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纸张 字号选择:超大 行高 带图打印 返回原文

首页 > 经典案例 聚焦教育

幼儿园老师变身“容嬷嬷”打了谁的脸

2015年02月27日 10:32

 

【事件介绍】

山东一幼儿园20多个孩子遭针扎 两年轻女教师被拘

近日,山东聊城网友向记者反映,当地有一所幼儿园存在老师虐待孩子的情况,一个班里有20多个孩子遭到老师针扎。

学生家长打来电话告诉记者:“老师用针扎孩子,虐待孩子,30个学生好像扎了不下20个,腿、脚、肚子上、大腿根、屁股上都扎了。用铅笔、针头,还有牙签。”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聊城市开发区黄山路上的天才宝贝生态幼儿园,由于是上课时间,幼儿园大门紧闭,记者注意到,这个幼儿园占地面积比较大,设施也很齐全,应该属于当地比较高档的幼儿园。

根据学生家长曝料,发生老师针扎孩子的是幼儿园大一班,而最初还是一位家长在与孩子的交谈中发现的。“小朋友和妈妈聊天的时候说出来了,说出来后他妈妈就问,小朋友就不说了,只说了班里几个孩子的名字,他们一共20多个孩子,小男生几乎全部被扎,小女孩除了特别听话的没事。”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

记者了解到,作案的是两名20多岁的年轻女老师,目前已被警方拘留。被扎的孩子现已经返回学校正常上课。

多个孩子遭针扎 幼儿园咋成施虐之地

文中没有说明孩子被扎的原因,无非就是不听话、老师心情不好之类的。但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不能成为伤害孩子的理由,任何借口在暴力面前,都显得非常牵强。这两名老师的作法不是一种过激行为,而是一种暴力伤害,甚至是一种犯罪。令人震惊的是,一个30名学生的班级被扎不下20名,由此可见,这两名年轻女老师已经对暴力着魔了,已经对虐待幼儿成瘾了。

近年来,类似这种幼儿园暴力已经频频上演,比如武汉一幼儿园的孩子因为“不听话”被老师针扎;北京某幼儿园幼儿集体被老师打骂;江苏兴化板桥幼儿园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被该校女老师易某用电熨斗烫伤;西安城东一幼儿园主班老师用锯条锯破一名儿童手腕……面对一例又一例的幼儿园暴力事件,面对一个又一个狠心的幼儿教师,我们的心还能平静吗?我们不禁要问,幼儿园不培育孩子,咋成了施虐之地?

曾有网友这样说,“我不奢望孩子在幼儿园学到多少知识,只要孩子的安全有保障!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为了能让孩子有个放心的地方生活和成长,如果不放心,还不如不送。”其实父母的心思是共同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学习是一方面,保障健康和安全更为重要,如果安全没有保障,上幼儿园有何意义?

频发的幼儿园暴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短板”: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低,素质良莠不齐;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未受足够的重视,缺少必要的心理调查和干预;幼儿教育缺乏有效的监督防范机制监管等等。

 

幼儿期是孩子习惯、性格、品行培养与定型的关键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最关键部分。希望政府部门能站在幼儿教育的全局上,提高对幼教的重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幼年时期。

“育人”变“伤人” 暴力教育该休矣!

据了解,在这些“体罚”事件中,涉事学校往往是打着教育的旗号行“体罚”之事,可谓“用心良苦”。然而这种“良苦用心”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更把教育推向了“万劫不复”的误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是“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如果变“育人”为“伤人”甚至是“害人”和“毁人”,那“受伤”和“被毁”的就绝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教育本身和国家的希望。

事实上,我国法律对体罚的违法性问题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体罚学生不管是否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其行为都是违法的。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体罚”这种明确的违法行为会屡禁不止?为什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会时常与暴力残忍甚至血腥的“体罚”牵连在一起?一方面是由于“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师的道德和法律意识淡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教育的“功利化”在作祟。一些学校过分追求教学成绩和教学政绩,在“功利”的指挥棒之下,学生人格和尊严长期被忽略和漠视,取而代之的是对“成绩”和“分数”的追逐。“棍棒”就成为了最有效的施压工具,学生则成为了“功利”的牺牲品。

学生是“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需要的是教育的保护而非“体罚”的虐待。对于“施暴者”,相关部门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要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和人格教育,让教育摆脱“功利”的束缚和牵制,不再给“体罚”以“可乘之机”,让教育真正回归“教书育人”的本真。

莫让老师手中的针将教育公信力扎得“千疮百孔”

所有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件都受到舆论一致谴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仍有老师热衷于采用野蛮方法“教育”不喑世事的幼儿,这实在令人费解,同时也折射出师德之丑。

虐待幼儿事件给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更是扯出了幼儿园遍地开花、管理无序,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尚没有规范纳入基础教育体系的沉重话题。有关部门对幼儿教育管理粗放,监督缺位。开办幼儿园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幼儿教育机构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设施、生活条件、师资水平较差的幼儿园也混迹其中,有的幼师甚至根本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根本没有领悟师德师风的真谛。

幼儿园师德建设有问题。诚然,查清事实,处理违规教师,给孩子家长一个说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门要从个案中举一反三,反思师德师风教育。严格幼儿园准入门槛,尤其是师资门槛,不让师德不良者混进教师队伍。而且要对幼儿园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让孩子享受快乐的幼儿时光。同时还应对现有幼儿教育机构重新“洗牌”,把幼儿教育纳入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将幼儿园中的“容嬷嬷”一律清出,杜绝类似事情不断重演。

教师变身“容嬷嬷”是监管之痛

幼儿园,本该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成长的温床,更是孩子们温馨的家园,它不是“暴力”教育所,更不是对幼儿施害“囚笼”。但是,近年来,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所用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掌掴、脚踢、熨斗烫再到近日的用针扎,真是一山要比一山高,这些披着“羊皮”的老师们在面对的无知懵懂的可爱幼小的孩子们时竟能下得去手,真是令人佩服!请问作为教师的师德去哪儿了?育儿教儿的乐园为何成为了孩子们的“噩梦”?

当前,托儿所、幼儿园,如雨后春笋,不少地方和机构把托儿所、幼儿园当作了生财之道,办学就是为了敛财,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随便招聘些人来就能当教师,幼儿启蒙教育也被简化成了“带孩子”,这些“老师”的言行举止非但没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常常造成负面影响。

 

学龄前儿童心理还处于一个相当敏感却又懵懂的时期,无论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还是行为各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初学者”。犯错在所难免,调皮捣蛋更是天性,根本算不上什么错。作为老师应耐心引导、主动教育培养。但是,不少“幼师”似乎没经过专业培训,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乏力,导致“幼师虐童”事件频发。

对教师侵害儿童这种行为,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对老师的培养与教育应实严格把关,不要让那些想借教育敛财的人们钻空子!孩子就是“明天的太阳”,我们要尽心的去呵护,让孩子拥有明媚而健康的未来,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阳光。

【启示与思考】

“幼儿园”是儿童在进入义务制教育前的阶段,“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对儿童的学前“启蒙”有着重要的意义。诸多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能从小接触集体生活。所以,很多小孩刚牙牙学语之时就被父母积极地送入了“托儿所”。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是孩子们的“天堂”,有的竟成为了孩子担惊受怕的“梦靥”。

现代版“容嬷嬷”在幼儿园上演,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身体,也伤害了孩子的心灵。班里一共30个孩子,有20多个孩子被扎,到底孩子们犯了什么错竟将孩子们体罚至此?这对于刚刚记事的孩子来说,恐怕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刺伤了幼小的心灵,有可能成为孩子永远抹不掉的伤痛。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我们对幼儿园教育的“冷管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公立幼儿园资源紧缺,私立幼儿园泛滥。我们的公立幼儿园资源奇缺,很多孩子不得不进入私立幼儿园。可以说,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卖方市场的蛮横,出现容嬷嬷实在不足为怪,因为他们强势。这是由于我们教育部门在教育资源分配管理方面的巨大冷漠,太不热心对幼儿教育的倾斜。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充实整合幼教资源应该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工作。

二是幼儿园教师门槛低,素质差。当前幼儿园教师门槛太低,有的是中专学历,有的连中专学历也没有。不是对中专学历有看法,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必须提高。所以,从事幼儿教育必须经过正规的大学本科教育。幼儿教育不是哄孩子,更不是吓唬孩子,幼儿教育是大学问,必须重视起来。

三是我们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现在,各地教育的关注点都在高考升学率上,对幼儿教育关注不够,监管惩戒力度不够,这样,必然导致幼儿教育现状混乱。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幼儿教育,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关键是管理不能输。应该建立幼儿教师教学事故的规范化惩戒机制,让幼儿教育走上法治化轨道,对于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也不能冷了。

幼儿园频现“容嬷嬷”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悲哀,是幼儿教育的悲剧,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羞愧脸红,因为没有能够热心的呵护好孩子的成长。地方政府部门也有应该反思,如何更好地加大公立幼儿教育的投入,平衡幼儿园教育市场,引导其依靠科学教育进行竞争。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为使孩子们不再饱受虐待之苦,一要提高幼师准入门槛,保证幼师的个人素质和师德水平;二要提高虐童违法成本,加大对“容嬷嬷”幼师的惩治力度;三要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力度,促进幼儿园管理规范化。

孩子是世界上最纯洁的种子,孩子的微笑是最可爱的,孩子的眼睛是最纯洁的,孩子的话语是最天真的,孩子的行为是最单纯的。培育孩子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还需耐心与素养。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幼师该是孩子的天使,莫让天使园丁变脸“容嬷嬷”刺痛孩子的身心,成为教育之殇。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文章来源:http://www.71.cn/2015/0227/803564.shtml