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水泥地上种树,是创新还是应付
2015年02月25日 13:28
【事件介绍】
南宁一楼盘在水泥地上种树 网友质疑其应付验收
近日,南宁市江南区一个新开发的楼盘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只因开发商在交房前把数十棵绿树种在了水泥地上。网友质疑开发商如此种树是为了应付验收。2月6日,开发商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已将绿树改种到了泥地里
看网帖
水泥地上种树引争议
1月31日,网友“发帖专用小马甲”在南宁本地某论坛发帖称,江南区福建路一个楼盘,拖延交房两个多月,现在为了通过绿化验收,活生生把绿化树种在了水泥地上。网友调侃此举为“神作”、“挑战农林业高科技新创举”、“可申请专利”。
该网帖有多张配图,记录了整个种树过程:工人用水泥砖直接在平整的水泥地上砌出树池,再种上树。可见树只能在树池里生长,树根无法延伸下地。
此帖发出后,引来不少。有网友说“这是在挑战常识”、“不管三七二十一,绿化率上来再说”、“不摆上几棵塑料树就算给面子你啦”。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应该可以存活,但活不久”。还有网友联想到安全问题:“以后台风来时,千万不要停车到这些树旁边,人也要离得远远的。”
探现场
树已被改种到泥地里
2月6日上午,南国早报记者来到该楼盘,看到有多名工人正在清扫水泥地面上的泥土,树池已被清理掉,种在水泥地上的白玉兰树,大多数已被改种到地下。地面上留下的水泥树池印记仍然清晰可见。
“就是刚刚才改种好的,网上帖子点击量太大了,开发商连夜赶工完成了改种。”有业主说,此前他们就跟开发商反映过水泥地上不能种树,但对方未作回应。直到网帖产生影响,开发商才作出整改。
不过,绿树改种后,有业主还是发现了问题:靠近楼房的那排绿树,直接被种在了玻璃屋檐下,只要再长高一些,树枝就会顶到屋檐,以后仍然难生长。不管是水泥地上种树还是屋檐下种树,业主称“这是开发商的突击行为,是为了应付绿化验收。工人也透露说,这是临时种的,以后要拔掉。”
专家说
乔木这样种难存活
水泥地上种树到底能否存活?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处的王工程师说,从照片来看,树池只有两块水泥砖的高度,而且内径很窄,对于像白玉兰这样的乔木来说,要想长时间存活或者生长不太可能。
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如今在南宁一些单位的停车场上面,也有在水泥地上铺土栽植乔木的情况。王工程师分析说,在水泥地上种树,首先铺设的土层要达到相当的厚度,树池内径也要足够大,另外还要做好排水系统。“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这样做绿化。”王工程师说,这是一种存活率较低的绿化方式,也不利于树木生长。
开发商
否认“应付验收”之说
对于网友的质疑,涉事开发商的一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他们将在2月7日向业主交房,目前主体验收已通过,规划验收还待办理。“我也注意到了网上说我们在水泥地上种树的问题,其实网上是乱说的。”该负责人说,根据规划图纸,这些地方本就应该种上绿树,并非为了应付验收。之所以现在又要改种到地下,是因“原来砌的水泥树池影响到停车,所以要作出整改”。在他看来,即使像原来一样在水泥地上的树池里种树,也是可以存活的,不影响树木生长。该负责人否认了“临时景观树”的说法。
对于业主提出的绿树被改种到屋檐下仍难生长的问题,该负责人回应说:“这些树本来就不会长得太高,而且我们会不定时安排人修剪。”他认为业主的担心是多余的。
“水泥地种树”何止是应付验收
根据《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来看,新建居住区绿化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0%,而其他城市的比例基本上都在30%左右。既然有规定,为何还要在水泥地上“种”树。
很多开发商在带客户看房子的时候,都会向客户介绍我们有花园,有草地,有喷泉等待,您虽然住在高楼里,但是可以呼吸到来自大自然的空气,但在交房子的时候,这些承诺的兑现程度又有多高呢,有多少花园草地变成了停车位呢。客户关心的是下半年后可以远离城市的污染,回到自己绿植充盈空气清新的家里,而开发商关心的是我可以再减少一些绿植能多加出几个停车位。绿植是需要维护和养护是,是需要花钱的,而停车场是可以带来收益的。
在水泥地上种树,小学生都知道的,根本成活不了,明知道成活不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应对验收,只要验收通过了,就一切OK了。开发商们觉得因为绿化导致验收实在太不“值得了”,拖一天的工,开发商们就要多掏出来很多钱,他们宁可让这些随时可能在等待验收时就死掉了的植物们牺牲,也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利益,牺牲这些“小东西”换来“成功”,这种“因小失大”完全是无伤大雅的。
验收,是检验工程质量的标准,却不是验收的唯一目的。居住环境得不到改善,老百姓们依然不会买你的帐。真正的标准应该是将心比心,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
水泥地上种树,虽然过了验收这一关,却过不了老百姓这一关。
水泥地“种”树是指标“硬”还是质量“软”?
水泥地面“种树”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也不是什么噱头“创新”,而很可能只是开发商为应对检查的“权宜之计”。对此,笔者也同样心存疑问:如此坚硬的水泥地面为何要“种”树?是考评指标太“硬”还是建筑质量太“软”?或许,答案是兼而有之。
事实上,在考评领域,从来就不缺乏考评双方的“斗智斗勇”。从考核的角度而言,或许不止在建筑领域,在许多其他领域都有硬性的量化指标,这些“硬指标”就是项目建设质量达标的基本要件,但至于怎么分布、如何运用以及如何科学合理,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从被考核方而言,为了让这些呆板的数据达标,自然就会“创造”出千奇百怪的应对之策,比如突击造物、数据造假等等,在水泥地“种”树只不过冰山一角罢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这类“形象工程”既有考评指标太“硬”的问题,也有被考评对象质量太“软”的过错。
其实,像水泥地“种树”的这种突击行为,开发商并不是始作俑者,早其之前就有先例,这就是少数城市的市政部门。为了所谓的“市容市貌和城市绿化需要”,或者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不少市政园林部门都会大造“形象工程”:在道路中间或者人行道中间建花木箱,在水泥地面上“圈养”风景树,在道路中间设置宣传栏,结果往往让人哭笑不得。所以说,这或许才是水泥地面“种树”的“鼻祖”,在此影响下,开发商只不过是就是“随”了这条“捷径”而已。
最后,不得不说,无论是开发商还是地方政府,一些不切实际的歪风邪气是该改改了,“形象工程”还是少做、甚至是不做的好。原本比较简单是事情,只要做好平时的“功课”就够了,办了实事、做了好事,百姓自有评判,至于能否过得了考评,就顺其自然吧。过了自然是好,没过也无愧于心,这才能让原本就很简单的事情真正摒弃杂扰、回归本真!
水泥地上“种树”到底愚弄了谁?
水泥地上还能“种树”,真让人匪夷所思。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树是要种在泥土里的,没有泥土,树也就成了“无本之末”,不能生长。这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道理,开发商就真的不清楚吗?还是看似“糊涂”的背后另有“隐情”?
“等验收完后就移走”,施工人员一语道破了天机。难怪开发商如此的“绞尽脑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原来是为了应付有关部门的验收。但看到这里笔者更是疑惑了:如此的“绿化”也能通过验收?难道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生活常识吗?如果这样的楼盘也能通过验收,还有什么样的不能通过呢?
开发商没有按照要求搞绿化,而是“临时抱佛脚”。在水泥地上种树,只为拿到那一纸验收合格证明,其奸商本性暴露无遗,实在让人气愤。但我们的有关部门就真的能被“蒙蔽”,也着实让人费解。难道我们的有关部门就真的看不到开发商所做的“手脚”吗?还是我们的工作人员“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笔者认为,开发商之所以上演水泥地上“种树”这出闹剧,其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制度执行不利,把关不严,给了开发商“钻空子”、“走捷径”的机会。国家在楼盘的绿化和消防等方面制定一定的标准,本来是为了改善环境,保障安全,这也是利民、利国的必要举措。可就是这样一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却被完全走了样,变了味。开发商一味的“应付“检查,有关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的结果就是开发商顺利交付楼盘,实现自己的收益;有关部门大笔一挥,开具验收合格证明,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而最后遭受损失的却是我们的普通百姓。绿化不达标,消防不达标,环境得不到改善,安全得不到保障,当然,民生也得不到发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的执政机关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我们也只有把老百姓的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了,水泥地上“种树”的闹剧才不会重演,有关部门才不会被“蒙蔽”,广大人民群众才不会被“愚弄”。
【启示与思考】
水泥地上种树所暴露的问题,其实不是“一棵树”的问题,而是工程验收的“整个森林”都出了问题。想想这些年发生的工程质量事件,我们至今都不寒而栗。豹纹装大桥伤痕累累竟然通过了验收;纸糊的涵洞竟然是金奖工程;胶带别墅通过了各种安全检验。而那些被大水冲垮的大桥,那些被汽车压断的道路,哪一个不是“信得过工程”,哪一个不是“优秀工程”?当监管的大红章成为走形式工具的时候,当监管的钢笔成为敛财工具的时候,我们住着插满竹篾的安居房还稀奇吗?
对于这个在水泥地上种植树木的小区来说,它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棵树的问题了,水泥地上种树其实只是工程问题的一片树叶而已。既然在小区绿化上开发商为了节省几个工钱,不惜去造假,那么这个工程的诸多方面是不是也很难以让人信服呢?对于一个小区来说,绿化工程的费用其实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连这点利益都不放过的开发商,会给公众建造一个信得过的好房子吗?笔者建议当地的监管部门,要从这一棵树查起,看看这个小区的工程还有多少为了应付验收搞出虚假东西?看看他们的钢筋达标吗?看看他们的水泥标准吗?
绿化工程可以弄虚作假,绿化质量可以缩水,怎能不让人怀疑商品房可能存在问题。绿化工程不达标,可以用在水泥地上种“树”来弥补,如果商品房存造假或缩水,开发商又用什么来弥补?这样的商品房能让人放心和安心吗?在水泥地上种树绝非偶然,除了证明开发商唯利是图和狡猾外,也反映出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在商品房验收和在平时监管中,存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现象。因为开发商在水泥地上种“树”,就是给政府监管部门看的。
试想一下,如果在每次的验收中,政府监管部门都能瞪大眼睛,做到一丝不苟,对弄虚作假者处以重罚,还会发生在水泥地面上“种”树这样的荒唐的事吗?在水泥地面上“种”树,表面上看是开发商的问题,根却在政府监管部门身上。也就是说,在谴责开发商的同时,不要忘了追究政府监管部门的责任。否则,一旦让水泥地面上“种”树蒙混过关,最终不只树会枯死,民心也会丧失。
多少工程验收长在了水泥地上?多少工程验收没有在泥里扎根?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5/8032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