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特稿 国内热点调研

城乡结合部农民市民化调查

2015年02月25日 09:14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过去以从事农业生产、在农村居住和持有农村户口为特征的单一传统农民正在逐渐分化为不同农民群体,他们在户籍、就业、居住、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不断扩大,利益诉求高度分化。

部分近郊农民为何“在城却不转户”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体系是和相应户籍捆绑在一起的,导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户籍“含金量”差别明显。从对已实施户籍改革的重庆市转户农民情况分析,农民转户取向既受自身经济条件、乡土情结影响,也与对更高水平社会保障、教育资源等的追求有关,农民“选择性进城”倾向明显。

1

记者采访发现,城乡结合部农民“选择性进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城乡利益关系正发生深刻调整。城镇户口附着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含金量”相对弱化,而农村户口“含金量”在增加,这导致农民转户选择更加理性和现实。在地处重庆主城区的沙坪坝、九龙坡、江北等地一些近郊农村,农民转户意愿要明显低于其他地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发达,农民甚至可以比城镇居民更高的福利待遇。

在九龙坡区华严镇共和村,自1985年创办村集体企业以来,经过近30年积累,村集体资产超过1500万元,有的村民家庭年均分红收入超过3000元,村里五保户、军烈属、老党员每年还能从村集体获得1000元生活补贴。村干部们说,村集体经济发达,并且有收益分配,农民是不愿意退出集体成员权,来换取一纸城镇户口的。通常这些地区已融入城市圈,农民不但有稳定非农就业,还有来自村社集体收益分红,谁愿转户呢?

在大中城市城乡结合部,一面是不少农民不愿转户,另一面是不少已转户的群众还想把户口迁回农村。在东部某大城市近郊农村,记者先后走访了10多个想要“非转农”的群众,这些人主要是原户籍在农村的大学生、征地“农转非”和进城务工经商并转户人员。李学鹏(化名)以前户籍在农村,2005年外出读大专时,将户口迁往学校所在地。李学鹏说:“我们农村学生读大学或中专,要把户口迁出去。现在家里土地越来越值钱,征地拆迁量很大。而政府征地时,自己已不能与同村农民享受相同待遇,一分钱补偿没有。”

 

拿着农业户口的“市民”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因城乡、区域福利差距过大,而设置户籍准入高门槛外,在不少地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已出现一个新趋势:一方面是政府通过设置“稳定住所和就业”等有梯度的转户政策,有序引导农民工转户进城;另一方面,不少农民也在结合自身条件和城市相关福利、公共服务情况,做出自己的转户选择。

2

特别是在近郊农村,不少农民其实已经成为拿着农村户口的“市民”,既能就近享受城镇医疗、教育各项待遇,农村土地收入、社员福利一件也没有“落下”。在重庆沙坪坝区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村民刘婷艳(化名)就对自己的“市民待遇”如数家珍。“现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了,不再有农村和城市的差别,自己每年只需要缴200元的参保费,就能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刘婷艳说,自己家距最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需要10分钟,有小病就能治;如果患上大病,最近的三甲医院也不过半小时公交车车程。

重庆九龙坡区农林水利局农经站站长何流说:“城乡公共服务的均衡化过程,最先受益的应该就是城郊结合部地区的农民。在九龙坡区近郊农村,大量农民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主要以土地流转收益、务工、房屋租赁等为收入来源,在公共服务待遇的享受上,与市民基本上没有区别。”

“户籍利差”为新型城镇化政策带来启示

在重庆市政府参事邱道持看来,城乡之间“户籍利差”的转变,在城郊结合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大量农民“在城却不愿转户”,一是拥有农村户籍好处多,附着在户籍上的利益链越来越长;二是城市户籍吸引力不足,农民看不到转户的好处,还认为转户伴随着不少风险。

3

专家和政府官员认为,作为地处城镇化前沿地带的近郊农民,在面临城乡利益深刻调整时,理性思考自己的户籍身份是一种正常现象。同时,这也为政府调整现有城镇化政策和制定新政策提供了启示。

首先,仔细梳理城乡、区域之间福利和公共服务具体项目,做好相互衔接、转移和接续的制度安排。目前在农村地区,附着在农民土地上的待遇,就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权等;附着在农村户口上的福待遇,就包括计划生育奖励、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普通高中收费低标准等。在城镇化制度设计时,就应该保证农民即便转户,但其经济利益和福利待遇并不会受到影响。

其次,从深层次制度设计来看,要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持续、稳定,关键还是在于剥离户口的利益分配功能,进一步探索公共服务、社会福利与户籍脱离的人口社会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消除城镇户籍与农村户籍之间差异化的待遇,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功能,突破以户籍与福利挂钩的社会、经济制度,真正实现户籍与福利脱钩。(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5/8032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