爱与痛

2015年02月17日 09:20

 

【事件介绍】

 

聚焦铁骑返乡大军福建“中国式迁徙”的独特现象

据统计,福建2013年流动人口已达1100万、占总人口27%。和其他沿海省份一样,“铁骑返乡”已经成为福建“中国式迁徙”的独特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关注。

福建“铁骑大军”返乡记者跟随同走艰辛回家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2月9日的《新闻纵横》节目中,我们关注了福建外来务工人员“铁骑返乡”回家过年的新闻。今天,这支由数千辆摩托车组成的返乡“铁骑大军”,大部分已经返回了江西省,还有一部分也正在前往湖南、湖北,河南等省。中央台记者跟随一支从泉州出发前往江西的铁骑大军,与返乡者们一同踏上了艰辛回家路。

早上五六点,福建石狮市荆山中石油加油站,来自江西瑞金九里堡镇的钟林生夫妇和钟晓平夫妇早早来到加油站提前免费领取的交通反光背心、护膝等物品,在油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检查了车况和更换了机油。钟林生说,从2011年春节开始,他就选择骑摩托车返乡过年,他们夫妻出发前都会做准备。

钟林生:路上防风的什么的都准备好了,什么都带了,我们穿了防膝盖的,我们自己还多穿多加了衣服。

这支摩托车大军往往都是由夫妻、兄弟、朋友和老乡同乘一部摩托车,并形成一个车队,一个车队至少有三部摩托车组成,多则有十多部摩托车,他们提前规划好路线,然后把这条路线上的加油站、休息点都规划好。

早上六点二十分,六百多辆摩托车的行李满满当当,有序的开出加油站,飞驰在回家的路上,让这场长途骑行看上去更像一次搬家。据了解,骑行者大都是来福建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普遍收入也不高。家乡都靠近福建,车程一般在500~600公里。选择骑摩托车返乡过年,大部分人是为了节省费用和出行的方便。

骑行者:路上中石油免费加油吃饭等于说路上一点开销都不用,机油也是免费送的,要是坐车的话买车票现在都要180一个,(夫妻)两趟就是800来块,还有吃饭呢,也要一千多块,坐车只能做到市区还有短途的车,到镇上还要去接,还没车。

晚上六点三十二分,钟晓平、刘美清夫妇终于抵达江西瑞金九堡乡丰头村的家。此时离早晨出发已12个小时。等久了的大儿子听到村头的摩托声冲出房子,刚好被跑进院里的刘美清一把搂进怀里。

刘美清:老二过来,抱一下,来让妈妈抱一下,呵呵,想妈妈了吗,有没有听话在家里面,读书怎么样啊。

刘美清说,从去年元宵节到现在,有一年没见到两个儿子了。

在钟晓平和刘美清和两个孩子亲昵的时候,钟晓平母亲急忙把早已切好的菜扔下了锅,父亲呵呵地笑着帮助卸下行礼,小姑子则在灶头烧着火。不一会儿,饭菜已上桌。喝着儿子斟的酒,钟晓平父亲笑着说道:

钟晓平父亲:大家一起回来过春节,这个春节会过得很好。

据统计,福建2013年流动人口已达1100万、占总人口27%。和其他沿海省份一样,“铁骑返乡”已经成为福建“中国式迁徙”的独特现象,也引起越来越多社会关注。2012年春节前,中石油在得知一些农民工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铁骑返乡后,为铁骑返乡提供帮助,今年福建、江西全部800多座加油站都将为返乡铁骑提供姜汤热茶,其中51座加油站在9日、10日两天为返乡铁骑提供免费加油、免费快餐。

中石油福建分公司党委书记王明富:考虑到返乡农民工朋友,在整个路途上一些需要,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了免费加油,免费早餐,姜汤,热水,但是我们不提倡也不希望农民工朋友骑摩托车返乡,因为农民工朋友骑摩托车返乡路途比较遥远,毕竟不安全。我们也希望他们该乘其他的交通工具。

 

“铁骑返乡”启动晋江1000多名外来工清晨出发

2月9日清晨6点15分,1000多名外来工骑上摩托车,在晋江新塘荆山中石油加油站整装待发,启动“铁骑返乡”,骑摩托回家过年。

晋江交管三中队民警称,这是晋江交管部门连续第四年对“铁骑返乡”活动进行护航。今年“铁骑返乡”的来晋务工人员比往年多一点,有1000多名,大多来自省内的三明、龙岩等地,以及邻近的江西省。

出发前,民警已根据周围车流路况,适时做好交通管制,并及时疏导车流,避免出现道路拥堵及事故发生,同时,对司机们展开交通安全宣教活动,“我们在晋江辖区的春运服务站等,也会提供路线询问、帮忙联系修车等服务”。

因为买不到票,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外来工兄弟,只好选择骑摩托车,在寒风中风雨兼程,只为了尽早回家。而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海都报一直陪伴着他们。

从2012年开始,海峡都市报发起为“铁骑返乡”护航的公益活动,得到了中石油福建销售公司的响应。4年时间以来,我们护航6000多名外来工,安全抵达家中,这一切的努力,都为了他们能够早点回家。

2月9日,福州同步启动这一活动。今年在榕务工的返乡骑士跟往年相比减少一大部分。主要原因是向莆铁路开通了,另外,福州禁摩禁电所致。

“铁骑大军”回家的路有多远?

临近万家团圆的春节还有不足十天,一年一度的春运大作战也早已拉开序幕,离家的人们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赶赴在回家的路上,但是每到这时总有那么一群人在牵动着我们的心,那就是由外来务工人员组成的“铁骑大军”,一辆简易的摩托装载着全部家当,承载着了“近乡情更切”的浓浓情愫,他们虽全副武装,但个中心酸与艰辛却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尤其是近日,网上、报纸上频现“铁骑大军”发生交通事故的新闻,心痛之余不禁让人感叹:“铁骑大军”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

“铁骑大军”归家的路程几百到上千里不等,但思家的心是相同的,寒风凛冽、路途艰辛,是家人的翘首企盼温暖着归家的路,但一起起车祸却阻断了归途。可以想象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在听到这一噩耗时是怎样的痛苦无助,阴阳两隔的日子又该如何继续,我们心痛的同时更应该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教训是惨痛的,认识是深刻的,而行动应是迅速的。一是希望铁路部门能尽快采取行动,健全制度,增多售票途径和购票方式,根治“黄牛党”,彻底解决“一票难求”的现状,毕竟既缺“硬件”又缺“软件”的农民工如何抢得过黄牛党,“铁骑大军”的出现透露着太多的无奈。二是希望交管部门加强分流引导和疏通能力,多增警力,加强对“铁骑大军”遵守交规的指导,加大与社会爱心车队的合作,为农民工返乡提供多渠道的交通工具,逐步破解“人在囧途”的难题。三是农民工自己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省钱固然重要,但生命安全更加重要,选择最适合的回家方式。

当然,另一方面很欣慰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为“铁骑大军”保驾护航的队伍中来,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哪怕小到一杯热水、一个鸡蛋,都是对他们的关心与问候,会让他们的回家路充满温暖。

不管是“一票难求”的问题,还是自身交通知识的缺乏、思想认识的麻痹,不管怎样生命逝去无法重来,惟愿还在路上的人们能一切顺利,早日踏进日思夜想的家门。

 

根治“铁骑”现象并非简单的加减算术题

面对质疑,或许很多人会存在同样的看法,看似道理充足,实质根本不成立。要根治“铁骑”这一现象并非简单增开列车就可实现,引起的连锁反应应予重视。

其一,铁路部门无法满足单个地区的全部旅客出行需求。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对社会交通影响很大。它不仅兼顾大局运输,也对重点城市,重点客流方向进行“私人定制”,以满足更多人出行。今年春运,返乡农民工预计有35万辆次,以一列8节编组的动车组定员613人计算,要满足所有返乡农民工需求,至少要加开500趟动车组。而我国铁路目前的运输能力,对单个地区开行多数量列车根本不可能实现。另外一个,线路即使运行至最饱和状态,也无法开行如此大数量的动车组。

其二,短暂的动车组需求造成日后严重的资源浪费。每年春运只有40天,若为满足客流突增无计划制造动车组。春运过后,客流恢复常态,投入春运运输的部分列车将面临的是停库待用。一方面浪费运力资源,造成运营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在春运期间,有这样需求的地区不在少数,无限增开列车也就不现实。

值得肯定的是,两条高铁线路的开通让许多返乡农民工不再“千里走单骑”,虽说目前不能完全满足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我们相信,在社会各部门的努力下,春运“铁骑”现象将会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呈现的是一列列安全舒适的动车组。

根治“铁骑”,铁路、公路、航空联合发力才能“药到病除”。国家交通部门应进行合理调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让春运汽车价格不再随节日猛增。票价下降,“铁骑”数量也就减少了。

【启示与思考】

春运第一天,由刘德华先生演唱的《回家的路》上线;这首即将在羊年央视春晚上表演的歌曲,迅速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振。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尽管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生存生态上存在着鲜明反差,对亲情互动的渴望、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对美好日子的希冀却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

与大多数人购买交通服务的出行方式不同,“铁骑大军”选择了自力更生。路近、票难买、票贵,成为催生农民工骑摩返乡的三大动力。在生存理性的裹挟下,一部分农民工压抑自己的情感诉求,少回家甚至不回家;另一部分农民工则选择“自我救赎”,宁可自己多受苦受累,也要坚持回家。

“铁骑大军”的爱与痛,只不过是一个阶层或者说一个群体生存生态的缩影。当劳动者在市场中的机会和待遇得不到根本性提升,他们只能想法设法地压缩生活成本——当下许多农民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夹心层”,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骑摩返乡尽管艰辛和悲苦,却能省下来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穷人经济学”视角下,这笔钱可以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春节回家,成为农民工一年之中难得的宝贵时光;走亲访友、亲子互动、孝敬老人、休闲娱乐,平时的“欠账”太多,只能借着春节的契机进行轻微的补偿。因此,面对“铁骑大军”,我们不能陷入“悲苦叙事”的俗套,也要看到返乡农民工的快乐与幸福。“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快乐的次数”“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回家真的很幸福”,这两句歌词在农民工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只要心有牵挂,回家的路再多的痛苦也可以承受。只不过,一个温暖的社会,不能让“铁骑大军”成为“三不靠”、“三不管”的边缘群体。不论是交管部门加强公共服务,还是石油公司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一次免费加油,抑或志愿者在长途摩托车休息点为他们提供热水、感冒药等贴心帮助;只有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铁骑大军”另类回家路才会更有安全、更有品质、更有情怀。

但是,面对规模浩大的摩托车队,再多防范和服务,也难免百密一疏,让铁骑大军们平安返乡,除了护航之外,更应重视疏导和分流的力量。

进入高铁时代后,铁路的运输能力大大增强,应进一步通过团购、优惠等方式,降低票价,让火车越来越多地取代摩托车,成为农民工返乡的主要交通工具;同时,由交通部门协调,以区域为单位,发动用人企业,采取集体包车、爱心专车等方式,为农民工返乡提供同样便宜、但更为安全的选择。

更为长久地来看,要彻底消除摩托车返乡大军的安全隐患,更有赖于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让更多的农民工不用背井离乡,也能安居乐业,无需一年又一年,跋涉在漫漫长路上。相信这不仅是每个漂泊的游子,也是每个关注返乡农民工命运的人,内心最真切的愿望。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17/8031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