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百姓心声
任性存款维权,倒逼银行服务
2015年02月25日 14:35
【事件介绍】
男子银行取款遭拒不满 霸占窗口半小时每次存1元
市民报料:
男子在银行一元元存钱声称要这样存完几百万
“有一个男的在银行窗口存钱,好像对银行的服务不满意,他就一元一元地存。这样存钱,既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也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他后面因此排了很长的队伍……”2月8日上午,长春市民李先生焦急地说。
事发银行位于长春市长春大街与大马路交会处附近,这名存钱的男子来银行办业务比较早,排在队伍的前面。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与银行的工作人员产生了小矛盾,生气的他就要求柜员给他存款。
当时,其他办业务的储户都以为他消了气会马上办理完业务离开,谁承想,他拿出钱,让柜员一元一元地往他的银行卡里面存。由于他的业务一直没办理完,后面排队的储户越来越多,但他仍然生着气,让柜员继续一元一元地存钱。
“存钱的时候他还说,他今天要这么存上几百万……”李先生说,后来,银行工作人员跟那位储户沟通后,储户的气似乎消了不少,很快办理完业务离开了。
存款男子:
银行的服务态度太差大额取款要预约是霸王条款
2月8日11点,记者赶到了事发银行,“一元一元地存钱”的男子已然离开了银行,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他。
谈到刚刚发生的“一元一元地存钱”一事,男子仍然很激动,他说,这家银行的服务态度太差了,银行把他储蓄卡里的钱弄丢了50多万元,后来,他采取“一元一元地存钱”的方式存款,银行才把他的50多万元追回来。
“大额取款要预约,这分明是霸王条款。”该男子称,当时银行的态度的确让他挺生气的,所以才采取了比较过激的方式,“现在银行已给我处理完了,所以我就离开了!既然事情已经解决了,我也就不想再追究他们了!”
银行回复:
占着窗口半个小时“恶意存款”刁难银行
银行怎么能弄丢男子50多万元钱呢?该银行的大堂经理向记者介绍了事发的经过。
这位大堂经理称,8点半,该男子来到银行办理取款业务,他要取50万元。但按照银行方面的规定,超过20万元的大额取款,储户需要提前一天预约,储户预约后,银行才能提前在库存里面为储户准备出来次日要取的存款。
“他来取50万元,银行库存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柜员告诉他应提前预约,而且不能取这么多,他就生气了,于是他就占着一个储蓄窗口,开始让柜员帮他存钱!”大堂经理称,因为钱取不出来,男子故意说50多万元被银行弄丢了。男子先是拿出一张100元让柜员存,然后又拿出来10元的,让柜员一元一元地存,“他的行为属于‘恶意存款’,刁难了银行柜员长达半个多小时,很多储户都因此办不了业务,他的后面排了好长的办业务队伍!”
“后来,其他窗口的柜员正好收到了大额的存款,这才给他取出来50万元,他最后算是消气了!”该大堂经理称,银行怎么能把储户的钱弄丢呢!
探讨
是银行“霸王条款”还是储户“刁难”?
“类似情况的储户,我们几乎每年都能遇到,只能任其这样存款,我们是没有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的!”大堂经理说。
出现类似情况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是有的储户欲大额取款时没有提前预约,或者是大额存款时没有带全相关证件,“按照银行规定,类似的情况,银行方面是不能完全给其提供相关服务的,所以,个别储户才采取了这样过激的举动!”
对于类似事件,长春某银行的柜台经理李女士表示,银行每年也能遭遇两三起类似事件,都是经过工作人员耐心与储户交流、协调才解决的。
银行方面的相关规定,的确给储户造成了一些不便,但一些储户利用了银行规定的漏洞反制其身,给银行以及其他储户也造成了不便,其结果受损失的是双方,还有其他无辜的储户,百害无一利。
一些储户的“刁难”之举,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提醒着银行方面,如何更加友好地对待顾客,这样才能赢得顾客更多谅解与配合。但是作为个别的储户,他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浪费了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建议遇到类似事件,双方以平和心态相互对待。
事实
大额取款预约合理吗
大额取款预约的规定是否合理?银行的理由是,每个网点库存现金有限,如果满足了一两个客户的大额取款要求,就有可能对后面的客户出现支付困难。任何银行网点的空间总是有限的,即使能做到取款5万元不需预约,恐怕也很难做到让50万元、500万元都随来随取。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额取款预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取款自由是存款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商业银行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不过,取款自由具体如何执行,不应简单化理解。央行曾于1997年下发《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其中规定: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提取现金5万元以上的,储蓄机构柜台人员应请取款人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经储蓄机构负责人核实后予以支付。其中一次性提取现金20万元以上的,应请取款人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以便银行准备现金。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出于反洗钱等考虑,对5万元以上取款要求核实身份,但未要求预约,“5万元预约”是商业银行自定的标准,但20万元以上取款需预约则是有依据的。
任性存款维权客户之过还是银行之失
用“一次存一元”讨说法得不偿失
从法律角度来讲,“一次一元”地存款或者取款,并不违法,更不违规。也因此,“一次一元”地存取款,成为不少人用以向银行表达不满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
从实际效果来看,“一次一元”式维权,确实会让银行“心塞”,甚至会因此而让银行改变服务态度甚至道歉。但总体上说来,用这种方式为难银行,维护自身权益,并不是最佳办法,甚至有些得不偿失。
一者,对银行来说,对“一次一元”地存取款不能拒绝,但重复操作加大了银行的操作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其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二者,对于其他客户来说,银行柜台、服务窗口等,显然也是相对公共的资源,如果一个人霸占着柜台,那么必然会增加其他银行客户的等候时间。三者,对“一次一元”存取款者来说,同样得不偿失。一方面,如此维权,不管银行是否有错在先,也不管自己是否理由正当,都未必是最好的维权方式。因为除此之外,显然还有找银行负责人反映情况,向相关管理部门举报等正常的维权方式。另一方面,“一次一元”存取款,给银行增添了麻烦,对自己也是一种时间与精力的浪费,同时,还受到他人非议,甚至会遭受道德谴责。
拿长春市这位男子来说,其要提取50万元,银行未能满足,乃是因为银行有规定,“取款20万元以上要提前一天预约”,并非柜台故意刁难。男子与其生气,并一次一元地存款,倒不如给予银行一定理解,然后改日再来,或者多走几个营业网点分次取款!固执的“一次一元”地存款,取款的目的不一定能达到,还耽误了时间,又是何苦呢?
“任性”存款击中取款预约软肋
公众虽然对男子任性存款行为褒贬不一,但对银行大额取款需要预约这一规定,却有高度一致的意见:它是霸王条款。
存款自愿、取款自由,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的基本原则。在当前银行的各项规定中,对存款行为是全开放、无限制,但对大额存款的支取都要求提前一天预约。上述男子正是在取款自由受到限制时,充分行使自己存款自愿的原则,甚至不惜遭受身后其他排队储户的指责。此举被网友戏称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大额取款需要预约的规定,源自央行1997年下发的《关于大额现金支付管理的通知》:对一日一次性从储蓄账户取现5万元以上的,应验证取款人有效身份证件后予以支付;一次性取现20万元以上的,必须至少提前1天以电话等方式预约。这一做法自实施以来,就一直被公众以侵犯“取款自由”权利所诟病,而且在许多银行的具体操作中,普遍要求取款人取现5万元以上就要预约,将央行20万元的取款预约红线拉低至5万元,使得取款预约的人数和比例大大上升。
1997年通知下发时,5万元或许还是一笔巨款,一次性取那么多钱的人并不多。但如今储户需要提取5万元现金的机会越来越多。各大商业银行却仍守着5万元取款预约的红线不放松,给越来越多的储户带来了不便,取款自由度的空间被隐形压缩。
男子任性存款合法不合理,最终以银行自毁规矩、妥协告终。这种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当更多储户任性行使存款自由权来对抗取款预约时,银行如何应对?
任性存款战胜了取款预约,实乃击中了取款预约规定的软肋。不管大额取款预约是为了防止洗钱或者其他的管理目的,都是对储户权利的一种限制,未能体现出储蓄合同双方主体地位的平等,以行政规定对储户权利进行约束,将银行的管理责任转嫁到储户头上,从本质上是一种霸王条款,不应再继续保留。即使银行因为技术原因一时难以准备大量现金,也应该设计合理机制让储户尽快拿到钱。
银行在应对任性存款事件后,当反思大额存款预约的弊端及合法性,把储户放到同等的合同地位来对待,彰显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法律原则,当取款自由得到保障时,谁又愿意来干一元元存钱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银行与储户,谁也别给谁气受
长春银行里发生的这一幕证明了在银储关系上,要点燃一个火药桶是件多么容易的事。只需几个来回,双方都陷入了无法转身的困境之中。
任何一起纠纷一个巴掌总是拍不响的,男子没预约突然要取这么多钱,银行的确可能准备不足,而银行方面也许言语不当,也许态度不够柔和身段不够优美,以至于伤害到了男子的自尊。总之,要点燃火药桶,引信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你看他多可怜多委曲,既没有拍桌子也没有冲到行长的办公室里咆哮,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在那里填着单子,孤军奋战,用刀耕火种最原始的方式维护一点点权利,在门庭森严的银行面前,无奈地挣扎着。一元一张的单子填起来也是很费力的,这哪里是找别人的麻烦,分明是找自己的麻烦,跟自己过不去,胜利者不该是这么一副窝囊的姿态。
可要说他到底有多可怜,似乎也不是。银行大额取现要预约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有合理的成分在里面,银行不可能随身带着金库,取多了,真有可能没钱了。所以,预约一下,让人家早作准备,于人于己都是方便。那么,事主为什么非要取这50万呢?不管合不合理不管有没有规定,我一定要取到钱,要不然我就生气就发飙,就用单子堵路,让大家都不好受,不考虑现实困难、别人的感受,一味逞强,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爷的心态在作怪?
当大爷的心态一落千丈变成受害者的心态时,整个天平都倒了。在那一刻,大爷心态和受害者心态扭曲在了一起,而两者之间又互相暗示、互相强化。
对银行而言,何尝不是这样。人家要来取钱,一句要预约就顶回去了,难道就不能打个电话问问别的支行有没有现金可取?你要别人理解你,你当然也要理解别人。不是因为有急事,取钱干什么呢?
另一方面,当事主作出不理性的行为时,银行的应对又常常以冷漠处之,反正给一群人办也是办,给一个人办也是办,受累的是排队的群众,而不是坐在柜台里面的人。男子霸占窗口无非是想逼其他储户一起指责银行,用储户的利益一起逼迫银行解决问题,那么碰到这种情况,银行就不能多开几个窗口吗?如果没了这种预期,谁还会傻乎乎地霸着窗口不走,为什么银行就能乖乖就范呢?那种见招拆招,你玩我就陪你玩的任性,表面看起来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其实质是在摆谱,同样也是一种大爷心态。
比任性,银行并不比储户更少一点。我们见多了柜台前的长龙,也见多了无缘无故关闭的窗口,明明有四个窗口,愣是只开两个;明明有一堆人在里面,可干活的就那么几个。要说正常,谁也不会这么认为。
人人不是生来就是火药桶,可很多事情却是在不断地给桶里打气。如果没有长时间里的受气,就不会有临场一刻的爆发。银行与储户只是经济关系,并没有什么地位的高下,你存钱取钱,银行是要给利息的,为了让你满意,银行把店面开到了四面八方,这都需要成本。而银行呢,之所以还能活得这么滋润,是因为储户把钱存进来了,你才有可能拿去放贷、理财,你支着几个点的低息,收着十个点甚至更多的高息,所以,储户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哪有让衣食父母排着长队,自己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道理?
一件原本简单沟通就能解决的事,闹成这样,说明双方心态都出了问题。有话好好说,有事麻利点办,谁也别给谁气受,谁都不要以为得了谁的便宜,给了谁什么好处,这样才能两赢。
【启示与思考】
以如此方式宣泄对银行不满,或者说“报复”银行,对于银行来说,是资源的极大损失,对于其他储户来说,挤占了他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客户自己,在惩罚银行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精神的折磨。
采取如此极端的方法发泄不满,虽然不违法,但有失公德。正如律师所说,:“非理性的维权客观上令其他客户权益受损,损人不利己。”但现在的问题是,这恰恰是客户理性维权受挫后的无奈之举,换言之,是银行逼出来的。比如许多银行的规定,其实是单方面的霸王条款,而客户只能被动接受。
问题还在于,当客户极度委屈、愤怒的时候,既没有任何话语权,也缺乏投诉的渠道,于是,这种极端的损人不利己的方式,竟然成为储户们唯一的选择。显然,当客户吃了眼前亏,谁来主持公道、保护他们的利益?
对于客户维护权益,终究不能靠“一元一元地存钱”,对于推进银行服务,如果要靠“一元一元存钱”巨大成本的倒逼,无论对于银行的利益,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有序和规范,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银行作为公共服务行业,本应自觉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善待客户,拉近与储户的距离,赢取储户的信任,不应该以纯市场的眼光看待利益得失。储户临时有取现需要,来不及提前预约本很正常。银行为何不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想办法满足储户的需要呢?
所谓“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方面,储户要心平气和看待问题,体谅银行的难处,不要以怨抱怨,为难其他储户。另一方面,银行要检视内部规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主动放下傲慢身段,尊重储户的感受与权利,不要摆出傲慢、势利的面孔。更重要的是,央行与银监会不能放手让储户赤手空拳与银行博弈,任由银行自说自话,继续任性下去,逼着储户以刁难银行的方式“自卫”。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田甜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5/8033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